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户无意中陷入商标纠纷收到公证书如何辨真伪
来源:河南商报
从啄木鸟刀片到贝立方保温杯,再到潜水艇地漏,近期河南商报记者关注了多起商标纠纷案件,商户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了涉嫌侵权产品,被享有著作权、商标权的公司告上法庭。在这些商标纠纷中,商户收到的材料中往往都包括一份公证书,以此证明侵权行为的真实性,而商户对公证书知之甚少。
陪办君梳理发现,在这些案件中,享有商标权或著作权的公司,都是委托第三方代理机构全权负责侵权纠纷。而这些第三方代理机构取证的方式,往往是邀请公证员陪同采购涉嫌侵权商品,并开具公证书。最终,再以享有商标权、著作权企业的名义,对涉嫌侵权的商户进行起诉。
因为对于大多数案件而言,商户们收到法院传票的时候,第三方代理机构的取证的行为基本上已经发生半年以上。这个时候,商户们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交易行为的真实性。从这个层面讲,公证书顺理成章地成为交易行为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
公证书究竟有多少法律效力呢?从事法律工作的李女士称,合法的公证机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公证,一般情况下是具有较高法律效力的。
在实际应用当中,商户们该如何鉴别公证书真伪呢?河南予瑞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华阳称,可以直接向出具文书的公证机构核实。李华阳介绍,公证机构需要有自己的名称,有固定的场所,有两名以上公证员,有开展公证业务所必需的资金。如果对公证机构存在疑问,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核实。
“辨别公证员身份的途径就是看其是否有公证员执业证书。”李华阳说,如果对公证书中公证员的身份存疑,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此外,李女士表示,在商标侵权案件当中,侵权行为是比较好界定的,争论的焦点往往在于侵权造成的损失以及赔偿。
而李华阳则表示,在类似的案件中,商户可以从侵权商品具有合法来源进行抗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