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人民币再次加快了升值步伐,不久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刚刚突破了7:1的价格,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今年内已先后30次创出新高。按照2007年末的数据计算,2008年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幅已接近4.33%。对于以国际业务为主的软件外包企业来说,颇有雪上加霜的意味。首先面对的是新劳动法带来的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CPI的狂飙突进,内忧不断,其次又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利润下降。在这样的局势下,国内软件外包企业毫无选择地要经历一次生存考验,软件外包业务也将在被动中走向升级。
中小软件外包企业的寒冬
人民币持续升值,增加了软件外包的成本,且造成以美元结算的外包收入减少,导致直接影响外包企业效益。据测算数据,人民币每升值1%,软件出口的利润将降低0.7个百分点;如今人民币累计升幅接近4.33%,软件出口的利润率将直接降低3个百分点。这对利润率低于10%的软件企业无疑会有极大的打击,生存压力紧迫,预计会有大批以软件外包为主要业务的中小外包企业面临倒闭风险。
离岸外包的驱动力在于可以使发包企业节省30%-50%的成本。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这种驱动力将越来越小。国内的中小外包公司主要是做数据录入类业务,这在行业中是利润率最低的。另外则是负责外围代码编写的业务,这与外包的核心业务并不相关。
处于外包产业链下游的中小软件外包企业难以依靠这样的业务存活。他们或者改变业务类型,拿到负责程序设计、系统分析类型的业务,或者是转接国内的外包业务。如果他们提高接包报价,这意味着中国绝大多数外包企业赖以生存的价格优势减小甚至不复存在,发包企业在考虑综合成本后,会选择更有利的市场;如果他们维持报价接受利润损失,同时对于已经签下的订单,那么就得接受人民币升值多少,就损失多少的代价。当前中国软件企业人力成本在上升,而外包价格却在不断降低。
目前,在大连等城市,一些负责代码开发类的低端外包业务开始变得乏人问津,毕竟不赚钱的业务谁也不愿意接。凭借中小外包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拿到高端的欧美日外包业务,在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则下,选择与昔日的竞争对手合并或者联合打单的方式非常可行。承接大公司的外包业务也终究有限,而且竞争者众多。在残酷的环境中,国内中小软件外包的产业格局在悄然变化。
大型软件外包企业的机遇
人民币升值对于根基深厚的大型软件外包企业也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冲击不大。同时这些大企业也同样面对考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只有那些拥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更具创造力的企业,才有更多的生存空间。同时,人民币的升值不可避免会带来外包行业成本的上升,但行业"大者恒大"的马太效应也会增强,对行业龙头反而利好。
纵然面对人民币升值,大型软件外包企业仍有三个利好的因素,把握好这三方面,必然会获得外包领域一席之地。
发达国家的软件服务研究和开发正在向中国和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的转移,而这个趋势不可逆转,将会越来越快。中国目前只占国际外包市场10%左右,大力拓展国际外包市场,是那些有实力的国内外包企业的机遇。
中国在未来20年间,是IT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是全世界最大的,也吸引了全世界最多的外资,中国用传统的竞争方式来参与全世界竞争的方式已经不存在了。中国未来的竞争是靠管理水平的提高,靠创新方面走出自己的路线,所有的这些都会与IT相关,这样一种大趋势会使中国在未来成为成长速度最快,最有发展潜力的IT市场。国内外包也为大型外包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二级软件城市有希望
过去人力资源主要谈的是成本,今天在谈短缺。全世界在IT服务方面高质量服务人才短缺导致中国和印度正在把其人力资源变成核心竞争能力。国内企业如果重视人才的培养,也必然能分得国际外包业务一杯羹。
相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人力成本,外包企业选择落户中西部的一些二级城市已经变得必要。在西安、武汉和成都这样的城市,承接一些代码开发的业务还能够赚得较好的利润。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大的软件外包公司出现了向中西部迁移的趋势。东软、华信、海辉是大连最大的三家软件外包企业,据了解,海辉已经决定在成都设立研发中心,大连华信正在考察西安、武汉、成都等城市。而东软则已早在成都布局,不仅建有软件园,还建有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