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地理标志商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优势经济
现在原产地专业市场主要归科技厅管理,而规划建设和生产经营又分属发改委和经贸委,市场管理划归工商局,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分工负责,多头管理”。从我国约100家大型原产地专业市场来看,一个原产地专业市场的形成大抵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原产地专业市场自身或者周围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整合能力,在长期的经营活动和产业积累之后,形成了优势特色市场,内部形成了良好的自律发展机制和强大的外部推动力量。二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经营理念,物美价廉,品种齐全。三是经济效益明显,有井喷式”的财富暴涨期。如浙江的永康五金原产地专业市场,周围是庞大的五金产业集群。广东云浮的石材专业市场,周围环山盛产各种优质石材。顺德陈村花市,历史上就很有名,周围聚集了众多的花农。江西景德镇陶瓷原产地专业市场,是因为景德镇历史上就是有名的瓷都,有成千上万家大大小小的作坊。顺德的家具原产地专业市场,周围虽然没有森林和木材,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之初,顺德利用其临海的优势,大量进口木材,形成了进口木材集散地。佛山石湾的陶瓷原产地专业市场,由于受原材料的制约,市场逐渐萎缩,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连哈尔滨都要从佛山购买地板砖,但是现在佛山的许多陶瓷厂纷纷外迁,陶瓷的产值产量有下降的趋势,似有“新宠”取而代之的趋势。
广东强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之际,检讨该政策的利弊得失,似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顶层设计,产业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思路不能不清晰,目标不能不明确。从历史上看,广东省丢弃了许多传统优势产业,大的方面有“广东粮,珠江水”,小的方面有佛山的铁器市场,顺德、南海番禺的塘基农业,西樵山的茶叶市场,有些市场虽没有完全丢弃,但是原有的市场正在逐步萎缩,如荔湾区的清平中药市场。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不上升到政策法律的高度,凭个人好恶靠拍脑袋决策,广东很可能逐步失去原产地专业市场领头羊的地位而被江浙京津沪等地所取代。
地理标志商标概念对某些部门和官员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如何正确理解并科学地运用地理标志商标这一法律武器为经济建设服务则尤显不足。
首先,要突出原产地原则。现在全国各地的专业市场互相仿效蜂拥而起,并没有考虑原产地的问题,有种霸王硬上弓的味道。地理标志商标的缘起和核心是原产地原则,通过地理标志商标建立原产地理标志商标标准,取得该类产品及其市场的话语权、定价权,并对产品的质量和产地进行登记跟踪服务,是原产地专业市场的重要工作。原产地原则,还要求我们对原产地专业市场依法进行地理标志商标登记注册,从而取得合法性、垄断性、唯一性、排他性。
其次,要突出专门性、特别性原则。一个原产地专业市场,如果没有特别性、差异性、专门性,眉毛胡子一把抓,如一些综合市场,什么都有,什么都不专业,如何做大做强呢?而专门性、特别性通常是与该地的地理因素、历史人文因素密切相关的。通常一个优秀的专业市场的产生、发展,如果没有历史文化传承、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的孕育,是不可能建立有特色的原产地专业市场的,即使建立起来了,也是空中楼阁,不能长久。
再次,要有一批突出的优质的、美誉度极高的知名品牌。凡地理标志商标产品通常比同类产品质量要好、特质明显、有较高的信誉度,质量好、性价比高。原产地专业市场如果没有一大批这样的产品做带动,号召力是不够的,市场是做不大做不强的。现在许多地方的专业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即便价格便宜,终究是不能坚持下去的。不是其自身的效益不能支撑,就是受国家的政策法律调控打击,使其无法继续坚持下去。所以地理标志商标原产地专业市场有一个作用,就是要求该市场是一个讲究信誉和质量的市场,而进入市场的产品,有着特殊的质量要求,企业自律,市场监督,逐渐形成个性鲜明的专业市场。
最后,要求周边地区有强大的产业群的支撑。一个原产地专业市场,仅靠一个或几个优质地理标志商标产品的带动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有一批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周围必须有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做支撑,而该市场经营的产品,足以代表本地区甚至全国的同类产品,引领同类产品的风向潮流。要做到此点,光靠贸易是不行的,必须有产业支撑,有实体配套。必须要形成工贸结合的经营模式,以工养人,以贸搞活”,进而形成有实体做后盾的先进的地理标志商标专业市场。大市场就是要有大产业,要有实体经济做后盾,而实体经济的建设发展,又是与当地的历史地理科技发展的优势紧密相连的。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建立了动漫城、创意产业区,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往往都是打着创意的旗号,吸纳非创新的企业的加入,有的园区甚至以餐饮、字画、摄影为主,而唯独欠缺具有创新能力的动漫企业或产品,最后沦落到卖房卖地、租房租地的境地。此种现象在其他专业市场也有同样表现,所以不得不警惕。学习懂得原产地地理标志商标原理,保护和发展原产地专业市场,正是地理标志商标这一知识产权法律武器发挥作用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