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产权运营打造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工作经验撷英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知识产权对于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以重点城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促进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编牢知识产权运用网。2020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财政部开展了对第二批重点城市的中期绩效评价,结果显示,第二批重点城市有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经过一年多来的建设,已成为全国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本报特此选取相关城市工作经验进行报道,以供更多地方借鉴参考。
南京
构建“一核两翼多平台”运营服务体系
按照“产业导向+需求牵引”的建设原则,南京市知识产权局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工作路径,以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作为源头,公共服务载体作为运营支撑,保护体系作为保障,构建了“一核两翼多平台”运营服务体系,充分挖掘知识产权价值。
建设“一核”,发挥大数据对知识产权管理的支撑作用。南京市知识产权局着力推动建设南京知识产权数据支持中心,实现了知识产权数据与产业、企业、人才、投资、金融等数据的关联,形成可供分析决策的数据类型,建成集数据支持、情报研究和运营展示为一体的核心平台。
加强“两翼”,发挥功能区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集聚和辐射作用。“两翼”包括江宁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和江北新区国际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当前,江宁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拥有各类知识产权服务人才2400余人,形成全链条服务产业。江北新区国际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于2019年被列为江苏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该集聚区聚焦知识产权金融,探索质押融资、交易转让、融资租赁、保险、信托及证券化知识产权金融新业态,知识产权流动性得到提高,促进了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
布局“多平台”,发挥服务载体在知识产权运营中的主体作用。南京市知识产权局按照全市八大产业链体系,建设知识产权特色公共服务平台和知识产权产业运营中心两个层次的服务载体体系。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知识产权产业运营中心按照产业分类,布局了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11家产业运营中心,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工作,目前拥有3.5万件可运营专利,收入达到19.75亿元,多层次、特色化、专业化的服务载体已经形成。
在“一核两翼多平台”的构架下,南京将知识产权工作与产业发展工作深度融合,以点带面助力创新名城建设。
浦东
构建知识产权五大功能性平台
2018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运营(上海)试点平台成立;2020年10月,在第十七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上海国际知识产权枢纽港成立……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建成运行,成为上海浦东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紧紧围绕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国家战略,积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着力构建知识产权五大功能性平台。
一是持续推进国际运营(上海)试点平台建设,目前,该平台吸引了60多家机构共同参与,依托交易机构达成了约5亿元的知识产权交易及服务额,积极推进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二是深化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功能建设,配合开展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行政执法等工作,与法院完善诉调对接机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探索以“版权行为发生地”为依据开展版权初始登记,实现了一般作品版权登记周期由30天缩短到10天;配合推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分支机构建设,着力构建接轨国际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推进和服务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
2020年,浦东依托上海国际知识产权运营联盟,协同知识产权交易机构,集聚各类创新和人才资源,构建枢纽港知识产权运营生态圈,通过加大“云、大、智、移”新基建的投入和平台模式的机制创新,合作共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运营中心,加快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目前,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五大功能性平台已经建成,有效发挥了知识产权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广州
知识产权运营引来金融“活水”
知识产权金融近年来成为热词。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在推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与资本的深度融合,聚焦知识产权金融,帮助企业凭借知识产权获得融资,为创新发展引来了源头“活水”。
为推动知识产权助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广州市知识产权局推动形成“政银企”合作、“政银企服”合作、风险补偿基金合作三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指导广州开发区成功发行全国首支纯专利资产证券化产品,实现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落地。深入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在广州开发区率先开展粤港澳知识产权互认先行先试,推动知识产权融资租赁业务发展,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模式。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广州市知识产权局推出知识产权“暖企”八大举措,印发《广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服务企业应对疫情困难线上办理工作指引》等,从提高质押融资补贴、加快业务办理等方面支持企业抗疫,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到56.7亿元。
2019年,广州市专利权质押融资额达54.14亿元,约为2017年的6倍;骨干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交易额达到77.6亿元,2017年以来年均增长98%。全市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273.36亿元,同比增长77.01%。全市高校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3231项,同比增长22.02%,转移技术成果服务收入8.94亿元,同比增长11.02%;发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累计为企业融资7.35亿元。广州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累计投资项目9个,投资金额2.73亿元。
上述知识产权金融工作与广州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老城市新活力 四个出新出彩”等任务相结合,让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服务当地经济,让更多企业从中获得发展新机遇。
海淀
打造知识产权产业生态港
让知识产权到产业中去,使创新成果实现市场价值。过去一年多以来,北京市海淀区以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让知识产权在市场中焕发活力。
海淀区科教资源丰富,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海淀区知识产权局实施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活化工程,积极推动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办公室建设,2019年支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16家高校院所搭建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培养知识产权运营人才、探索有效运营模式,引导促进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同时,海淀区推动建设央地合作知识产权转化平台,联合中国科学院建设中科海淀智汇工场等。
此外,海淀区知识产权局着力推动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知识产权投资运营中心正式落户海淀,经过两年的发展,该中心研发了“知识产权+产业+资本”大数据产品--六棱镜,为技术投资、精准并购、科技招商、人才引进等提供大数据情报服务。
同时,海淀区积极配合市级部门推进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2020年9月,交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其将立足北京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整合优化中国技术交易所现有技术交易定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两年来,海淀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正有序推动,区域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正迈出坚实步伐。
杭州
知识产权运营助力产业升级
近年来,多种新业态、新模式在杭州汇聚,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工作助力上述产业高质量发展?自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以来,杭州市着力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相关工作,有效服务创新发展,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杭州市知识产权局在健全专利导航机制方面,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布全市专利导航工作指南,累计开展了5个产业专利导航和15个企业专利导航;完成第三代半导体等6个产业专利预警数据库建设并予以发布,有效帮助企业规避专利侵权风险。同时,杭州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了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成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引导基金,培育高价值专利。目前,杭州已在人工智能、5G技术、物联网等重点产业培育了20个高价值专利组合。其中,海康、大华、宇视等3家安防龙头企业联合建立了视频编解码标准必要专利组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芯片等专利密集型产业开展相关研究,以促进专利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杭州还成立了滨江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钱塘新区生物医药知识产权产业联盟等产业联盟,并逐步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协作保护机制。同时,杭州依托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省知交中心杭州分中心”交易平台,推动知识产权交易,积极引导企业采取转让、拍卖、交叉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价值。2019年至今,杭州共成交1799项科技成果,累计成交额达3.4亿元。
武汉
高价值专利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专利价值直接关系着企业与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中,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在培育高价值专利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上下功夫,为当地企业创新发展注入知识产权力量。
在培育高价值专利方面,武汉市知识产权局注重加强知识产权激励政策供给。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武汉市围绕全市优势、特色产业,激发创新主体的创造、运用活力,重点支持武汉企业加强技术源头创新,着眼解决行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开展基础专利和核心专利的前瞻性布局,形成结构优良、布局合理、对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支撑保障作用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同时,武汉大力推进专利导航工程,继信息产业、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功开展规划类导航后,规划类人工智能产业专利导航研究也通过验收,其将为相关产业知识产权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在推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方面,武汉市知识产权局探索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以岱家山知识产权特色小镇为代表,通过安排知识产权服务专员、定期邀请专家讲授知识产权公开课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目前已有200多家中小微企业入驻该镇,80%以上的企业拥有知识产权。此外,武汉还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2019年3月,武汉东湖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东湖高新区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撑光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创新发展。目前全区已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40余家,从业人员近5000人。
未来,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