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 日前,本报连续报道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外包”相关情况,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昨天,高邮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顾金明致电本报,以一位居家养老服务外包企业主的身份,提出他的分析与建议。
做法
社区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外包
从2009年开始,高邮琵琶、水部楼、月塘、北海、高沙园、新联、文游、御马等8个社区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外包。
顾金明所在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即承担了以上8个社区170名老人的外包服务。该中心属于民办公助非法人企业单位,服务对象包括试点社区辖区范围内登记在册的五保三无”孤老,低保家庭中60岁以上的独居或与残疾子女生活的老人,年满80周岁、无子女照顾或子女因残疾等无能力照料的老人等。同时,该中心以热线电话为载体,老人们只要拨打电话,就可选择所需服务。
市场上服务价格为12元/小时,对社区老人,我们的价格是8元/小时。”顾金明告诉记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直实行低价量大的经营模式。实际上,服务一个老人和服务10个老人,人力付出基本差不多。”
顾金明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旨在就近给社区中缺乏照料的老年人提供服务,提供社区式的照顾,使老人能在自己家庭或社区内接受服务,不必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这样,他们既可以维持以前的人际关系,也不必为了配合养老院的作息规定,而影响生活习惯。社区居家养老需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提供居民参与的机会,从而提高服务的效率,发挥更大的效益。
分析
市场运行机制尚未建立
顾金明以自己企业的实践经历,向记者分析了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顾金明说,首先大家对居家养老的认识还不足,甚至有部分老人认为最好直接发放现金。同时,居家养老服务机制缺乏综合性和整合力。目前我市居家养老服务运作机制主要是政府推动,缺乏市场化导向,基层政府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承担者,借助和利用社会资源不足,缺乏广大社会力量的呼应,不利于居家养老市场的培育。形成了居家养老工作推进的快慢、覆盖面的宽广与政府的资金投入成正比。这样就削弱了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自我造血功能,不利于居家养老市场自身的良性发展和保持长久的活力。
建议
摆脱包办”,引入市场机制
现在,很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没有活力,既不能让老人满意,工作人员也不满意,根本在于还没有摆脱政府包办、小而全的模式。”顾金明表示,社区居家养老需引入市场
化运作机制,解决好不同主体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位置。由政府主导受理、审批、评估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专业机构服务与政府服务实行两条线”的运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运作过程中,政府要逐步从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中脱离出来,由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者、实施者,真正转变成为宏观指导者和监督者。
顾金明建议政府扶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指导、示范和管理的服务信息中心,在各社区建一个服务站点,负责开展对辖区内老年人的调查、摸底、核实等工作,确保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和质量。
目前,资金问题是居家养老的最大问题,顾金明认为,随着老年群体的迅速膨胀,居家养老事业产业化将是弥补养老资金不足的必由之路。居家养老服务就必须实行规模经营,必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实施多种经营,才有生存空间。
顾金明呼吁,政府可出台相关扶持优惠政策,保障从事为老服务行业建设者得到相应的补贴和税费的减免等政策倾斜,使投资运营者能以合理的运营成本为老年人群提供良好优惠的低偿服务;同时,政府要制定考核评价机制,对社区老年服务站的硬件建设和服务质量进行指导、考核,并制定星级评定标准,定期开展检查评比,以奖励或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居民和企业积极参与老年事业建设。
顾金明建议,政府可以把一些闲置的学校、厂房等,通过低价租赁等方式,改造成居家养老康复中心,老人偶尔感冒发热可以在康复中心小住两三天,康复后继续回家居住。让老人大病住医院,有护士照顾;小病住康复中心,有护理员照顾;身体健康住家里,有家庭养护员照顾;让居家养老的老人安全更有保障,也更好地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 记者 刘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