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品牌化和品牌产业化薄弱
杨子云指出,中国品牌战略的瓶颈和突破口在于产业品牌化和品牌产业化。产业品牌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不是单一产品一枝独秀,而是全行业都是世界最优秀的。例如,意大利皮鞋、法国香水、瑞士手表等。这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品牌发展起来了,就可以托起好多世界品牌,相反像我国的海尔、联想、青岛等在海外的孤军奋战却都是非常困难的。品牌产业化是指一个著名品牌能够衍生成为一个产业。例如,奥运会这个世界第一品牌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创造出天文数字的巨大财富;美国的电影产业,几乎每一部大片都能衍生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使得一部大片产生的价值甚至超过拥有13亿人的中国全年电影产业的产值;《哈里波特》系列图书创造了一个潜在价值约两千亿美元的产业链。又如,远东创建之初,宜兴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几乎没有,随着远东的跨越式发展和持续的“三品四度”品牌建设,给宜兴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容量、人才储备和线缆行业产业集群的“电缆城”品牌现象。相比我国具有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悠久历史的老字号之所以日渐式微,也是在于品牌形不成产业链,以致价值量有限乃至萎缩。
因此,针对上述我国品牌发展中突出的“二元结构矛盾”和“五大主体失衡”问题,统筹宏微观品牌发展已显得日益重大而紧迫,这是打造品牌中国的现实途经。无论是政府、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组织,还是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树立起宏微观品牌统筹发展的意识,切实扩大品牌管理的视野。所谓统筹宏微观品牌发展,就是指要坚决贯彻区域品牌、产业品牌、组织/个人品牌和产品/服务品牌相互支持的方针,尊重各利益相关者(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的品牌自创精神,正确处理好宏微观品牌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划分品牌描述、衡量、管理、维护、创新及成果分享的权限和职责,做到投资与收益相匹配、权力与责任相一致,既维护宏观品牌的公共性,又更好地发挥微观品牌的主导性,最终形成宏微观品牌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