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壮志与时争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访国家知识产权局杰出青年、局专利局初审及流程管理部专利事务服务处处长田明
“不好意思,我临时有个报告要修改,采访能否推迟一会儿?”周日晚上,记者按约定时间采访田明时,他仍十分忙碌,采访推后2小时。田明告诉记者,他刚从崇礼回到原部门新处室工作不到一个月,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变化很大,需要尽快适应新的岗位。
自2004年8月入局以来,田明的履历逐渐厚实——参与修改了2010版《专利审查指南》以及多项业务系统建设工作,作为志愿服务讲师先后参加8届知识产权进高校、进校园活动……这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是过去两年赴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开展定点扶贫工作。
遥想踏雪赴崇,清水河畔又春秋;
今朝夙夜斯逝,扶贫壮志与时争。
——田明《秋夜思绪摘》
2019年2月,踏着还未融化的冰雪,田明带着新一届国家知识产权局驻崇礼扶贫支教工作组(下称扶贫工作组)一行来到崇礼。他是工作组组长,同时挂职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彼时,崇礼刚刚顺利通过河北省脱贫摘帽的考核,冰雪运动和旅游产业也正蓬勃发展。但是田明通过几个月的乡村调研感受到,这里的扶贫工作远没有结束,当地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销售不稳定且附加值较低,这都对长期、高质量脱贫造成阻碍。
为此,他学习了大量脱贫攻坚理论知识、经验做法以及经济学书籍,结合调研反复思考,寻找巩固脱贫成效、实现高质量脱贫的方法。“如果把脱贫摘帽比作里程碑的话,那么巩固脱贫成果就是一个艰巨的、系统的、长期的任务,需要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通过多种方式稳定收入。”田明说。
在有限的时间里,田明带着扶贫工作组的战友们发挥知识产权优势、对接平台资源,忙得热火朝天。在他们的带动下,崇礼区特色产业协会成立,区域公共品牌“崇礼好礼”集体商标成功注册,很多来自崇礼的农产品都印上了这一标识;在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中国知识产权年会、杨凌农高会等大型展会上,有了来自崇礼的农产品;当地与知名电商平台达成农产品销售合作,大力开展电商培训;国家知识产权局帮扶推动建设的千亩蚕豆和千亩金莲花两个产业扶贫基地发挥实效,直接带动上千人脱贫……
变化悄然发生,崇礼的农作物成了能够直接投入市场的商品,销售渠道也增加了线上平台。最重要的是,当地农产品企业和农户对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足了,敢于大面积种植蚕豆、彩椒、西红柿、土豆等富有区域特色的农作物,一些外出务工的人也乐于返乡发展事业了。
干事创业,路漫漫以不懈求索,
两年荏苒,水迢迢以不负亲人。
——田明《夏夜独坐有感》
两年扶贫路,说不完的扶贫故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这让刚刚回到北京过年的田明心急如焚。“当时情况十分严峻,不仅是疫情防控需要,还涉及春耕备耕,如果不做好相关工作,可能接下来一年都要白忙活了。”田明说。去年2月17日,他率先返回扶贫驻地,协调各方资源,为崇礼区协调落实1.12万个医用外科口罩、60套医用防护服、2000副防护手套、50把测温枪等防疫物资,组织开展人员培训1000余人次,从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对接协调,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耕有序展开。
“乡村的人才十分稀缺,村里的致富能手大都是党员干部,发挥村党支部作用是培养和吸引人才的重要方式。”田明告诉记者,扶贫工作组将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和崇礼区委组织部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相结合,通过对致富带头人培训和开展产业帮扶,在农业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形成带贫益贫的利益联结机制。而这些致富带头人大多数即使自己亏本也会按照事先谈好的价格收购农户手中的农产品,这保证了当地产业的稳定发展。
当地致富带头人肖强得到工作组不少帮助,他的企业有了商标,深加工蚕豆产品升级换代、包装推陈出新,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蚕豆积极性不断高涨。一名大学生村官成立公司发展藜麦产品,田明和扶贫工作组一起帮助他设计营销策略和产品发展路径,并联系电商平台,让他的企业逐渐成长为当地比较有名的带动脱贫企业。这些都成为了田明日后的珍贵回忆。
“记得多年前,我参与录制了部门微电影《遗失的梦想》,讲的是主人翁在实践中立志、在奉献中成长的故事。在两年的实践中,我对其中的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志向不是一下子树立起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有着不断夯实与磨砺的过程。今后,我也将把这份精神进一步延续,在新的岗位上,以奉献精神做服务,以担当精神履好职。”田明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