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8月20日电(记者 刘巍巍)今年以来,江苏省在促进外贸产品与市场结构升级、平衡进出口规模、统筹内外资源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江苏外贸升级版”成效初步显现。
--产品与市场结构优化
位于南通的江苏沪宁钢机有限公司去年以1.4亿元收购一家破产船厂,淘汰普通散货船,改做LPG船、LNG船等高附加值船型,达产后年产值有望达到40亿元。
沪宁钢机的船舶产品调整是江苏全省产业升级的缩影。上半年,这个省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不过,受国际大环境和国内产能调整等影响,船舶工业结构优化之路依然漫长。为此,江苏各地着力解决包括船舶在内的重点产业出口困难,稳定这些优势产业出口规模,同时引导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外贸新增长点。
南通市出台政策培植主导产业,支持船舶海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口行、信保等政策性工具帮助船企减少风险,降低成本。上半年,南通市船舶累计出口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常州市突出培育出口拳头产品。上半年,全市光伏产品出口10.9亿美元,进口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83.2%,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淮安市推动外贸扩量提质,稳定重点企业增长,江苏韩泰、富士康、民康油脂上半年进出口分别增长1.6%、7.2%、24.7%,对全市外贸增长贡献增强。
在推进货物贸易结构升级的同时,江苏服务贸易也获得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服务外包持续增长。上半年,该省服务外包业务合同额189.4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其中离岸合同额108.5亿美元,增长21.2%。服务外包执行额160.3亿美元,增长26%;其中离岸执行额92.4亿美元,增长23%,服务外包规模全国领先。截至6月底,江苏有系统登记的服务外包企业达到7781家,带动从业人数超百万。
--进口与出口规模平衡增长
在张家港保税区,以红酒为代表的食品进口渐成气候。第一年红酒进口7.5万升,以后每年增幅超过200%,去年进口达200万升。440多家企业落户,今年销售可达500万升,数量和货值均居全省之首。相关人士介绍,不光红酒进口在这里,还有国内分销的进入,带来了增值税,上半年该项创造税收同比增长40%左右。
近年来,贸易平衡渐入人们视野,像张家港保税区一样,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加大进口,正成为江苏政企的新思维。
江苏省商务厅依托重点港口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和产业集聚区,着力规划培育一批进口商品交易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进口创新示范区、张家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以及昆山和太仓港的台湾商品分拨配送中心建设等,都在加快推进。与此同时,今年江苏还修订和完善了省级鼓励进口产品和技术目录,改进申报方式,滚动式接受企业进口贴息申报。综合运用贴息、信贷、信用保险等多种措施,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短缺资源、原材料进口。
去年12月起,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对张家港、太仓港和连云港3个口岸进口固体废物原料进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三个一”试点。截至6月底,3个试点口岸累计一次查验”进口固废4746批,32521标箱,货值1.14亿美元,提高了通关速度,降低了通关成本。
在政策助推下,上半年江苏实现进口1106.9亿美元,同比增长6.9%;出口1627.4亿美元,同比增长4%;进口、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个和3.1个百分点。特别是进口对全省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达53.6%,拉动进出口增长2.8个百分点。
--国内与国外资源统筹利用
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促进内外贸融合,成为江苏外贸转型的重要表征之一。
作为重点培育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国家试点,一直专注内贸的南通叠石桥纺织品市场,在借鉴浙江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基础上,完善推进机制。市商务、国税、公安局等职能部门派驻挂职领导直接参与试点工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人员陆续驻点办公,形成了多部门协同合作的科学机制。在新建成的叠石桥国际货运服务中心,南通中海物流运输有限公司、江苏远洋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达成入驻意向,俄罗斯亿豪国际物流集团等纷纷入驻;金融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继中行开通外汇业务后,工行、建行、农行、江苏银行也加速申请开通相关业务。越来越多的国际采购商、贸易公司、代理公司等中介机构,纷纷关注叠石桥内外贸结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加快走出去”,南京华瑞实业集团内外贸协同程度持续提升。今年前6月,仅在越南、柬埔寨两国工厂的服装加工值就达600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公司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华瑞集团外贸出口最大变化是海外生产规模的扩张。
记者采访发现,江苏不少外贸企业发展经历了从引进来”——来料加工、样品加工的加工贸易,到自主设计、生产、加工一条龙的一般贸易,再到走出去”——出口原材料、外国建厂加工三次转变。每一次都是产品生产和贸易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3年前华瑞集团就有计划、有规模地向海外扩展,去年海外建厂提速,迄今越南、柬埔寨两国工厂已有3000多名外籍员工。目前,该集团正计划在缅甸、孟加拉等国筹建新的生产基地,以在全球范围更好地配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