脆弱产业链难经折腾VoIP招标呼喊理性
近日关于TD-LTE一期招标即将启动的消息频频传出。此次招标遵循中国移动双百计划,涉及20万个基站,投资达200亿元。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招标计划,各家设备厂商在翘首期盼之时,却也有些疲于应对。
早在招标还未正式开始之前,低价赠送、替换搬迁及频段争议等不利于产业链的现象,已愈演愈烈。究其原因,在于运营商迫于量收剪刀差的CAPEX降低投入策略。但相比国际主流的LTEFDD制式,TD-LTE产业链目前还相对羸弱。任由这些不良苗头发展,势必会给还在起跑线上的TD-LTE产业链带来致命伤害。
很难说,在这种 以价格论优胜的不合理集采策略下,商用后的TD-LTE网络质量能有多大的保证。就算是因低价而取胜的厂商也未必真正能得利,遭受利润寒冬后,创新动力缺乏也在情理之中。而份额寥寥的国际厂商,可能也将面临战略的重新选择。
产业链生态的逐渐恶化,最终可能毁掉中国移动甚至中国的4G梦。
产业链:日渐壮大却仍显羸弱
当中国3G发展渐入佳境之时,全球的4G步伐已经如火如荼。据GSMA统计,截至2013年3月底,全球已有163家运营商在67个国家推出LTE商用网络,整体用户数已超7000万。同时,市场上的LTE终端已达666款,其中221款为智能手机。预计到2013年底,LTE商用网络将扩大到248张,覆盖87个国家的上亿用户。
作为LTE的其中一个分支,TD-LTE的步伐似乎有些落后于大队伍。同样来自GSMA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全球共有15张TD-LTE商用网络,相关用户数突破200万。终端方面已有166款支持TD-LTE,其中智能手机只有18款。作为刺激LTE数据业务的主要载体,智能手机的存在颇为关键,而TD-LTE制式的智能手机却远远少于LTE FDD,仅在LTE家族中占据约1/12。
而商用网络方面,TD-LTE目前也无法与FDD相提并论,其仅约占LTE商用网总数的1/11。虽说统计显示,还有40余家运营商已公布明确的TD-LTE商用计划。但在已商用和准备商用的运营商名单中,却鲜有巨头运营商的名字。美国四大运营商Verizon、ATT、Sprint、T-Mobile,日本三大运营商NTT DoCoMo、KDDI、Softbank,韩国运营商SKT、KT、LGU ,欧洲主流运营商DT、Telefonica、Vodafone、FT等,纷纷选择了LTE FDD标准制式来部署4G商用网络。
目前TD-LTE阵营的四大运营商中,包括中国移动、日本软银(Willcom)、印度Reliance 和美国Clearwire,有两家并非以TD-LTE为主导部署。软银只是通过收购Willcom进行了TD-LTE部署计划,但其本身的LTE部署仍指向FDD。而美国Clearwire可能在未来经过软银(或DISH)整合Sprint,Sprint 整合Clearwire后,其联合体转向以FDD 为实际部署、TDD作为储备的策略。
尽管如此,由于承载着中国自主创新之梦想,TD-LTE很早就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移动作为运营商龙头企业,自然扛起了发扬自主创新的大旗。而且,发展TD-LTE对于中国移动来说,也寄托着扭转3G时代不利局面的希望。因此近几年,中移动不断发挥产业引导作用,不遗余力地壮大TD-LTE产业链,包括在各大城市进行的演示实验及试商用计划等。
为加快TD-LTE商用网络的部署,中国移动在今年2月 MWC上宣布 双百计划,预计2013年TD-LTE网络将覆盖到全国100座城市,部署超过20万基站,服务5亿人口,基本涵盖了全国各主要城市的用户。同时,2013年的TD-LTE终端集采量也将超过100万部。
当然,4G究竟何时到来,取决于产业链是否成熟到足以支撑其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终端(尤其为智能手机)与网络的成熟。手机的基础是芯片,芯片遵循摩尔定律,以现阶段65-45纳米水平的芯片只能作出4G数据卡,要想用于4G手机,为满足性能和功耗的指标,可能要等2013-2014年达到32-28纳米商用芯片时才有可能。违背科技规律的做法只会带来拔苗助长的严重后果TD专家李进良曾指出。
4G招标:不良竞争苗头逐渐隐现
如果说终端的发展需要遵循芯片的摩尔定律,那么网络的夯实则只需顺应中国移动自己的节奏。因此从2012年开始,中国移动便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大量TD-LTE试商用实验。目前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青岛、天津、沈阳、宁波、成都、福州共计13座城市已部署了TD-LTE试验网。业内人士透露,近期中国移动即将正式启动TD-LTE一期建设的招标。
此次招标规模巨大,按照中国移动的双百计划,TD-LTE一期将建设20万个基站,涉及金额200亿元,预计全年TD-LTE投入将超过400亿。包括华为、中兴、大唐移动、普天、烽火通信、新邮通等在内的国产厂商,以及爱立信、诺西、上海贝尔等国际厂商,都将参与其中。然而各厂商一方面对此翘首以盼,一方面也有些疲于应对。招标还未正式开始,关于赠送设备、低价中标、频段争议等恶性竞争苗头,已逐渐隐现。
TD-LTE覆盖究竟以F频段为主,还是以D频段为主,引发了各家厂商的持续口水战。华为、中兴、大唐移动等国产厂商支持以F频段为主,希望以此延续其在TD-SCDMA的优势局面;而国际厂商则主张以D频段部署为主,一方面以期改善TD-SCDMA建设时期的落后局面,另一方面认为如此选择也可让TD-LTE与国际FDD制式接轨。
TD-LTE作为中国颇为重视的自主创新4G标准,厂商的份额多少,直接决定了未来两三年内其在TD市场的话语权和活跃度。为了争取份额,各地早已暗流涌动,不时传来大规模替换、搬迁等不利于产业发展的声音。一些设备厂家为竞争需要,或主动或被迫地对其他厂商设备进行替换或搬迁。表面看似乎无可厚非,但深思后发现,这些年的替换或搬迁实际上已形成一场混战。
如此前的华为替换大唐上海设备、诺西替换中兴北京设备、大唐替换中兴青岛设备、中兴替换大唐广州设备、华为替换中兴太原设备等。这些替换或搬迁现象的发生,并非都是技术或产品问题所致,更多的是商务条件和恶性竞争使然。运营商不合理的集采制度,使得部分厂家不惜使出先伤己后伤人的七伤拳,以赠送或低于成本价的商务条件,吸引运营商青睐,从而获得一定的承建份额。
前段时间被爆出的云南移动招标,也只是这种集采乱象的冰山一角。由于期望大幅提升3G网络建设力度,云南移动从原计划2000多基站的建设规模,扩大到8900个。突然加大规模后,其投资预算出现了巨大缺口。在此种情况下,云南移动的招标最后选择了赠送近5亿的华为和赠送近2亿的中兴。其中,华为赠送19000个载频,替换原有供应商大唐,同时赠送价值2亿元的其他设备;中兴赠送12000个载频,同时赠送价值3千万的其他设备。(详见:TD-SCDMA厂商被绑架 弱肉强食下的悲情市场)
不合理集采:或致产业生态恶化
为何招标乱象持续弥漫,原因就在于运营商CAPEX的大幅降低投入。TD专家李进良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兴盛,OTT业务逐渐渗透市场,运营商管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境。2008年至2012年期间,中国移动的营业收入年增长率从15.5%下降到6.2%,同时语音业务收入年增长率也下降到1.05%。
CAPEX的大幅降低直接表现则是集采招标的不合理选择——唯价低论优胜,久而久之,这种价格战的后遗症也随之而来。不论是拿到较多份额的国内厂商,还是份额寥寥的国际厂商,纷纷出现利润紧缩之现象。在五大设备商的2012年报中,仅有华为实现了网络设备收入增长(但增长率下降),其他四家均出现网络设备负增长;盈利方面只有华为和爱立信实现了盈利,其他三家均为巨额亏损,而爱立信利润下滑超过50%,华为利润增长率持续下落。
作为产业链重要的一环,设备商在集体遭遇利润寒冬后,再使用低价和赠送的七伤拳招式,利润必将持续紧缩至负增长,而反过来无足够研发资金的支持,自然更没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运营商在低价集采减轻投资及考核压力的同时,更多将重点放在了维护现有基础设施上,从而亦在无形中抑制了创新。
种种不利苗头,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产业链创新的影响。如果TD-LTE继续复制过往的集采乱象,很难说日后不会面临国际厂商退出中国市场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个别厂家强势进入该市场后,通过实施大规模替换、免费赠送等焦土战略,期望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占据半壁江山。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通过不正当竞争或许能够赢得暂时市场。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损失迟早都会由运营商买单。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发展下去,TD-LTE系统设备市场将很可能由百花齐放演变为寡头垄断的局面,对中国移动后续发展将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也将极大地打击来之不易的TDD产业生态系统。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在频繁的替换搬迁中,设备商角逐的不再是产品技术与服务的领先性,而是谁的规模大,通过规模效应挤压致力于自主创新厂商的市场份额,打击这些厂商持续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最终破坏国家主导的自主创新产业生态环境。
此外,除了对合作厂商及产业链的长远影响,持续的以价低论胜出集采方式 ,对于中国移动自身的网络发展也极为不利。如果让设备商长期以低于成本价甚至赠送的设备及技术支持TD-LTE,自身都需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当然无心精耕细作,如此运营商的网络质量也很难保证。同时,运营商还需花费人力财力去维护一张饱受用户诟病的网络。对于运营商而言,虽然短期降低了CAPEX,但打压了其他国内中小设备厂商,对TDD产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对中国移动的后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