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400电话
  • 微网小程序
  • AI电话机器人
  • 电商代运营
  • 全 部 栏 目

    企业400电话 网络优化推广 AI电话机器人 呼叫中心 网站建设 商标✡知产 微网小程序 电商运营 彩铃•短信 增值拓展业务
    中国制造业劳动力优势已经消失
    自去年以来,全球经济正在逐步走出衰退阴影,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复苏超出了原有预期,从而带动2010年中国出口保持在31%的增幅,今年1月份又实现了37%的高增长。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也进一步为出口增长带来了新的矛盾和疑惑,特别是春节后劳动力短缺的矛盾进一步显现,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优势是否就此消失?
    劳动人口仍处于增长阶段
    分析劳动力优势问题还是要从劳动力本身说起。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就业人员达7.79亿人,比2008年增加51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97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38.1%。第二产业2.16亿人,占27.8%,第三产业2.66亿人,占34.1%,年末城镇就业人员3.11亿人,比上年末净增910万人。
    从上述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人口仍处于稳步增长阶段,尽管年度增长率略呈下降趋势,但总量并未出现下降趋势。由此可以判断,我们距刘易斯拐点仍将有一段时间。
    那么为什么今年春节后劳动力短缺问题又显得十分突出呢?笔者认为原因有四点:
    (一)地区经济发展出现变化
    发达地区的用工短缺主要体现在制造业、餐饮业、物流业、旅游业等以普通劳动者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技术工人和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的缺失。
    曾有报道称,今年深圳市和温州地区用工缺口达80万,而今年进入广东地区的外地劳动力却相应减少了50万左右,所以导致短期内用工难的现象,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上述地区的经济日趋活跃,大多数地区连续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超过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近年来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所以形成了东部和中西部争抢劳动力的局面。
    (二)工资待遇相对偏低
    东部地区雇工难的主要原因同待遇偏低相关。东部地区过去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而东部地区现代化的建设,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及对农民工待遇的偏低导致农民工心理的失衡,所以在不大幅提高工资待遇的前提下部分农民工就采取了就近寻找工作的方法。
    由于东部制造业目前产业升级还没有到位,劳动生产率提高滞后,大幅度提高工资成本仍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短期内劳资双方仍处于僵持状态,所以就出现了雇工难现象。而部分地区和企业在相应提高工资待遇后有些雇工问题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这就是为什么总是在春节后该问题暴露得比较突出的原因。
    (三)劳动力结构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劳动力短缺现象更深层的问题是结构问题,即一方面是大中城市的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中小城镇的雇工难,大学生就业难有择业理念问题,也有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
    而高校近年来扩招,培养了大量的社科类人才,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经济贸易、财经会计、计算机和管理专业。理工科短缺,工程技术人员短缺,这就同社会生产部门的需求产生了严重的脱节。
    (四)农民工流动性较强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我们没有解决好劳动者大军的城市落户问题,安居乐业问题、子女上学问题,因此形成了就业大军的不稳定性,他们无法在打工所在城市作长久打算,从而形成了每到春节后就业大军就面临着一次新的选择,总希望在变化中能逐步有所改善,从而带来了春节后的用工难问题。
    制造业只能加速升级
    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是由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构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优势。目前我国已是全球出口第一、制造业占全球第二。
    当我国的生产规模和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必然要向资本和技术优势过渡,而在资本和技术优势尚未形成增长的支撑点之前,过早地失去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支撑,将使经济增长进入到十分困难的阶段。
    这一问题处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十二五战略任务的完成,更关系到中国未来十年能否从制造业大国、出口大国走向强国的目标的实现。笔者建议如下:
    (一)鼓励东部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东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好,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造业面临着结构升级的巨大压力。惟一的出路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产品的竞争力,以此来改变被动局面,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其主要方法是,首先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此举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次,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劳动生产率。此举不仅可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同时还可扩大进口,平衡贸易。三是加快向制造业的中高端过渡,加大产品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拓展新的利润空间。上述做法除企业应加大自身努力外,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如政府可对发展第三产业提供必要的配套支持政策,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供必要的贴息贷款和减免税支持,对研发和创新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便利。
    (二)中西部地区加快产业承接
    中西部地区目前在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仍具有相当的优势。大量的承接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加工能力转移是完全可能的,中国大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如能成功的转移到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则可延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又可促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但中西部地区必须提供必要的配套措施。如在劳动力培训方面、土地政策方面,以及税收政策方面,应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便于项目落地。同时国家在交通运输方面应给予优先考虑,特别是对出口企业,应提供必要的运输配套设施。
    (三)加大对农民工就业培训
    加大对现有劳动力大军的培训至关重要,制造业要上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新产品开发和研发,关键在于技术工人的培训。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更要提高他们对所从事职业的责任感,提供稳定的就业环境和可预期的发展空间。这是稳定农民工的唯一办法。所以要把改善农民工的待遇同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农民工视同企业的正式员工而不是廉价的打工人员。这也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及考核企业对建设和谐社会贡献的重要指标。
    (四)加快调整高校专业设置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及大批毕业生走向市场,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专业方向不对口,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多数集中在经济贸易、财务管理、计算机及管理专业,而社会需求今年来却集中在理工科、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高级国际化经营人才等。随着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企业迫切需要技术创新人才,因人才供应短缺,不可避免地将影响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这一差距需要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迅速调整高校专业设置比例,加强理工科和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全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这一调整不仅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一大贡献,对维系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五)妥善处理农民工落户问题
    农民工进城务工,要将他们转成稳定的劳动力资源,必须解决好他们的落户问题。要把解决农民工城市落户问题同城镇化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条件的逐步加以解决。例如,是否可制定一项政策,在一个城市或一个企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可以解决落户问题。或妥善安置好农民工子女的就地上学问题等。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稳定劳动者队伍,另一方面对城镇化发展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利于扩大内需,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仍是支撑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所以处理好农民工问题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制造业竞争力和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的关键,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来讲,这是宝贵的时间,也是促使产业升级的好机会。
    上一篇:我国劳务派遣达6000万人 全总建议修改劳动法
    下一篇:华为就3Leaf事件发公开信:邀美国当局对其调查
  • 相关文章
  • 

    © 2016-2020 巨人网络通讯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15040257号-8

    中国制造业劳动力优势已经消失 中国,制造业,劳动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