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产业布局进行了重大调整,为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海的相关软件、信息服务业基地已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以浦东新区为核心区,7个市级软件产业基地(复旦软件园、交大徐汇软件园、漕河泾开发区软件园、长宁信息园、科技京城软件园、天地软件园、陆家嘴软件园),3个数字内容产业园(徐汇区数字娱乐软件园、虹口区数字媒体软件园、闵行区紫竹数字内容产业园),2个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卢湾区国际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闸北区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为扩展区的格局。
上海信息服务业日益呈现积聚发展的态势,中心城区经营收入合计约占全市的90%,其中徐汇、浦东、长宁三区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进行错位发展,形成了在各重点领域集聚交叉发展的格局,三区总量合计约占全市的75%。
浦东新区抓住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上海市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落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契机,发展多媒体软硬件、动漫、游戏软件、高科技影视后期制作、文化创意等开发和制作,搭建相关的中介、展示、版权交易平台,整合创意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信息内容服务业增值链,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区内软件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产业集聚度的举措。
徐汇区采取多项措施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一是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发展软件开发服务、电信增值服务、IT外包服务、数字内容服务、信息安全服务、第三方专业服务等具有优势且服务增值大的信息服务行业;二是强化信息服务业发展平台,推进信息服务业专业楼宇、特色园区建设,搭建数字内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三是不断完善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整体环境,针对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主动推送特色服务;四是成立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建立与重点信息服务业企业的联系沟通机制。徐汇区信息服务业企业总体上竞争力较强,特别在其成本和费用上控制得较为出色,获利能力较强,使其较其他区县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长宁区深入实施数字长宁”战略目标,重点发展软件、多媒体、信息增值服务和电子商务。一方面不断完善产业政策服务体系,推动政策落地,强化企业服务和龙头企业培育;另一方面依托国家和本市重大项目,加快成果应用和落地,形成战略性项目的引领、提升长宁信息服务业的比较优势。
闸北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成立了促进服务外包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科技发展资金,出台财税、人才、投融资、品牌建设等一系列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资助区域内科技企业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支持区内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上市,并对成功上市的税收属地企业给予奖励等。
杨浦区贯彻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理念,重点发展I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软件与服务外包在内的信息服务业。尤其在中小型企业孵化方面,给予专项资金、投融资、人才等方面的特殊倾斜。
卢湾区推出了一揽子”政策加快服务外包发展,并相继组建了推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等,为卢湾区服务外包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全力打造都市型服务外包示范区,使其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高地。
虹口区依托复旦、同济等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业,采用市区联手、区校共建和企业参与等多种形式,推进IT孵化基地和软件园区的开发建设,营造有利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扶持优势企业,加大与市技术交易所、市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的合作力度,构建产品交流和交易平台。
黄浦区抓住现代服务业机遇,以科技京城为龙头,以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研发和数字内容为重点,形成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构筑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静安区根据自身优势,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选择数字内容产业作为重点领域,通过政策聚焦、集中突破,以点带面,带动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同时,依托资源加快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对现有园区的改造,实现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向这些数字内容产业园区集聚。
普陀区重点促进软件外包、数字媒体等产业集聚,发挥信息产业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的引领示范和有效支撑作用,助推普陀区经济发展。
嘉定区提出了促进文化信息产业行动方案,以吸引文化信息企业、电子商务及其相关配套企业为重点,强调文化特色,重点发展10个特色鲜明的文化信息产业基地,提出了力争培育10家以上全国知名文化信息企业的发展目标。
宝山区鼓励大鱼”和虾米”和谐共存,一起做大产业蛋糕,借助上海动漫产业发展优势,打造国内动漫衍生产品的产业集群,与上海联合动漫中心、上海数字娱乐中心、上海多媒体行业协会达成明确的合作意向,以动漫衍生产业为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