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产品线扩张要与品牌核心价值有一致性
在注重品牌核心价值的情况下,产品线扩张策略会面临三种选择:产品线向下扩张、产品线向上扩张和品牌双向扩张。而上述三种品牌扩张策略的运用均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品牌核心价值的兼容性及其与产品形象的一致性。
由于长期的广告促销活动,某些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已成为某种特定产品的象征,品牌扩张不当则可能导致品牌形象动摇和观念混乱。品牌核心价值与初始产品形象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把品牌核心价值扩张到其他产品上去,必须考虑初始产品和扩张产品的形象一致性。
“活力28”曾是中国日化领域的一面辉煌旗帜:第一个提出超浓缩无泡洗衣粉的概念,第一个在央视投放广告的洗衣粉品牌,第一个上市的本土日化企业,第一个成为全国500强的日化企业,等等。“活力28”积极采用品牌扩张策略,洗发水、香皂、卫生巾、杀虫剂都很快进入了“活力28”的家族。虽然扩张速度显得过快,但这些策略本身并无可厚非,毕竟强化了“活力28”的日化用品品牌形象。但随后,“活力28”忘记了自身的产品和品牌形象,竟然进入食品饮料领域,生产“活力”牌纯净水。最终,这种缺乏理智的品牌扩张耗尽了“活力28”的品牌活力,这个曾经的名牌也因此一蹶不振。此外,舒洁从卫生纸延伸到餐巾纸,“999”从胃药延伸到啤酒都是这种忽视品牌形象与核心价值,而导致扩张失败的典型案例。
(2)同一条产品线中的产品档次的区分。
品牌扩张过程中,应该考虑子品牌的使用,以免造成顾客印象的混淆。在统一的品牌核心价值的引导下,通过子品牌的使用和价格策略的配套使用,使顾客产生较为清晰的产品档次印象。在服饰、汽车、钟表、化妆品、房地产等行业,应用子品牌扩张策略的现象非常普遍。
以奢侈品品牌阿玛尼(Armani)为例。根据产品档次和时尚,阿玛尼的品牌体系由一个主品牌和5个子品牌构成,这些品牌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满足不同的目标消费者。
以“GiorgioArmani”为品牌名称的是由阿玛尼成衣和奥斯卡礼服等组成的衣饰系列。该系列售价极高,其主要目标消费群在35—50岁。
子品牌ArmaniCollezioni则是阿玛尼进入消费能力稍低的市场的一个品牌。这个品牌的目标顾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那些热衷穿着阿玛尼品牌的衣服,但负担不起乔治·阿玛尼高价的;另一类是渴望为自己的衣橱增加新衣裳的人。售价比乔治·阿玛尼低20%的ArmaniCollezioni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并且消费得起的时尚选择。
子品牌EmporioArmani是阿玛尼特别瞄准25—35岁的专业人士群体而推出的,它提供与目标人群相关的具有时代感的设计。
子品牌ArmaniJeans是阿玛尼衣饰最低层次的品牌,它面向大众市场。ArmaniJeans充分满足18到30岁的年轻人的需要,它提供具有时尚和奢华倾向的衣饰。
最后一个子品牌A|XArmaniExchange则是阿玛尼产品链上特许外包零售的品牌,它向消费者提供一些尽显品牌魅力的服务。ArmaniExchange通过向消费者提供全套衣饰和附属品,来尽显乔治·阿玛尼全部的奢华时尚感。
(3)品牌在产品线中的扩张要注意产品之间的相关性。
尽管产品相关度大是品牌扩张容易成功的表象,但在符合原有品牌核心价值的前提下,选择那些相关度较高的产品进行扩张,品牌扩张的确会更容易获得成功。也就是说,在制定品牌扩张策略时,除了考虑品牌核心价值这个中心以外,也要尽可能地使新产品与原有产品在属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相关度,尤其是企业实力较弱或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时,更应当采取这样的策略。
以海尔的品牌扩张为例。1992年以前,海尔一直以冰箱为产品,塑造名牌效应,积累品牌资产。然后从1992年到1995年,海尔品牌逐步延伸到电冰柜、空调等与冰箱接近的制冷家电产品。1997年,海尔才进入黑色家电领域,生产电视机等产品。1999年,海尔品牌的电脑成功面市。现在海尔集团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58大门类九千二百多个规格品种的家电群,几乎覆盖了所有家电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海尔家电王国的形象。
同样还是海尔。在1996年和2002年,海尔不顾巨大的争议分别进入生物制药业和人寿保险业。生物制药和人寿保险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与海尔的主营业务———白色家电相比,海尔在生物制药和保险业上并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就扩张后的这几年市场表现来看,海尔的制药和保险业务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发展差强人意,没有像当初家电扩张那样有效地提高品牌竞争力,为海尔集团创造新的显著效益。因此,这样的品牌扩张就不能算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