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曼谷专稿/特约作者 大卫·阿姆斯特朗】印度大选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选举,其复杂程度堪比举办一届奥运会。
印度拥有7.14亿合格选民,全国设了82.8804万个投票站,发行了5.85亿张印有选民照片以证明其身份的选票,动用了136.843万台投票机,选举工作人员高达4百万,安保人员多达210万人,参与角逐竞选的政党超过30个。
在电视机前观看过去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的人不难感知,一个国家的选举可以复杂到何等程度,但美国还仅有2.1亿选民,大选也只涉及两个政党。而印度却拥有超过30个政党,而且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在议会下院中拥有支配地位。20年来,没有哪个单一政党获得过绝对多数的席位。
印度的选举主要是在两个政党联盟之间展开。目前的执政联盟是由超过12个政党组成的“团结进步联盟”,其对手是由印度人民党领导的、由八个政党组成的“全国民主联盟”。印度国大党是执政联盟中的主要政党,几十年来一直由甘地家族掌控。目前执政联盟的主席是索尼娅·甘地,现年62岁,出生在意大利,她是遇刺前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的遗孀,也就是英迪拉·甘地的儿媳。英迪拉·甘地也是遇刺的印度前总理之一。
目前,在竞选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现年76岁的印度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和现年81岁的反对党领袖拉尔·克里希纳·阿德瓦尼。
此次选举在全国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胶着地进行着。
全球金融危机袭来之时,印度未能幸免。印度2008年四季度的GDP增长率仅为5.3%,远低于去年同期曾达到的9%的经济增长率。据《印度时报》报道,美国财长盖特纳曾在最近一次演讲中预计2009年到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只及5.5%。
印度的出口现在已经大幅缩水。今年3月,印度航运额猛跌33%至115亿美元。彭博新闻报道,这是自1995年4月以来的最大的跌幅。
房地产市场也是一片愁云惨雾。就在几天前,印度市值最高的房地产开发商DLF宣布,2009年头三个月,其利润下跌了93%,净收入从上一年度的4亿多美元狂跌至3200万美元。
经济衰退本该使经济问题成为此次竞选中最大热点,但是情况并非如此。
印度此次全国竞选活动大都围绕在鸡毛蒜皮的小问题上。据维基百科,国大党买断了奥斯卡获奖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一首叫做“胜利啦(Jai Ho)”的歌。该党的竞选造势活动看上去只是借助于这首流行歌曲和一句意义不大的口号:印度的富强在于其平民向前行进的每一步。反对党印度人民党则向选民分发Nano车形状的笔座,这种车仅售2000美元,令印度人大为骄傲。这种小车或许可以成为印度人骄傲的标志,但是和印度国家经济却毫无关系。
如果民调可靠,普通民众更关注的是地方事务和他们的生计问题。“调查人员说,选民们似乎更关心地方上的发展,比如某个学校的条件、周边道路的拓展、持续供给的电力。”《基督教箴言报》上个月的报道说。
导致印度民众对国家大事不太“感冒”的原因在于全球化对印度的影响不甚平衡。
印度已经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软件开发国和外包服务的供应国,它承担的外包服务包括信息技术处理和呼叫中心等等。信息技术和远程通讯软件、硬件和服务位于该国出口表单的前列。
因此,在孟买、钦奈这样的全球化大城市中,人们确实感受到了全球衰退最恶劣的影响。而对大部分居住在农村的人口而言,他们关注的话题就更世俗一点。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他们看来就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其日常生活。据《纽约时报》报道,40%的印度人每天的生活费还不足1.25美元——这个世界银行划定的贫困线水平。
如今,很多印度选民已经投票完毕。
印度大选的投票一共分五个阶段进行,分别安排在4月16日、4月22日-23日、4月30日、5月7日和5月13日。目前印度选民的投票率只有55%,这除了和人们对选举缺乏兴趣相关外,还和天气太过炎热关系甚大。此时正是印度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气温有时甚至超过了40摄氏度。
之所以用这种分阶段的方式举行选举投票,原因之一是为了让由警察和士兵组成的有限巡逻力量可以辗转全国、提供安全保障。
警戒是十分必要的。左翼纳萨尔派分子分别在4月16日、4月22日和4月30日对投票活动发动了袭击,他们一共打死22人,还劫持了一列火车,挟持数百名人质达四小时之久。
选票的统计工作将于5月16日进行。既然选民们对大事不感兴趣,只关心地方事务,这就意味着没有哪个单独的党派或哪个党派联盟有可能获得议会下院543个总议席的多数。5月16日之后,将会出现很多的政治交易,因为大的联盟都试图吸引其他政党成员的加入。
印度顶尖商学院——印度管理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的主任萨米尔·博鲁瓦(Samir Barua)在今年2月发表的一次讲演中说,印度经济有望在年底之前重新恢复增长。他补充道:“5月大选的结果将会至关重要,如果政府各部门不像以前那样各自为政,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印度经济快速的增长。”
博鲁瓦先生能不能看到下半年经济的快速增长还是个问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将不可能看到一个内部分裂较小的政府如愿出现。■
作者为《曼谷邮报》公司前总裁和首席运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