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上地域最辽阔、面积最广大的国家。俄罗斯地大物博,广袤的国土赋予俄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俄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能源、纺织、军火等亦很发达。
俄罗斯发达的高等教育和比比皆是的未充分就业的拔尖人才,及坚实的工程技术实力和科研成果,使俄罗斯把外包的目标瞄准了高端编程业务。大型外国公司已经认识到,可以在俄罗斯找到“在美国或是印度找不到的优秀的程序员”,因此它们正在将越来越多的项目外包给俄罗斯IT企业。
一个充满活力的IT市场正在俄罗斯成长起来,2007年俄罗斯IT外包服务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0亿美元。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全球芯片制造巨头英特尔公司俄罗斯分公司董事长史蒂夫·蔡斯在伦敦举行的2007年俄罗斯经济论坛上说,据悉,过去15年里,英特尔公司在俄罗斯的累积投资总额达到7亿美元。此外,电信设备制造商摩托罗拉公司和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也雇用当地工程师,在俄建立起了各自的研发中心。俄罗斯每年的软件出口额已经超过了18亿美元,使其在印度和中国之后坐上了世界软件外包出口的第三把交椅。而整个俄罗斯的软件出口发端正是新西伯利亚科技城。
俄罗斯硅谷:阿卡杰姆格罗多克科学城表象下的惊人潜力
新西伯利亚的阿卡杰姆格罗多克被人们称为科学城,尽管从目前的资金和规模来看,科技城还无法与美国硅谷抗衡,但美国《财富》杂志已经作出了惊人的预言——新西伯利亚的科技城将成为下一个硅谷。
时光在新西伯利亚的表面缓缓流过,已经是人间四月天,这座位于地球北端的城市依然乍暖还寒。鄂毕湾上的泊船旅馆生意清淡得让厨师无精打采直打哈欠,斑驳生锈的汽车外壳、因年久失修而岌岌可危的高大烟囱,全然一副老工业基地的衰败景象,使得外乡人初来乍到对这座看上去濒于没落的城市没什么好感。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新西伯利亚的全部,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这里不仅有着破旧的工业厂房,还有着让世界惊叹不已的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专业科技人才,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创立的高科技公司。全球热门的IT、尖端的生物制药、传统的冶金炼油技术对于这个地区来说实属普通,核子物理、遗传理论实验和太空项目才算得上是镇城之宝。私人技术投资从十年前的千万美元突飞猛进,在2006年突破了15亿美元大关,而企业数量平均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在清冷的表象下,暗涌着无法抑制的渴望,世界著名科技公司的投资热情早已融化了西伯利亚的坚冰。
与街道广场上的凄清恰恰相反,在科技城的办公楼里是一番红火的景象。耳中塞着蓝牙装备的接待员快速娴熟地指挥着软件的物流,这些俄罗斯为数不多的拿年薪的人手里的产品是新品中的新品。
1992年,科技城中一家名为诺夫软件(Novosoft)的软件公司首开外包先河,与世界巨头IBM进行合作,此时其员工数量已经达到500人,由此叩开了科技城来势汹汹的IT潮。其后,跨国巨头趁着风潮纷至沓来,2000年IBM把目光瞄准此地之时,法国的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公司已经悄悄完成了在当地的圈地工作,创立了自己的研究发展实验室,成为该地区的投资先锋。紧接着,2004年英特尔公司在这里开垦疆土,雇用了200名技术员为其优化微处理芯片。
目前,IBM和诺夫软件的子公司阿克斯莫瑞(Axmor)共同合作,由阿克斯莫瑞公司为数字新媒体和开展小额银行业务的客户度身定做相关应用软件。阿克斯莫瑞在两三年的时间内把区区3万美元的投资迅速扩充到了100亿美元,其大多数的客户都来自本国之外。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旗下的哈波传播公司(Harpo Productions)也慕名要求阿克斯莫瑞为其制作一个网络的接入端口。
和那些直接与资本息息相关的科技公司相比,埋头于超现代科技理论研究的科学家的办公条件则要比白领和金领清苦许多。作为科技城中顶级的科研机构之一,新西伯利亚核物理研究所中,65岁的老科学家手中的仪器仍然是他在学生时代所使用的正负离子碰撞器。在四面漏风的飞机棚里,银幕图像电子机械公司正在为美国旧金山的一家公司研制着高端夜视设备。在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自动化与测电技术研究所,这样的情景同样很常见。蜗居在实验室里的数学家米克哈尔·拉维仁特耶夫(Mikhail Lavrentyev)正和他的两个博士研究生助手在紧张编程中。
这些价廉物美的专业人才,正是科技城崛起的秘密武器。在科技城中,企业维护的平均成本只有西欧的1/5。与此同时,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曾经拥有的辉煌的科技基础却源源不断地为科技城培养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成为科技城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年俄罗斯主修科学与科技相关的毕业生约20万名,与印度不分上下。但前提是俄罗斯人口远远少于印度。“新西伯利亚的程序员中没有科班出身的,他们都是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或者数学家。他们在成为程序技术员之前,都是科学家。学习编程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上世纪90年代的变动,打破了科研人员原有的收入体制,许多科技人才转向选择了与商业领域有关的实用技术领域,而恰恰是这种被动的转向,使得理论科技与应用技术强强联合,打造出了科学城中独一无二的专业复合人才。
科技人才需要商业来埋单。苏联赫鲁晓夫时代,众多知名科学家曾经提议在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地区建造一个像世外桃源般的科学城,那里没有世俗好奇的眼光,也没有物欲横流的诱惑,而现在科技城热火朝天的景象和上世纪60年代的内涵完全不同,今天的科技城完全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各种学科在这里融会贯通,碰擦出智慧的火花,为年轻的科学家提供了梦想成真的机会。
来源:经济导刊 博思通外包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