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教授:
发展需策划,沿海要开放
丁力
精彩语录
● 江门一方面身处沿海地区,接受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很多;另一方面,又存在相当强的保护意识。这种状态就构成了江门奇特的碉楼现象。
● 江门人要走出碉楼,首先要从心理上突破,不能有一点财富以后,就满足于现状。
● 很多企业是有能力建品牌的,问题是有些企业的生产规模很大,和其比较弱小的市场拓展能力不相称。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讲的过度依赖一些订单,没有真正把自己作为一个企业来培育,而仅仅是把自己的企业作为一个生产车间来设计。
【关键词】 1 沿海开放
把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
记者:对于江门的发展,您持有这样一个观点:江门虽然处在沿海,但是又处在珠三角产业传导轴的末端,形成了一个“沿海不开放”的局面。在珠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江门要如何发展成为“沿海开放”地区?
丁力:江门的特点,首先就是资源丰富,但是没有很好地转为经济优势;其次,江门有全省较长的海岸线,沿海位置很突出,但是却形成了“沿海不开放”局面。这种情况中国很多地方都有,从广东过去30年的发展来看,重点是在珠江东岸;而未来30年的发展,重点应该是西岸,其中当然包括江门。
无论是东岸还是西岸,我觉得都应该看到对方的长处。江门的突破口就是超越自己,江门应该习惯用一种追赶的精神去发展,应该注意把沿海、资源等优势,变成开放优势和发展优势,这是江门下一步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2 策划
更主动、更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记者:3月31日,省委书记汪洋在江门调研时反复强调,江门要做到弯道超车,关键是做好策划。江门该如何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抓好产业方面的策划?
丁力:首先,从珠三角及其周边一些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情况看,他们还是做了很多策划工作,比如肇庆最近搞了一个大旺高峰产业转移论坛,清远、河源等也纷纷造势。按照产业传导轴来看,江门虽处在末端,但也该轮到江门了,但是说“轮到江门”,并不是说必须要到江门来。据我了解,一些产业已经跳过江门,跑到阳江去了,这说明江门要更主动、更积极。
第二,要找一些专家学者专门为江门做一些工作,比如说,什么样的产业转移到江门是有可能的?什么样的产业转移过来有助于提高江门产业竞争力……这个不是一两句能讲清楚的,需要请一些省内外或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来帮助江门在这方面把把脉、策划,等方向、对象明确了,政府就要出面做大量的招商引资工作。我一直认为江门的综合指数并不低,比如“幸福指数”还是较高的,但是江门要积极主动地融入珠三角,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 3 碉楼现象
走出碉楼,发挥侨乡优势
记者:您几次做客江门,对于江门如何从珠三角崛起提出了不少建议和看法,并多次提到“江门人要走出碉楼,融入珠三角”。作为一个熟悉江门发展的学者,您是如何形成这一观点的?
丁力:我是实地参观了江门的碉楼后,才感到“江门人要走出碉楼”。
江门分布有大量的碉楼,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碉楼,是江门那些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侨胞飘洋过海、不辞辛苦,为我们留下的财富。早期的侨胞们在盖房子的过程中,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盖的房子和中国其他地区的不一样。
那么,这种不一样表现在那里呢?一般来说,中国人盖的房子都是开放型的,比如北方的四合院,但碉楼却给人以封闭型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早期的侨胞有钱了以后,会觉得修建房子的地方是不安全的,就希望建设能够保护自己的房屋。这样,江门一方面身处沿海地区,接受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很多;另一方面,又存在相当强的保护意识。这种状态就构成了江门奇特的碉楼现象。
记者:您认为江门人该如何走出碉楼?
丁力:江门有两个优势,一个是靠近澳门的优势,一个是侨乡优势,但是这些优势还没完全发挥出来。澳门一半居民祖籍江门,那么这些人对江门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那侨务资源对江门经济拉动到底有几个点?要想让江门发展起来,就要搞实业,要发挥“中国第一侨乡”优势,把五邑籍的海外实业家们请回来,让他们投资。
江门人要走出碉楼,首先要从心理上突破。我多次在江门感受到,有一部分江门人自得其乐、安于现状的心态还是较强的。有的人觉得现状不错,干嘛要与广州、深圳一样,搞的那么拥挤,工作压力那么大?我觉得应该这么说,现在是全球竞争的社会,你如果安于现状,可能就会落后。其次就是该忙的时候就忙,该空的时候就空。进退要有度,要打造一种与时俱进、适合经济全球化的地方文化,这种文化有助于帮助江门的父老乡亲变穷为富,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记者:这种文化是不是要以中西合璧的侨乡文化为主?
丁力:当然了,实际上我认为江门其他方面都没问题,只有一点我认为要改变,那就是不能有一点财富以后,就满足于现状。我认为,所赚到的钱不应该全部用来消费,应该主要用于再生产。
财富不应是固定不变,或者成为一种象征,而是要用财富来创造财富,这就是经济发展,并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你以拥有的财富获得更多的财富。我认为江门在这一点上要好好琢磨。
【关键词】 4 民营经济
不要把企业仅仅当作生产车间
记者:您一直认为江门要用更高的标准去培育、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今年1—4月,江门的民营经济逆市飞扬,实现工业增加值56.5亿元,同比增长18.05%,但是与先进地区比,江门的相当部分一企业仍属于擅长搞生产,缺乏拿订单、扩市场、树品牌的能力。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情况?对于企业行销,您有什么建议?
丁力:我很希望看到江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企业发展有几个不同的层面:
第一个层面:企业创业时由于资金少、技术含量低,在参与市场竞争时主要是靠比较优势和价廉物美取胜。这个层面上的企业在投放市场、树品牌的意识是比较低的,只要有人下订单,并保质保量生产出来就达到目的。
第二个层面:企业进入转型阶段,希望打造出有一定技术含量,会比较有意识地注重产品品牌。技术是可以积累的,当有技术含量时候,企业就会对品牌感兴趣,而对品牌感兴趣,就有可能主动去在市场上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建立自己的品牌店。
按我的看法,很多企业是有能力建品牌的,问题是有些企业的生产规模很大,和其比较弱小的市场拓展能力不相称。这可能就是我们所讲的过度依赖一些订单,没有真正把自己作为一个企业来培育,而仅仅是把自己的企业作为一个生产车间来设计,这个可能需要通过政府实施一些政策推动企业去转型。
在当前的关键时刻,大家会发现很多企业原来不是企业,而只是工厂。我提倡技术创新和树立品牌,因为这些很多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市场开拓出来以后,企业就不会按照订单来生产,它会按照市场生产,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关键词】 5 珠中江一体化
谁是“中心”市场说了算
记者:在当前珠中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三地都强调自身的交通优势。那么在这一区域中,江门该怎么给自己在交通区位上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作为珠三角区域与环珠三角区域的连接点,江门该如何把优越的交通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
丁力:珠中江一体化发展,就要跳出江门看江门,不一定非要围绕江门转。按我的看法,不管谁家要建设物流中心等中心,应该以市场说话比较好,不要过多去争。
比如物流中心,就看江门怎么定位。江门的物流中心,是不是和珠海、中山的物流中心矛盾呢?如果不矛盾,大家就各自干;如果矛盾,既然珠中江是一个经济圈,已经签署协议要在8个方面展开合作,那大家就放到桌面上协调一下了。现在各个地方按照自己的需要提出一些口号,争资源、争项目、争地位,我觉得也是一种有情可原的事情。
至于交通优势,以广珠轻轨江门段为例。人家对你们江门有需求,这时你才会考虑到有了轻轨就很方便,而不是说你很方便了,我就到你江门来。现在到很多地方交通都很方便,但是得要有目的性才去。仅仅依靠一条轻轨,就想解决人们对江门兴趣不高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
【关键词】 6 生产性服务业
企业部分业务应外包
记者:《纲要》对珠三角各市服务业到2012年所占的比重作了规定,要求江门在2012年达到40%。目前江门服务业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左右,在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背景下,怎么才能做到服务业与工业协调发展,并实现与周边地区的错位发展?
丁力:首先,不能教条式地看服务业的比重。既然珠中江变成经济圈了,说明三个经济体互相影响,比如说机场等就不一定放在江门,那么这种服务需求可能都外流了。
其次,三产和二产是不能脱离的。三产分为两块:一块是生活性服务业,主要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有关;一块是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为企业服务。《纲要》提出服务业的比重,实际上是希望积极注意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因为你要让很多企业到这里来集聚,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那很明显,你要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体系来支撑。
这个事情也要专门研究,为什么呢?什么叫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体系?这种发达的体系对第二产业有什么要求?比如现在很多企业都是从A到Z,事无巨细,全部自己干,没有外包,特别是没有服务外包。那你说没有生产外包、服务外包,生产性服务体系怎么建立的起来呢?所以这个里面还是有很多问题,我认为企业的部分业务应该外包。 □ 文/本报记者 董平 图/本报记者 周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