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人老珠黄 PaaS崛起是王道(1)
外包服务的发展新趋势─软件即服务与平台即服务是转折点1
根据MIC的报告,台湾外包服务已从第一代纯硬件导向的信息外包(IT Outsourcing;ITO),逐渐走向第二代以软件为导向的应用外包(App Outsourcing;APO),之后将演变成第三代以服务为导向的流程/策略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Strategic Outsourcing;BPO/SO),另外,外包工作的属性也将从原先的事务性逐渐走向策略性。
第一代是以提供基础架构或网络频宽等外包服务为主;到了第二代时,已开始提供类似应用系统外包的服务,并且在2000年,出现提供软件租赁服务的应用软件服务供货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
我认为,ASP其实是孕育“平台”营运模式的启蒙点。这从外包服务在第三代时,已提升到所谓的流程服务外包及策略性外包层级即可看出——2006年出现强调以服务为导向的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营运模式,例如Salesforce.com的CRM on Demand,来年,则延伸出平台即服务 (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营运模式,如Amazon.com的AWS.
ASP、SaaS与PaaS带动现今的平台服务模式
为何会说ASP、SaaS与PaaS孕育着平台的崛起,我想这得从其的营运模式演进谈起。
一、 ASP
ASP应用软件服务供货商,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网络的兴起,开始有应用软件服务供货商推出由其负责开发、执行与维护的软件,企业只要透过网络租赁、使用所需服务,收费方式则是采月缴或年缴。
软件租赁模式刚问市时,被喻为企业数字化的最佳解决方案,初期也的确做得挺有声有色的,但因当时整体网络环境不够成熟,例如频宽速度、普及度与稳定皆不高,再加上当时的业者多无法提供客户量身订制的服务,功能更是少得可怜,因此,随着网络泡沫化,软件租赁模式也就逐渐被人淡忘。
SaaS人老珠黄 PaaS崛起是王道(2)
二、 SaaS与PaaS
SaaS与ASP的概念有些类似,服务商透过因特网、提供企业用户商业应用软件;至于平台即服务则是SaaS的延伸,系透过网络提供从商业应用软件、中间件软件、数据库到应用服务器底层基础架构的一种新兴服务模式。
相较于ASP兴起的年代,由于SaaS与PaaS兴起于网络环境成熟时,再加上服务商历经ASP年代的磨练后,技术服务能力亦较之前更富弹性与多样化,是故,在金融海啸的席卷下,信息外包模式再度受到企业主青睐,成为热门的信息服务模式。
由于SaaS与PaaS是信息外包服务模式中,最有助于企业主省钱的热门选项,因此,软件即服务与平台即服务一时之间突然夯了起来,当然,也造就了平台服务模式的崛起。SaaS与PaaS等平台服务除在美国市场很热外,也有不少台湾企业采用。
首重服务的新平台服务模式
ASP的出现让平台服务模式有了最起码的雏型;差别仅在于,其是以提供一对一服务为主,而以SaaS、PaaS为主的平台服务则提供一对多服务,以实现透过资源共享降低IT营运支出的好处。
另一方面,企业主虽可透过网络享受ASP服务,但服务层面多停留在软件授权、维运或代管等范畴,但到了SaaS与PaaS的平台服务时代,服务这个概念、精神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使用多少就付多少,企业主买到的是服务、不是软件或硬件等IT产品。
那以SaaS与PaaS为主的平台服务的经营特色又是什么呢?这里,我参酌了MIC的说法。
第一,核心服务加值化。平台服务除了提供软件与基础架构,还衍生出软硬件的维护、支持与管理服务。
第二,标准化产品、差异化服务。平台服务一方面提供标准化与模块化产品,另一方面,又可针对不同的企业主包装成差异化的服务,是故,服务供货商很快就可以达到经济规模,而企业主也能轻松的降低软硬件服务的使用总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
第三,计费模式弹性化。平台卖的是服务而非IT产品,所以是采「用多少付多少」模式,而这意味企业主更可依经营型态决定付多少价钱、买多少服务。
了解平台服务的经营特色后,您一定会好奇:企业等使用者采用平台服务后,除降低软硬件服务的总持有成本外,又有哪些效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