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商标的形成和发展机理
图4.1刻画出地理商标的形成和发展机理。地理商标不管诞生于哪个朝代,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和风俗习惯总将在某个时间激发个人的创业梦想。自然资源禀赋,主要指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蕴藏的自然资源,而且这些自然资源独特性很强,有着其他地理区域无法复制和替代的天然优势,决定了该地区非常适合生产某种产品。即使其他地区拥有与此相似的自然资源,但生产出来的产品特性却与上述产品特性存在本质性的差异。这种客观存在的自然资源,总能吸引那些想创造财富的个人或企业。率先开发这些自然资源的个人或企业,必定会总结出一定的技术诀窍和生产工艺,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地理商标产品的雏形。率先进入者把这些雏形产品推向市场,向周围的人宣传,通过人们的试用,在狭小的地理范围内形成了市场氛围。这时候,在率先进入者的周围,有人窥见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机会,于是,人们开始研究这些雏形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由于地理商标大多依赖于传统工艺和手工制作,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和生产设备,加之当地的自然资源不能被某个个人或企业垄断,后进入者的学习成本不是太高,于是,众多的个人或企业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后进入者总结率先进入者的经验和教训,改良雏形产品的特性和质量。率先进入者在屡次阻隔后进入者无效的状态下,也积极改良原有的产品。这样,通过率先进入者和后进入者的相互竞争、相互学习,技术和生产工艺达到最优的配置状态,以此为基础所生产的产品的特性和质量被当地的消费者认可,并逐步在其心智中刻板化和定格化。这种产品如何命名可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命题。依赖于当地的自然资源,使用同行业都知道的技术和生产诀窍,产品名称如果表现出某个个人或者企业的意志,可能是最容易遭到当地同行反对的事情。即使率先进入者想在命名中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由于率先进入者无法建立后进入者难以克服的进入障碍,其在整个地理商标产业中的话语权并不显得比其他企业突出。或者,某个个人或企业想独占技术和生产诀窍,在我国还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时期,一般使用的保密方法是只把技术和生产诀窍传递给家庭成员或者亲密的徒弟,这种做法可能在一代人或者几代人内有效,但无法保证这些指定的接班人都有兴趣开展上一代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无法保证某个指定的接班人尽职尽责地履行保密义务。所以,地理商标产品的技术和生产诀窍被某个个人或企业独占的情形总是很难发生。在这种状况下,产品名称就不能体现某个个人或者企业的意志。另外,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在人和人的社会交往中强调礼尚往来。《礼记》曰:“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也就是说,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这样,人际交往才能在一种良性循环的环境中平等友好地发展下去。以此为背景,古人之间的相互送礼,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尤其是官场拜访、商务往来、传统佳节、朋友结婚等场合,赠送礼物是表达情感、联络感情的重要载体。作为一个代表地方风情的产品,自然成为本地人之间,尤其是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传递“礼尚往来”信号的重要礼品。在这种背景下,对这类产品命名的最佳方式就是“地名+产品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名+产品名”逐步演变成大家普遍认同的产品命名方式。由于在同类产品中,其他地区的资源无法替代地理商标所依赖的自然资源,该产品的特性和质量本质上归因于当地的地理环境,所以,随着人们的传扬,在人们的心智中享有崇高的声望。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逐步引入国际公约中的地理标志商标管理地理商标,使得地理商标的品质和声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司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