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任性造机器人 跨界面临着五大挑战
2020年复工不久,碧桂园因为组织架构大“瘦身”、“年终奖门”,又站上了风口浪尖。
近日,碧桂园悄然启动了一场总部与区域人事大换防,至少涉及16项组织架构调整,38位高管获得新任命,另有34位高管被免职。
其中,原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执行总裁张志远改任湖南区域总裁。据悉,在2019年初,博智林总裁沈岗离职后,前西门子终身制高管周小天在去年5月份接任,四个月后也离开了碧桂园。再之后,此前分管甘肃、宁夏、青藏、新疆等区域的张志远正式接管博智林机器人公司。
此次人事调动后,博智林机器人已处于群龙无首的境地,负责人人选则成为一大悬念。
碧桂园的机器人业务一直备受关注,2019年5月,高工机器人发布了一篇题为《造机器人盖房子,有人又有钱的碧桂园还差点什么?》的文章,提出碧桂园的机器人跨界突围之路面临着五大挑战和隐忧,包括从地产到机器人经营思维的转变、技术路线与机械构型的创新、建筑集成工艺的标准化积累、人才团队的招纳培养、公司管理整合等。
此次让碧桂园上热门的正是后两个挑战和隐忧。
前脚招人,后脚走人
2018年6月,碧桂园深圳机器人产业园揭幕;7月,碧桂园成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9月,广东博智林声称5年投入800亿元建设顺德机器人谷。2019年5月,碧桂园宣布将在长沙投入500亿元打造长沙湘江智谷项目。
截至2019年12月,博智林成立了8大研究院和2大事业部,组建了超3000人的研发人才团队,其中博士、硕士占比超过31%。
面对如此庞大的高端研发人才,对于企业来说,首当其冲的挑战就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碧桂园的“唯学历至上”言论也是被诟病较多的一个点。
知情人士告诉高工机器人,公司给应届毕业生开的薪资很诱人,好多应届毕业生都要张罗买房子了,而且只要是个博士应届毕业生,差不多都能担任个小组长。
碧桂园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更是让人大开眼界,“一个员工一个月能搬三次家换三次组织架构,你品品,你仔细品品。”知情人士表示,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堪称“魔幻”,碧桂园活生生把段子演绎成了现实。
高工机器人也了解到,自沈岗离职后很多机器人领域的资深大佬都走了,而很多博士坐等拿完年终奖就离职。近日,《碧桂园机器人陷“年终奖门”:70%奖金拿不到不断招人裁人》一文在朋友圈流传,虽然这篇文章已无法查看,但文中提到的现象并非空穴来风,也从碧桂园内部员工中得到证实:绩效打C的年终奖系数为0.3。
此前就有报道提到,由于项目太多,再加上一些不切实际的安排,造成了博智林加班情况特别严重。晚上十点公司大有人在,甚至到凌晨两三点,还有人在写程序,而且加班与绩效挂钩,如果绩效不达标,就拿不到年终奖。
此次碧桂园组织架构大“瘦身”,实际上是应对寒冬还是精简冗余,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博智林机器人毕竟是个初创型的科技企业,如果开工就是赶项目进度,没有技术规划,没有研发体系,没有职业培养,沉不下心来踏实做事情,三个月一大变,一个月一小变,就难以稳定往前推进。
豪华研发团队之下
碧桂园机器人业务瞄准的第一目标就是建筑机器人。根据2019年3月杨国强亮出的机器人业务时间表:建筑机器人2019年完成量产前的试运营,在2020年开始大量投入使用。
也就是说,从博智林成立到实现量产,杨国强给的时间表是一年半左右。
坐拥3000人的研发人才队伍,碧桂园堪称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公司了。在全球最豪华的研发阵容之下,建筑机器人的研发进度是否赶上了杨主席的时间进度呢?
2019年4月18日,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副总裁朱剑敏透露,有10多款建筑机器人已经完成样机研发,陆续进入工地测试。
8月20日,央视新闻频道首次走进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实验中心,展示了博智林研发的3款建筑机器人:地砖铺贴机器人、墙纸铺贴机器人及PC内墙板安装机器人。彼时,博智林已递交申请专利将近500项,聚焦在研的建筑机器人有30多种,其中已有9款进入工地现场测试。
12月11日,CCTV再次走进博智林机器人,PC内墙板搬运机器人、室内喷涂机器人这两款建筑机器人出镜。
从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的2020年寄语中也可以看到,目前博智林已研发出29款建筑机器人样机进入工地测试。截至2019年12月,已递交专利申请超过1500项,在研建筑机器人项目59个。
“碧桂园速度”果然名不虚传。然而,碧桂园内部员工也透露:“一个项目,从提出概念到样机落地,只给两个月时间。通常这个时间连采购零部件都难以完成,核心技术研发更是无稽之谈。”
他进一步指出,去年下半年有几个月,去工地用了下建筑机器人都撤回来了,最后勉强有两款产品留下来了,但全都出现问题,要么撞墙、要么趴窝。“一年半时间摊子很大,产品还需要多加打磨。”
另一方面,博智林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同步实施了系统化产业布局和基础平台打造,形成了建筑机器人、医疗康养机器人、智能建造装备等产品线,在关键领域拥有了一批自主核心技术。
同时,碧桂园正在强制推行图纸标准化,在设计的图纸里面,所有的数据都记录好了。接下来碧桂园会有装配式工厂,生产标准化配件,提高机器人建房效率。
截至2019年上半年,碧桂园财报显示,研发费用达6.2亿。另据消息称,2019年碧桂园在机器人业务上累计投入超30亿。
今年能否按照杨主席的时间表,顺利将建筑机器人推向市场,值得拭目以待。
碧桂园机器人如何“活下去”
当前,房地产界已进入深度的红海竞争阶段,2019年就有多家房地产龙头企业高呼“活下去”的悲观言论。
2020年开局,品牌整合、疫情重压、债务撞击等等,单纯的地产制导市场的模式,不能再给房企们新的巨大蛋糕。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市场蛋糕被政策及灾情等外力的不断消融,以及别人的争抢,很多企业必将被逼向悬崖地带,进一步会坠崖、退则亦无可退。
对于碧桂园而言,除了架构调整等“救近火”方式外,仍然表达出发展机器人事业的巨大决心。杨国强在2020年集团工作会议上说,科技的进步正不断冲击着各行各业,并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变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却也千难万险。机器人事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大家都在拼尽全力。”
如今,碧桂园的餐饮机器人已首先落地。碧桂园旗下成立于2019年5月的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已组建约750人的研发运营团队,创造了中餐、火锅、快餐、煲仔饭和粉面店等5个不同餐厅业态的产品线,涉及70多个设备从无到有的开发,截至目前已累积提交超300余项专利申请。
2020年1月开业的Foodom机器人中餐厅已投入46种机器人作为餐厅运营的核心设备,包括迎宾机器人、煎炸机器人、甜品机器人、汉堡机器人、调酒机器人、煲仔饭机器人、炒锅机器人、云轨系统以及地面送餐机器人。
疫情期间,碧桂园已运送了两批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抵达疫区,为一线医护人员免费提供24小时煲仔饭配餐服务,每小时能出品100-120份煲仔饭。截至目前,该机器人设备已累计生产近1000份煲仔饭。
碧桂园还表示,千玺集团会继续捐赠煲仔饭机器人供疫区人民就餐使用,疫情过后,更会大力推广,希望将机器人餐厅开到全世界去。
消费服务领域机器人的技术门槛较低已逐渐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碧桂园的餐饮机器人率先落地也无可厚非。
然而,智能制造需要复杂系统性的智慧和耐性,高端机器人是一个长周期的项目,不可能快速见效,一项技术突破或者研发成果有时候是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的,砸再多钱也无济于事。另外,机器人行业不比房地产,越囤越贵。
回到文章开头谈到的人才和管理问题,想起郭德纲说过的一句话:“我跟火箭专家说‘那火箭啊就得拿火柴皮堆在一起一划拉就上去了’,他要是瞪我一眼都算他输。”
隔行如隔山,外行指挥内行,摸不清行业规则,跨界风险非常大。建筑机器人“搬砖”,也不能瞎干预,否则就会变成“拍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