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这座发展中的中部省会城市,荣膺诸多桂冠。
全球经济增长最快20强城市、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城市、全国十大经商成本最低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全国首个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全国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
荣誉的光环和发展的机遇为何如此青睐合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制度创新上,合肥具有高度的自觉、过人的胆识和不凡的业绩。
改革创新的自觉者
2007年,市委、市政府把这一年确定为改革创新年”。
当时,合肥呈现的是生机勃勃、热气腾腾的发展势头,为什么还这样大张旗鼓的搞改革创新呢?
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原因,合肥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足、发展不强。面对这一基本市情,市委、市政府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基本战略取向和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实施赶超战略。
如何实现超越?历史经验昭示: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发展、才有地位;不改革创新、保守僵化、故步自封,发展就要停滞,停滞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事实确实如此。合肥在发展不断加快、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与体制机制有关,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如2006年开发园区招来的项目,有2/3没有落地、1/3开工进展也不快。一调查,主要成因是行政审批问题,说到底还是体制机制问题。
破解这些体制机制障碍靠什么?唯有改革创新!
同时,在安徽奋力崛起中,省委、省政府对合肥寄予厚望。合肥作为省会城市,不仅要为安徽崛起贡献更大的经济规模和效益,还要做出体制机制的贡献”,既要当全省加快发展的旗舰”,又要当好全省改革创新的破冰船”,使合肥成为全省改革创新的先行者、试验田和示范区。
在全市来一次真正的体制机制再造”,为跨越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注入新的活力,使合肥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充满活力的先行城市”。一场改革创新的攻坚战在庐州大地打响了!
改革创新的先行者
在制度跨越的征程上,合肥的步伐既豪迈又坚实,许多改革举措不仅在合肥历史上是首创,而且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开了风气之先”。
2006年,制度跨越的突破之年。
整合投融资平台,建立合肥城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融资能力由过去的十几个亿提高到200亿左右,当年就成功融资55亿,是2005年的2。8倍,有效突破了大建设资金的瓶颈制约。
紧接着,对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制度等系统进行改革,整合四个交易中心,建立起了统一的招投标交易平台,对工程建设和土地、产权交易实行招标、采购、建设的一场式交易”。
通过四堂会审”,对52个市直部门的353个行政审批事项进行逐项审核,一下砍掉”123项,下放120多项审批权限,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取消了行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账户,涉及300多个单位、876个账户,对41。28亿元非税收入集中使用,资金使用率大大提高。
2007年,制度跨越的深化之年。
把国有大企业、园林市政管理体制、文化体制、开发园区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等五个方面确定为改革重点,一步步把改革推向了深水区。
推行建设工程六分开”制度,改变了以往工程建设由市建委统包大揽的做法,对工程建设实行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建设六分开”。
2008年,制度跨越的拓展之年。
按照统筹的原则,推进经营性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打造阳光地产”。改革经营性用地供应方式,在严格执行招拍挂制度的基础上,实行政府拆迁、净地拍卖”,并扩大上市土地的公告范围,让开发企业凭实力和业绩公开竞争。
大规模推进干部交流,对82个市直部门的1632名公务员进行了集中交流轮岗,对部分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进行跨区交流。特别是公务员跨部门交流,范围广、规模大、影响深,合肥空前,全国少见。目前正在推进立法,把公务员交流轮岗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其实,合肥的改革创新何止这些,还有农村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等,涉及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跨越的脚步永远向前!
改革创新的领跑者
制度创新,活力迸射,让合肥赢得了超速发展,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合肥人手里能用的钱越来越多。近几年来,财政收入规模连迈新台阶。2005年,突破百亿大关;2007年,突破200亿大关;2008年,突破300亿大关,达到301。21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增速排名第1,总量排名13,在全省财政收入比重达到22。7%。
合肥制度创新的生动实践又一次证明,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发展;哪个环节改革,哪个环节就得到优化;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和高度。
制度创新,魅力彰显,越来越多的世人知晓合肥人敢闯敢试,勇走新路。
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对合肥推行的公务员交流轮岗,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合肥推进公务员交流轮岗制度很好,请干部一局注意总结”。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每日电讯、法制日报、香港大公报等境内外重要媒体对合肥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工作进行了广泛报道。
制度创新,合肥揽四方菁华,纳八面来风。敢字当头的合肥继续领跑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宽广大路上……(江淮晨报-何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