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和外包并举
华信2005年、2007年、2008年将自己研发的软件产品进军乌兹别克斯坦、孟加拉和南非;博涵前锋、口岸物流把自主知识产权的集装箱码头管理系统打入沙特;阿依艾的钢结构设计软件进入日本和美国市场。其次,大连软件企业围绕本地经济特色在航运、物流、工业管理和工业控制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大连研发”的产品。现代高技术的数字医疗产品被列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项目,迫使国外相关产品在国内的价格降低了40% ;环宇移动的车载应急通信系统应用于2008北京奥运会;大连圣达中标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设计项目;大森数控的机床自控系统与日本、德国形成了三分天下。
人才优先
在人才培养上,在产业发展初期,率先在全国创办软件学院,鼓励全市高等院校和职业中专开设软件相关专业。在产业快速发展期,支持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规范和认定了一批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在产业发展腾飞期,创建了国内第一所软件高级经理人学院,专门设立了IT教师培训资金,加强IT师资培训。在人才引进方面,从1998年起,就对软件相关专业人才落户放开限制。2004年,制定了软件高级人才奖励政策,连续6年累计发放奖励资金达2.8亿元。为更好的做好人才稳定工作,又先后出台了全国最优惠的《关于加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大连市进一步促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政策,其中关于在连工作的软件人才的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官助民办
软件园区是我市产业发展依托的载体。大连软件园区的官助民办”体制,是全国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中唯一一个民营资本为建设投资主体的软件园。其实质是民”为主体,官”为助力。在后续的大连腾飞软件园、大连天地软件园和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中广泛采用。
国际化
2000年以后,随着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在全球的兴起,我们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IT外包中心,以开拓日本市场为重点,承接了大批来自日本的外包业务,使我市对日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的规模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与此同时,进一步积累了面向全球客户承接业务的能力,业务内容也从一些初级的软件开发和业务流程管理,逐步扩展到技术含量高、管理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外包业务。2007年8月,在美国IDC公司发布的评价全球各个城市服务外包能力与潜力的全球交付指数(GDI)城市排名中,我市名列全球第五位、中国第一位。
高成熟度产业发展环境
针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人才瓶颈问题,市政府于2004年出台了《大连市关于吸引软件高级人才的若干规定》,于2006年设立了软件人才专项资金;在2008年出台《大连市进一步促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的产业政策中,针对高级人才引进、服务外包业务的政策扶持、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活跃资本市场等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在国内率先提出建设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信誉体系的理念,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质量认证、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被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第一个软件版权保护示范城市;全国第一个通过CMM5、CMMI5、BS7799和SAS70评估、认证和审计的软件企业都是大连企业。我市积极推进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现已运行的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多采取官助民办”方式建设运维。分别是大连嵌入式系统公共开发服务平台、大连软件公共技术平台、大连开源软件公共开发服务平台、大连动漫游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连IC设计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这些平台的建设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