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试着回答了一下这个问题,其中把GPU Turbo归纳为“软件超频工具”,后来思考了一下觉得还是欠妥当,今天再来把话说说清楚。
我不想纠结于技术细节的讨论,只是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在认可GPU Turbo效果的同时没必要把它过于神话,“软硬件协同”的意思是这样的优化目前只能用在华为的麒麟芯片上。
有些文章提到了诸如“驱动的HAL层”、“Linux Kernel”、“核函数”、“全局内存”这样的技术术语,非技术人士一看就会觉得是了不得的黑科技,起到了吸引眼球的效果,但事实上GPU Turbo只是一种较为底层的软件优化。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工程部总裁王成录博士解释道:华为麒麟的GPU走的是高主频少核心的路子,理论上高主频设计能带来非常不错的性能表现,但也需要进一步控制功耗。而 GPU Turbo 技术则是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将“肌肉”的使用进行更有效的重新规划源码,从而是现在提升帧率表现的同时,也降低了功耗发热。” 用一句大白话来说源码,就是把硬件资源重新优化,用到“刀口”上去。
华为的麒麟也好,高通的骁龙也罢,底层用的都是ARM的IP,只不过一个是公版架构,另外一个是自研的架构,两者还是有很大的相似性。GPU Turbo可以给华为芯片优化,理论上也可以进行定制后给高通的芯片使用,只不过从商业的角度华为没有这样的动力罢了。
那为什么高通不开发这样的优化功能呢?原因也很简单:如果硬件就能解决问题的话就不需要用软件优化了。华为推出GPU Turbo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华为芯片的性能不如高通,硬件拼不过只能用软件来弥补,这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个事实。
当然,GPU Turbo和小米为提高跑分而进行的优化是有本质区别的,毕竟带来的性能提升是实实在在的。在这点上必须肯定GPU Turbo是一项有技术含量的创新和一个成功的先例,只不过没有某些宣传中所说的那么“黑科技”而已。
最新补充:“8月2日,高通骁龙将在上海举行电销电话游戏体验媒体沟通会,有消息称,在会上高通骁龙会宣布“Adreno Turbo”模式,针对手游进行优化提升。” 看来高通也要上Turbo软件优化,要进一步和麒麟芯片拉开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