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400电话
  • 微网小程序
  • AI电话机器人
  • 电商代运营
  • 全 部 栏 目

    企业400电话 网络优化推广 AI电话机器人 呼叫中心 网站建设 商标✡知产 微网小程序 电商运营 彩铃•短信 增值拓展业务
    西伯利亚“硅谷”
    在这片全球最大也是最冷的区域上,嗅觉敏锐的投资人仿佛看到了早期美国硅谷的影子。

    上一代人可以说是“幸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争夺军备和高科技控制权为手段的冷战不但为整个世界带来了百年来少有的发展契机,更让互联网、无线技术、卫星技术这些冷战下的军事成果有机会进入普通的民用和商业领域。“这个世界不再需要冷战,所有的人都是伙伴”,《经济学人》在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格局时的观点与不久前美国和俄罗斯两国国务卿的态度基本一致,“美国和俄罗斯都不希望看到另一场冷战的发生,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纪,资本、技术、人才、消费市场的全面合作将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2007年,尽管在伊朗核问题、世界贸易、军火交易、中东和平、恐怖主义、能源控制权等一系列敏感话题上,美国和俄罗斯始终不能心平气和,但政治分歧无法放慢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脚步。在斯坦福大学的美国-俄罗斯技术论坛上,吸引了上百名来自两国的政要、高科技精英、科学家、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和跨国企业高层。对于像IBM、英特尔、微软、Google、思科等这些IT巨头来讲,以新西伯利亚为代表的俄罗斯城市和地区就像是一块块高科技“黑土地”一样,蕴藏潜力巨大的机会。在这片全球最大也是最冷的区域上,嗅觉敏锐的投资人仿佛看到了当年美国硅谷的前身,政策、技术氛围、人才、环境和大大小小的技术公司,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能找到美国硅谷早期的影子。每年近400亿美元的信息产业规模和20亿美元的互联网广告和宽带服务收入,以及数千万互联网用户,加上俄罗斯技术人员和美国技术人员几十年间形成的精神默契,所有的一切让正拥挤在美国硅谷中的那些高科技企业看到了一个更为舒适的生存环境。没人会无动于衷,平静的表面下,一股来自欧美的IT暗流正在向此涌动,若干年后它们渐渐浮出水面后,你一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就是另一个硅谷。  

    西伯利亚的新景观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西伯利亚科学城就已发展成为与美国硅谷和日本筑波齐名的科研重地。政治的动荡对这一地区的发展影响很大,前苏联的解体曾使这个地区的经济一度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虽然曾作为前苏联的科研中心,在技术和研究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多年来的发展也总是显得迟滞。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全球新技术市场的兴起,以新西伯利亚为代表的中心城市让我们看到了久违了的俄罗斯式的跳跃。

    在蒙古语中,“西伯利亚”一词的意思是“宁静的土地”,这片东至太平洋,西至乌拉尔山脉,北至北冰洋,南至中国和蒙古,总面积约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占据着俄罗斯联邦四分之三的领土,主要包括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北部一片极为广阔的地域,几乎覆盖了整个北亚。由于西伯利亚的纬度很高,气温非常低,每年的冬天十分漫长,长达6个月。在这段时间内,大部分地区完全被冰雪封锁,有人居住的地方最低气温可达零下71.2度的低温,而在其它没有人居住的地方,气温更曾低至零下90度,所有的江河湖泊都会全部结冰。尽管气候寒冷,但这里的天然资源非常丰富,地下蕴藏着大量石油、天然气和各种矿藏,地面上有着茂盛的森林和大草原,占全俄罗斯总资源的40%以上,石油和稀有金属储量达三分之二以上,早在1763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就曾预言,俄国的强大要归功于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只有3个人左右,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外,大部分都居住在俄罗斯第三大城市,西伯利亚首府新西伯利亚市。走在新西伯利亚市中心的街道上,很难相信这就是被寄予厚望的“俄罗斯新硅谷”。与莫斯科等城市一样,新西伯利亚也是一座慢节奏的老城,街上破旧的建筑和剧院对面广场上略显褪色的列宁像,锈迹斑斑的汽车、路边几个世纪前留下的街灯和装饰,远处岌岌可危的高大烟囱,远处鄂毕湾上生意清淡的游船旅馆和不慌不忙煮着荞麦粥的餐厅厨师,时光仿佛停留在10多年前。

    这当然不是新西伯利亚的全部。由市中心向南驱车30公里,经过一队队着装奇怪的塔吉克族人,树林周围随处可见的活动木屋,大片野草和三五成群的野狗,15分钟后,你会发现自己突然置身另一个世界,崭新的建筑物、穿着入时且不同肤色的人群、忙碌的商业气氛、世界500强的广告牌,这是一个正在吸引着全球投资者和技术公司注意力的创业圣地,新西伯利亚科学城(Akademgorodok),下一个硅谷。

    如同西伯利亚总给人一种可怕的印像,拥有数十年历史的科学城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不少与高科技和间谍有关的好莱坞电影都曾以此地为故事背景,而风靡全球的《007》系列也经常以战胜这里的俄罗斯科学怪人为卖点大肆夸张此地的传奇色彩。早在前苏联赫鲁晓夫时代,众多知名科学家曾经提议在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地区建造一个像世外桃源般的科学城,既可躲避外界的好奇和诱惑,又利于保密。谁能预测到,这座由前苏联科学家修建于数十年前的科学城在今天会这样一番景象。从1958年科学城动工,到1963年正式建成,这里很快汇聚了像前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新西伯利亚大学等几十所研究院,为同一时期的科研项目提供了大量高科技人才,“苏联的麻省理工学院”由此得来。

    在鼎盛时期,这里的常驻科研人员曾多达6500名,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大量的以科学城为题材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很多西方人都认为西伯利亚是一个隐藏着大量杀人不眨眼的武器和生化怪物的禁地,但对前苏联时期的科学家来说,这里是技术的天堂。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科学城一度进入低谷,因经费不足而导致日常工作无法继续,研究人员连基本生活保障都成了问题。于是他们开始把手中的技术商业化,要么进入私营技术公司打工,要么自己创业。在挽救自己的同时也为科学城的再次辉煌奠定了基础。

    “现在的科学城与上世纪60年代氛围完全不同”,蜗居实验室科学家米克哈尔·拉维仁特耶夫表示,“能见证科学城在新世纪的东山再起,接纳像英特尔、IBM、微软等这样的公司进驻,科学城才真正拥有了生命力。”10年前,俄罗斯的私营高科技公司开始在这里创业,当年这里IT产业规模只有1000万美元,现在这里的私营IT产业已经达到每年1.5亿美元的规模,IT公司的数量更是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一项项震惊世界的高科技成果、一批批不断涌现的专业科技人才,使这座被称为“俄罗斯最聪明的城市”的地方得到了全球顶尖IT公司,生物制药公司,跨国公司实验室、研究院的青睐。风险投资家和技术创业者的频频光顾透露着一个强烈的信号,这座城市正在以自己的特有的方式拷贝着硅谷的成功。

    不可能的任务

    走进科学城的办公楼,我们看到技术人员塞着蓝牙耳机手持无线装备走来走去,工程师忙着与世界各地的同事合作开发着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软件。眼前的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与全球技术同步的冲击力,一切都在瞬息万变,他们开发的是引领着下一个潮流的新品,客户可能是微软或是Google,也可能是通用或是丰田,而这些人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拿年薪的人,是精英中的精英。

    如今的俄罗斯每年的软件出口额已经超过18亿美元,成了继印度和中国之后的第三大软件外包和出口国家,而整个俄罗斯的软件外包的发源地正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1992年,当地的诺夫软件(Novosoft)与IBM合作,启动了俄罗斯软件外包市场,一股IT潮开始席卷整个科学城。其后,跨国巨头趁着风潮纷至沓来,2000年IBM把目光瞄准此地之时,法国的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公司早已在这里建立了研究院。2004年英特尔公司也投入巨资成立研究院,雇用了200名技术员为其优化微处理芯片。现在,IBM仍然和诺夫软件的子公司阿克斯莫瑞(Axmor)合作,为数字媒体和银行业客户开发相关应用软件,从最初的3万美元投资发展到上亿美元规模。通过互联网广告,阿克斯莫瑞公司的大多数客户都来自国外,甚至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旗下的哈波传播公司也要求这家公司为其设计温弗瑞的个人网站。“我们当时根本不知道温弗瑞是干什么的,但现在她是我们的忠实客户”,负责IBM项目经理安德烈·卡诺尼罗夫调侃道。

    尽管无论是在规模还是知名度上,现在的科学城还无法与硅谷相提并论,但由于IBM、英特尔、微软等世界级IT企业以及众多中小技术公司的进驻,科学城在全球技术界有了另一个响亮的名字“硅森林”,离硅谷只差一步。当然,IT产业的兴起与当地政府的支持也有着密切关系,“除了石油,俄罗斯还有IT产业!”今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俄罗斯经济论坛”上,信息技术与通讯部部长雷曼的发言让全球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俄罗斯。

    尽管近几年来俄罗斯经济形势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依靠的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矿藏等原材料的出口。前苏联遗留下来的雄厚的科技基础和实力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唯独信息技术产业能算得上一枝独秀,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大幅增长。如今俄罗斯信息与通信产业总产值近400亿美元,互联网用户近3000万人,手机用户超过1.2亿人。2002年时,俄罗斯的信息技术产值只占GDP的3.2%,到2005年已达到5%。2005年,印度当地蓬勃发展的IT产业给了正在当地访问的普京很大启发,随后他就宣布将在科学城设立经济特区,使高科技企业能享受税收减免及其它优惠政策,并通过制定信息技术发展计划,筹建IT科技园,大量吸引外国投资,拓宽IT技术服务市场,改善IT技术发展基础设施和创新环境等政策和措施,努力使俄罗斯跻身于世界IT大国的行列,而就在不久前,普京还表示将投资6.5亿美元建立科学城高科技工业园区以吸引更多跨国IT企业。“我们相信,俄罗斯的经济环境完全适应跨国企业生存和发展”,英特尔首席信息官桑塔·克莱拉对公司在科学城设立研究院信心十足,“2003年俄罗斯市场的笔记本电脑销量仅为30万台,2006年已超过150万台。”IBM软件全球副总裁马克·哈尼也表示,作为世界第三大软件开发国,俄罗斯拥有良好的技术环境和经验丰富的软件工程师。预计2010年,俄罗斯的软件外包规模将超过40亿美元,全球7%的软件外包市场将被这个国家占领。

    互联网技术先驱,Google首席互联网传道者(chief Internet evangelist)文顿·瑟夫在美-俄技术论坛上曾表示:“虽然俄罗斯目前还没有建成一套完善的IT生态系统,但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IT人才、软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这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没他们完不成的任务。” 俄罗斯是世界上科研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数学、物理、工程、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等领域的科研人才更是处于水平一流,特别是软件工程师,在业内更是享有着极高的评价,英特尔俄罗斯分公司总裁斯蒂夫·切斯曾感叹道:“在英特尔有这样一个惯例,如果你有重要的工作,就交给美国员工;如果你有困难的工作,就交给印度员工;如果你有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那你应该找俄罗斯员工。”

    如今,人口只有印度五分之一的俄罗斯每年毕业的理工科学生跟印度一样多,大约20万人,而其中3万人进入软件和相关IT行业,大多数人作为业余程序员,为一些国外的软件公司打散工,收入不足欧美相同行业的20%。一些跨国IT企业正看中了俄罗斯优秀而廉价的IT人才,效仿在中国和印度的模式,在俄罗斯开辟新的市场和研发基地。“每一个软件工程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的”,切斯透露道,“他们从前都是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然后才开始学习如何开发软件和编写程序,而这此有着多样化学科背景的技术人员正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力。”

    “我们早已习惯在网上买DVD、书籍和音乐”,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校长米特瑞·文克霍德一边拆着包裹一边说道,“我们通过本地网站Ozon购物,俄罗斯人的Amazon。”由于历史原因,拥有自豪感是俄罗斯人在科学城工作最大特点。“我们是一群被庞坏了的美国人”,俄罗斯IBM网络事业部经理詹姆士·史密斯一语道破天机,“俄罗斯人的想法还比较简单,工作、买房子或成立自己的公司,这是他们,也是国家经济繁荣的最佳途径。”因此,能进入这个曾经的国家圣地,从事改变国家的事业,对于经历过政治和社会重大变故的国家和人民来说意义非凡。当互联网和IT技术与传统的俄罗斯文化融合后,俄罗斯人所表现出的非凡思想和干劲足以触动每个人。超越硅谷,也许某一天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真的在俄罗斯人身上变为现实。

    来源: 互联网周刊

    上一篇:中国朝鲜计划在沈阳设立IT共同研发基地
    下一篇:猛砍美国服务部门IBM计划外包更多业务给中国
  • 相关文章
  • 

    © 2016-2020 巨人网络通讯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15040257号-8

    西伯利亚“硅谷” 西伯利亚,硅谷,西伯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