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风险识别
只有正确辨识风险的种类及其原因,才能对风险的大小做出准确的评估,然后才可以采取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如果风险辨识发生错误或忽略了强大风险?无论风险管理的后续工作做得多么细致?风险也必然发生。但是,初创企业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纷乱繁杂的,怎样才能有序地辨识初创企业的风险呢?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无疑是解决此类第杂问题的有效工具。将初创企业看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受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由此,便可从企业内部风险、企业所属行业与产业风险、企业商业生态风险和外部一般环境风险四个方面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层层分析。
企业内部风险识别
内部风险绝大多数是企业可以管理和控制的,是初创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对象。企业内部风险的来源在不同的专家学者看来各不相同。例如,这些年来,一系列财务失败犷件的发生以及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关注,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框架以便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1992年.COSO提出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经过十多年的应用,已成为业界普遍认可的一个标准。2001年,COSO委托普华永道开发一个对于管理当局评价和改进他们所在组织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但在开发这个框架期间,又发生「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企业丑闻和失败事件,投资者、公司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对采用新的法律、法规和上市准则来加强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呼吁。人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提供关键原则和概念、共同的语言以及明晰的方向和指南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美国于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讥其他国家也已经通过或正在考虑类似的立法。这部法律扩充了长期持续地对公众公司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要求管理当局证实,并由独t审计师鉴证这些制度。2004年9月,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拓展了内部控制框架,更关注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
如果说2004年的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企业内外风险管理的整合的话,那么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则是针对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而提出的框架体系,适用于一般企业,涉及经营、财务报告和合规三类目标,包括5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检查?得到了公司管理层、审计师的认可和广泛应用?也得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认可,适用于一般上市公司。它提供了一个识别内部控制要素和目标的整合框架以及评价有效性的标准,但没有对评价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步骤提出详细的指南,而且其评价体系定性化色彩浓厚,使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戴毅、霍佳震、张倩等(2008)提出了一个基于模糊层次综合方法的企业内部风险评价模型。①他们将内部风险分为八大类,包括组织风险、决策风险、营运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信息系统风险和信用风险。企业内部八大风险因素及其各子因素的关系如图1-4所示。
.行业风险、产业风险和产业链风险识别
在众多文献中,行业与产业是经常混为一谈的。许多人对行业的概念很明确.而对产业的概念则比较宽泛.或者说不严格,或者在使用上比较难以区分。其实,行业与产业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行业是指以生产要素组合为特征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是从员工与企业角度来说的某种经济类别,有较细的划分和严格的定义,一般是纵向的。由该定义可以看出,行业是根据人类经济活动的技术特点划分的?即按反映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不同排列组合的各类经济活动的特点划分的。例如.模具工与机床操作工、律师与医生,我们从他们各自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很容易看出他们各自的技术特征?从而区分4种行业。
产业是指对各类行业在社会生产力布局中发挥不同作用的称谓。行业划分的着眼点是生产力的技术特点,是微观领域;而产业划分的着眼点是生产力布局.是宏观领域,是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一般不包括商业。产业一般是指横向的联系,如匕述模具工、机床操作工、律师、医生4个行业按它们在生产力发展总链条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归类就会发现,模具工与机床操作工属于加匚制造业,律师与医生属于服务业。加工制造业与服务业又分别被称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目前,在国际上流行的是三次产业划分思路,即按照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顺序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加工制造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来划分,并用来反映国民经济中各类活动的不同特征。1985年,我国国家统计局明确地把我国产业划分为三大产业.把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定为第一产业,把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等)和建筑业定为第二产业,把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各行业定为第三产业。这是我国政府关于经济结构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与举措。
(1)产业风险
产业风险研究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研究范畴.产业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企业的集合,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因此,一旦发生产业风险,就意味着同一产业内的很多企业将遭受风险?往往波及范围较广、损失数额较大,对企业经营收益的影响十分强烈。
这里阐述的产业风险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包含在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所涉及的风险,我们往往通过分析产业的一般风险来识别和量化;第二类是从整个产业的非集聚角度来看某个产业的兴衰成败的风险;第三类是产业集聚风险,是指产业集酢内企业超过一定限度时,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就会上涨,从而制约集群内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集群开始衰落引发的风险。
(2)产业链风险
产业链是建立在产业内部分工和供相关系基础上的,以若干个企业为在点、产品为小节点,纵横交织而成的网络状态系统。产业链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垂直的供应链,另一种是横向的协作链。垂直关系是产业链的主要结构?一般把垂直分工划分为产业上、中、下游关系。横向关系则是产业链的服务与配套。
郎咸平提出r一个有名的“6+1”产业链理论。他把整个产业链分成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七个部分。在郎咸平看来,从2005年开始?世界进入他所说的“产业链战争”的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价值最低且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制造业一端(即“1”)放在了中国,而将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传六块非制造业(即“6”)都掌控在自己的£里。“6”是“软”的生产环节,“1”是“硬”的生产环节。在这样一种“6+1”产业链的定位下,中国落在了价值的最低端。例如,芭比娃娃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近10美元,在这个产业链里,中国只能得到1美元的价值,而且还给自身带来了难以避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但美国人通过“6”获得r9倍的价值,而且这9倍的价值没有污染、没有浪费。中国企业在整个产业链里获得的价值比例非常低,而且其风险在于当外部的需求减少或者突然消失的时候,其过剩的生产能力将会闲置。自2008年下半年欧美金融危机以来,市场需求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大量中国企业出口受阻,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倒闭或者关停的现象。
.企业商业生态风险识别
商业生态系统是指由组织和个人所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其成员包括核心企业、消费者、市场中介、供应商和风险承担者等,在?定程度上还包括竞争者。这些成员之间构成了价值链,不同价值链之间相互交织形成了价值网.物质、能陆和信息等通过价值网在联合体成员间流动和循环。这些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共生关系,多个共生关系形成了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网。
1986年,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弗?穆尔发表了《新竞争生态学》一文.首次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1996年,他又出版了《竞争的消亡》一H,在这本书中他利用生态学原理初步建立门就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通过对高科技案例公司成长过程的描述.向人们展示「处于同一商业系统中相互依存的“商业物种”的共同进化现象以及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阐明了新时代商业竞争的竞合法则。詹姆斯?弗?穆尔(1999)认为,相辅相成、互为依赖的各种企业编织成庞大的商业网络——商业生态系统。他站在企业生态系统均衡演化的层面上,把商业活动分为开拓、扩展、领导和更新四个阶段。他建议高层经理人员经常从顾客、市场、产品、过程、组织、风险承担者、政府与社会七个方面来考虑商业生态系统和自身所处的位置。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以领导企业为核心的商业联合共同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商业联合体的形成及演化问题,解释了为什么同样功能的商业模式,有的企业会成长而有的则会消亡.揭示了商业生态系统中系统成员通过商业关系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说明「商业生态中的企业也同样面临商业生态衰亡的风险。
.企业外部一般环境风险识别
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特别是企业面临的宏观一般环境?这些环境四素包括经济、制度政策(政治)、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灾害和法律。其中,尤以经济闪索最为m:要。经济景气指数来源于企业景气调杳?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建史的一项统计调杳制度。它是通过对企业家进行定期的问卷调查,并根据企业家对企业经营情况及宏观经济状况的判断和预期来编制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运行状况,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