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全球金融海啸,使美国华尔街的金融行业陷入空前危机,五大投行陆续倒闭,金融业纷纷开始裁员减薪。高度依赖美国和欧洲金融服务需求的全球离岸外包行业,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2009年1月14日,世界知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离岸外包产值于2007年达到了600亿美元,而中国只占整个市场不到10%的份额。另外,2008年1月到9月,金融业价值2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外包合同数量从130份减少到了大约100份,合同总金额也从180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
作为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上的参与者,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也遭遇了严重的打击。据麦肯锡对中国14个城市的75家软件和IT服务公司,以及中国政府部门许多官员和中国服务外包园区管理者的访谈显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速度仍不够快。
阻碍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原因在哪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内服务外包行业又该如何应对?在实体经济受到冲击、IT支出减少、软件订单压缩、人民币升值、软件出口面临压力的特殊时期,能给困境中的中国软件业带来发展机遇吗?
目前,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载体形成了“三大集群”(环渤海产业集群、长三角产业集群、珠三角产业集群)、“东西映射”(中西部地区与东部三大集群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合作)的格局。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重庆、成都、西安、武汉拥有强大的政策支持、丰富的信息科技人才和极具竞争力的成本结构,是内陆地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最具潜力与优势的所在。但科尔尼管理顾问全球副总裁张天兵认为,中西部发展软件外包业务与沿海软件外包城市相比,内陆城市不具备语言优势。大连拥有大量精通日语的人才,因此可以着重发展对日软件外包;深圳因为粤语优势,可以从港澳地区拿到来自欧美的二次软件外包转移订单,而中西部城市不具备这些优势。对此,中西部城市一方面要加强对熟练掌握一两门外语软件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将外需和内需订单相结合,形成具有中西部特色的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齐头并进的产业结构。
此外,一系列关键问题的存在也在继续妨碍着行业的更大发展。首先,行业依然呈高度分散格局。中国尚未出现一家达到相当规模的(服务外包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行业中缺乏与世界顶尖企业规模相媲美的大型企业,不能有效地获取价值,特别是在大的外包和集成项目,或需要规模效应的领域,如基础设施外包。这也正是中国为何在全球服务外包领域内知名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相对于其他更知名的服务外包目的地,中国依然缺乏明确的价值定位。跨国企业的IT决策者常常提到不了解在中国成功实施大型服务外包项目的成功先例,以及始终抱有中国更适合充当全球制造中心(尽管近年来已取得一定改观),而不是新兴的服务外包大国的观念。同时,对于对华外包的潜在风险也存在相当程度的误解,譬如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国内潜在发包企业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需求来促进国内服务供应商的增长。麦肯锡所调查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中,有51%指出国内客户希望将关键业务支持部门控制在企业内部的思维习惯,是这些企业没有外包更多业务的首要原因。结果是,国内市场始终没有形成国内服务外包企业的强大增长支柱,或是对国际服务供应商的巨大吸引力。
尽管此次金融危机对服务外包行业可能会有短期的负面影响,但对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来说,危机里蕴藏着更多的机遇。据了解,美国6大金融机构中的5家打算继续保持或扩大今后6-12个月内服务外包和离岸的计划。
这次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许多拥有优质技术和客户网络的信息服务企业的资产价格大幅缩水,为拥有充裕资金,同时战略上可以产生协同效应的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潜在并购机会。正如打开全球市场对中国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而言,是实现增长目标的关键,中国市场也会是全球企业拓展和深化业务组合的机会(尤其在目前发达国家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的服务供应商可以与国际服务商组成战略合作联盟,通过提供国内客户关系来引进国际合作伙伴新的服务能力。
而且,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会出现熟悉国际市场客户、掌握丰富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将要寻找进一步的职业发展的机会,除了为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大国的优秀企业工作的前景,如果企业能营造适当的工作环境——包括有竞争力的薪酬、能够升迁至高层职位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包容多样性的企业文化,则可以吸纳更多发达国家经验丰富的外包专业人士加盟中国企业。
中国正处在发展服务外包行业的关键十字路口,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把握机遇,仍然有机会创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