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标的历史
早期的出土文物显示,中国可以称得上世界上最早使用商标的国家,但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所谓商标还是西方的舶来品。
中国古代早就以瓷器和茶叶名誉天下,可以说是中国最早打造的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商标了。据有关资料记载,南北朝后期(公元6世纪中后期),中国生产陶器的工匠就会在其产品上使用商业性署名以作为区别产品的标志。这或许只是某个工匠的个别行为,但也可以说是商标意识的萌芽。到了宋代,山东济南一家专造细针的刘家铺,因为其铺门前有一石兔,铺主灵机一动,就在产品包装上印上兔子的图形与“兔儿为记”的字样来区分自己与其他商铺的产品。这个“白兔”牌细针可谓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商标。
虽然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史上不乏商标发展的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社会主流的思想是重农抑商,商品经济没有充分发展的大环境,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商标与商标意识一直受到抑制而没有太大的发展。据考证,商标(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这个词的意思是“烙印”。其最早来源可能仅仅是游牧部落区别自己部落财产的方式。为了区分属于不同部落的财产(当时主要是各个部落放牧的家畜),各个游牧部落都采用烧灼的方法在家畜身上留下印记。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脱离游牧生活的人们继续沿用这种古老的方法,也在自己制作的手工品上留下这样一个记号。最初意义上的商标在古代手工艺人手中滥觞,这些抽象的符号承担起了区分产品和招徕客户的作用,是商标最原始的形式。瓦工、石匠等在其制作的手工品上打上某种标记,铁匠、铜匠也在其产品上塑上符号。欧洲中世纪不少艺术品,包括金银器、雕塑等手工艺品上都附有了创作者的名字,这是一种原始的商品命名方式,同时也是现代商标概念的来源。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个人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是商品经济商标意识的成长。中世纪的商标,其功能有的是为了维持手工艺人的声誉和产量,有的是用来吸引客户,但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行会的垄断地位以及维护商品质量,为的是能很方便地找到那些生产低质量商品的商人,防止商品生产中的伪劣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