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知识产权保护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来源:科技日报
初秋的9月,坐在宽敞的新房前,73岁的向彩云脸上挂满笑容。不会普通话的老人家无法用语言表达她的喜悦,随行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派驻张家界桑植县挂职副县长谷威向记者介绍了她家的巨变。
向彩云是仓关峪村建档立卡户,晚年丧子。脱贫前,老人一家五口长年居住在地板破裂、房梁倾斜的旧木屋中。现在,老人的新房里电器齐全,浴室、厨房干净明亮。
这一切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
张家界地处武陵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然而,多年来当地人守着绿水青山,却望不见金山银山。虽然植被资源丰富,但都是农民自发种植采摘,分布散、规模小、售价低,经济效益低。
“以前粽叶还要到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中采摘,因为毒蛇咬伤而致人员死亡的事情每年都有一两起。”已经拥有全国最大的粽叶加工基地的彭澧康回忆说。
“我们请了湖南省林科院的专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最终选定了蜜柚、白茶、莓茶等产业。”谷威说,“仅通过参加桑植白茶和桑植蜜柚合作社,向彩云一家每人每年可多收入300元”。
“我们刚才看到的材料都要经过这台机器筛选,目前这也是国内最先进的一个设备。”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骁介绍说,近年来,通过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专家合作,他们改进白茶工艺,将原本需要三年才可品饮的白茶缩短为当年品饮,并建立生态茶园改善茶叶品质,提高卫生质量。
为优化地理标志工作政策环境,湖南省、张家界市先后出台了对贫困地区实施品牌建设的奖励办法、商标兴市奖励办法、推进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方面的相关文件,并成立了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委员会,协调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促进工作。
根据规定,湖南省对贫困地区于2018—2020年间申报并获批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人或商标持有者给予奖励20万元,张家界市对其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获得者奖励10万元。
2016年以来,张家界市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以每年不低于一件的速度迅猛发展。“茅岩莓茶”“桑植白茶”“桑植粽叶”“张家界大鲵”等一批体现科技创新结晶的知识产权商品,如雨后春笋出现在澧水河畔。
2017年上半年,“莓茶”商标所有人李新秋做出了无偿转让商标的决定。此前,他曾耗资500万元注册莓茶商标,但独木难成林,握在一个人手里的莓茶产业始终难以壮大。“莓茶”商标让出后,张家界莓茶种植面积已达8.1万亩,带动7000多户农户脱贫,人均增收4000元。
如何保证质量、防止无序竞争、让来之不易的地标产品物尽其用呢?通过推行莓茶种植技术规程、莓茶初加工技术规程、鼓励标准化生产等措施,张家界市正为地标经济未来的有序发展未雨绸缪。
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活力。全国最大的粽叶加工企业张家界康华实业公司负责人彭澧康介绍道,早在2007年7月,康华公司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扶贫工作队就制定了打造中国驰名商标的目标。从湖南省著名商标到中国驰名商标,康华走了13年。这些年,康华把长在武陵山片区的野生粽叶做成了造福6万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叶,公司也由一家手工作坊做成一家集粽叶开发、收购、加工、销售、出口、种苗繁育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驰名商标的魅力可大了,我的合作伙伴听说我们拥有了驰名商标,主动要加大投资力度。因为疫情原因,很多企业都在减产,我们是不降反升,增长率高达50%以上,这都是驰名商标带来的红利……”彭澧康激动地表示,如今他正在规划一条粽叶产业链,希望能够打造一个集生产、加工、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粽叶科技观光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