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400电话
  • 微网小程序
  • AI电话机器人
  • 电商代运营
  • 全 部 栏 目

    企业400电话 网络优化推广 AI电话机器人 呼叫中心 网站建设 商标✡知产 微网小程序 电商运营 彩铃•短信 增值拓展业务
    华为中兴的印度式成长
    如果说,几年前的华为和中兴还在为进入一个新市场却无知名度而苦恼,那么如今,他们的烦恼变成了某些市场对鼎鼎大名的它们有所忌惮。
    从4月底开始,华为、中兴在印度市场的遭遇再次成为媒体甚至中印关系中的一大焦点。印度当地媒体报道称,印度电信监管部门已经开始禁止运营商从中国设备商手中购买电信设备,理由是中国的通信设备可能包含间谍技术,从而危害印度的国家安全。
    实际上,从去年12月开始,华为、中兴向印度市场的产品出口已经开始遭遇障碍。以至于到今年第一季度为止,整个中国通信市场程控交换机和移动通信基站的出口大幅下滑了30.1%和41.3%。
    这不是华为、中兴等中国通信企业在海外,特别是印度市场遭遇的第一起波折,当然也不是最后一起。甚至类似的遭遇还有可能继续在其他市场上演,如何化危为安,这是对中国设备商的一个重大考验,也是其成长必然的历练。
    印度保卫战
    到5月17日为止,印度方面提出的最新要求是勒令华为和中兴在一个月内披露其公司所有权的全部细节,以证实该公司并不包含任何军方因素。
    实际上,从华为公布2009年年报时,已经开始逐步用更开放的态度公布包括公司股权在内的敏感数字,以打消美国和印度等这样的市场,对华为所谓的军方背景的担忧,但其目前公布的股权结构只包括了任正非个人及华为的员工持股会两部分,印度政府要求公布详细细节。
    这已经是华为和中兴的高层专门拜访印度政府相关要员并进行了深入沟通之后的妥协方案。过去两周里,华为高级副总裁徐直军和中兴印度董事总经理戈什(D.K. Ghosh)分别与印度政府进行了会晤。
    除此之外,华为和中兴在此次的印度事件上都表现出了更加灵活的态度和更加柔软的身段。
    事件发生后,华为印度公司首先组织了大批当地公司到华为印度研发中心进行参观,之前有说法称,考虑到安全因素,华为研发中心的部分核心区域仅允许中国工程师进入和操作,印度工程师被排除在外。
    通过加深媒体对华为研发中心的了解,华为印度公司副总裁、工程和研发业务部门负责人古普塔(Virendra Gupta)表示:我们在还没有进军印度市场时就已经在这里建立研发中心了。班加罗尔有大约99%的研发工程师都是印度人,只有30名左右中国员工为技术转移、工艺涉及和顾客界面提供帮助,印度和中国工程师可平等使用所有的设施和实验室。
    5月14日,华为进一步宣布,为了打消印度政府的疑虑,华为愿意公布网络系统的源代码证明其设备不存在安全威胁。
    华为印度公司总经理在一封邮件中对印度总理首席秘书TKA·奈尔(T.K.A. NAIr)表示, 华为印度公司与印度政府部门合作,并向印度政府提供所有需要的信息。
    此外,华为还希望进一步加强其印度公司的本地化色彩,其中包括要求本地员工取印度名字并穿印度服装,华为副总裁姚卫民的新名字就叫拉杰夫(Rajeev),这是一个在印度电影中常见的称呼。而在印度节日等庆祝活动上,华为印度公司的女性也会穿上印度传统服装纱丽,以显示与印度市场的贴近。
    5月12日,中兴也宣布将扩建印度工程中心,这是因为仅2009年中兴就在印度招聘了1000多名本地员工。之前,中兴印度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一直是中国人,现在也已经更换成以Dr.Ghosh及多名本地管理干部组成的本地管理团队。
    根据华为今年1月公布的规划,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在印度市场的总投资将会达到5亿美元,员工总数也将从目前的4000人增至6000人,5亿美元其中的一部分目前已经得到落实。
    纠结的印度市场
    无论遭遇多大的障碍,印度都是华为、中兴等设备商不可能放弃的阵地,因为就单一海外国家市场而言,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在收入规模上超过印度,不管是对华为和中兴来说,情况都是一样。
    根据华为和中兴公布的数据,华为2008年在印度公司的合同总额超过20亿美元,实现收入13亿美元,占华为总收入的11%。而中兴到2009年底为止,其在印度市场的收入约为7.5亿美元,收入占比约为9%。华为和中兴在印度的员工本地化率已经分别达到了85%和90%。
    中兴印度公司主席兼总经理D.K. Ghosh称,从调查令去年12月推行以来,中兴损失订单达2亿~3亿美元。对于中兴全年600亿左右的收入规模而言,2亿~3亿美元的损失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考虑到印度电信市场目前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中国,印度毫无疑问地成为各大设备商的必争之地。中兴董事长侯为贵就表示,印度市场,就算没有利润也要做。
    这是因为,在收入和规模巨大的背后,印度市场的利润率之低、竞争之惨烈也在全球少有。比如CDMA的地狱价就出现在印度,设备商的印度公司基本都只能微利甚至亏损运营。
    印度市场一方面在享受中国设备商带来的低价设备,另一方面却在一直为中国设备商的进入和拓展设置障碍,目前,除了华为和中兴之外,其余的外资设备商均已通过安全审查并获得相关资质。
    印度当地媒体报道称,到今年2月为止,因为安全因素而没有通过审查的采购请求总共有11起,全部都是中国设备商,此外4起来自欧洲设备商的采购请求却被轻易放行。
    华为早在1999年就在印度班加罗尔成立了研发中心,2002年在印度开始营销进入印度市场,中兴也在印度市场开拓了10年。不过从2005年开始,华为希望在印度设厂并扩大投资,其申请屡次被印度有关部门否决。
    2008年,印度国有运营商BSNL抛出了60亿美元的GSM采购合同,华为本来成功入选西区、南区和东区的招标,最终还是被取消了相关资格。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国际经济研究员、印度经济研究专家吴东华认为,华为和中兴在印度受限已经很多次了,但始终没有找到应对之道,主要原因是华为和中兴在印度仍然是独资企业,而非与印度本土企业合资,此外,华为在印度主要是研发,中兴主要是售后和配套,并没有把相关的产业链带过去,这是华为和中兴的战略失误。
    不过,无论如何,如果印度问题解决不了,面临同样问题的北美市场就同样无法实现突破,所以,这已经不仅仅是印度市场的个体问题,而是中国通信企业在下一步扩张中,不得不迈过的一道坎。
    上一篇:爱立信继续领跑全球移动设备市场 华为诺西份额
    下一篇:吸引国际关注 有望改写全球格局
  • 相关文章
  • 

    © 2016-2020 巨人网络通讯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15040257号-8

    华为中兴的印度式成长 华为,中兴,的,印度,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