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
由于受管理水平低、经营理念和经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族品牌国际化的现状不容乐观,与世界知名品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我国品牌缺乏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长期以来,由于民族企业对民族品牌的国际推广不够重视,使得我国民族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当缺乏,导致我国严重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来国内一些著名的民族品牌纷纷跨出国门,并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国际市场推广活动,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青岛”啤酒和“海尔”集团,随着近年来青岛啤酒和海尔电器两家公司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国际市场开拓和品牌的国际推广,其在欧美等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获得了当地有关机构和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但这还称不上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品牌,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品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品牌的国际荚誉度与忠诚度不足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商品都是以“质次价低”的形象出现在国际市场上,并因此被一些国外消费者称为是“地摊货”,因而很多国外消费者在提到中国商品时,所产生的品牌联想就是低品质、低价格、低档次,这样的品牌形象,使得我国民族品牌在国际知名度原本就非常低的情况下,品牌的美誉度与忠诚度更加低下。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会有不少国外消费者经常选购中国商品,但这并非是出于对品牌的好感与忠诚,而是由于低价格带来的。
(三)品牌缺乏整体规划
我国相当多的民族品牌缺乏整体规划,品牌的传播推广、管理维护等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分散性,缺乏贯穿于品牌建设过程中的主线,造成很多工作事倍功半,有时甚至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最终导致品牌缺乏延续性、集合性、整体性,不能有效地形成和积累品牌资产。民族品牌要迈向全球化应努力避免这一误区,对品牌进行整体战略规划,为品牌建设确定明确的方向。全球著名品牌“万宝路”的成功就在于其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美国西部牛仔风格的这一规划主线。
(四)品牌设计缺乏国际化思考
这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品牌形式方面缺乏国际化思考,另一方面是品牌的精神内涵没有国际化意义。
一个品牌的形式部分主要包括品牌名称(中英文)、品牌标识或符号及品牌形象载体等,而我国很多的民族品牌在这些方面的设计上,很不适合做全球推广。比如有些民族品牌仅有中文名称,或者说其英文名称也只是中文名的汉语拼音,不能够很有效地向国外消费者传递有关信息。再比如有些民族品牌的标志设计具有一定的民族、地域和文化限制,像中国建设银行,其品牌标识酷似一枚中国的古币——铜钱,这或许能够很准确地向中国消费者传递相关信息,但却无法向不懂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国外消费者传递相关信息,这对建设银行的国际化进程是很不利的。
一个品牌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精神内涵。我国不少民族品牌在精神内涵的设计上具有一定的民族局限性,甚至与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利益和文化相冲突,不适合做全球推广。著名的家电民族品牌“长虹”曾经把“昌盛民族工业为己任”作为品牌的精神内涵,这虽能引起多数国内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但对国外消费者而言却不然。奇瑞集团的“东方之子”也只能在东亚地区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