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投资环境发生变化,包括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利用外资的战略和政策、多经营成本上升、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等,对跨国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跨国公司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积极地加以应对。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作为新经济代表的信息通信产业将在其中发挥战略性的核心作用。ICT跨国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与有利:中国转型市场持续增大
中国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稳定的政治环境、充裕的劳动资源、庞大的消费市场等有利因素,使得中国仍然是全球最佳的ICT产业转移地之一。
1.庞大的消费市场。无论从地理范围、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总量上来说,中国市场的规模巨大,使得在中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有相当大的规模和深度。超过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任何人都无法忽略,并且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微博用户规模约为3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02亿(其中,团购用户规模达1.41亿)。对比高速增长的网络购物和团购类商务应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仍然存在提升空间。2013年,中国企业在线采购和在线销售的比例分别为23.5%和26.8%,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企业比例为20.9%。这是巨大的商机
2.新四化”为ICT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发展新空间。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必将为ICT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商机。
3.ICT产业政策日趋完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是保障国防建设和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石。十二五”规划明确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其政策环境将日趋完善。随着相关产业规划和激励政策将不断出台、贯彻和执行,将会逐渐产生更加实质和深入的影响,ICT产业将迎来建设和发展的繁荣期。ICT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性强,辐射面广,必然在其中获得较大的发展。无论对于在华耕耘多年的ICT跨国公司还是布局准备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国公司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4.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带来的制度红利。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新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无疑给投资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更大的自由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挑战和不利:成本加大 竞争更趋激烈
近年来,中国的投资环境发生变化,包括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利用外资的战略和政策、多经营成本上升、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等,对跨国公司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跨国公司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积极地加以应对。
1.中国利用外资战略和政策已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利用外资的战略和政策取向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在观念上,从行政引资、追求外资规模正在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资转变,淡化引资规模的考核,引入技术含量、国内配套比例、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新增就业等综合指标;在宏观经济层面,调整价值取向,从过去注重以外资投入拉动宏观经济总量高速增长向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中观产业层面,强调优化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提高内外资产业耦合质量,避免低层次、同构化的国外资本大量入侵;在微观企业层面,希望引入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支持国内龙头企业与跨国公司加强战略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体系,提高国内产业配套和集聚。
2.多种因素叠加给在华经营企业带来经营成本上升的压力。
(1)中国出口政策的调整,导致出口成本的增加。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使一些产品的出口退税比例降低,而且加工贸易政策的紧缩使出口难度增加,导致出口的利润下降。
(2)人民币不断升值,加大了外贸结算成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3年人民币全年升值幅度达3%,为2012年升值幅度的3倍,这与其他新兴经济体货币集体贬值和中国经济自身走势相比可谓是逆势而动”。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高导致中国制造的成本难以控制。
(3)中国用工成本不断升高。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中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升、社保/劳保标准的提高和严格执行、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等,十二五”工资翻番目标也增加了用工成本上涨的预期。
(4)原材料成本上升原材料的不断涨价,增加了产品成本。
(5)环保成本提高。排污、绿化等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增加了环保成本。
这些原因共同作用使跨国公司的经营成本持续走高,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消失,成本压力将在一定时期内依然存在。
3.竞争环境日益激烈,跨国公司的相对优势弱化。跨国公司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一方面,进入中国ICT产的外资企业日益增大;另一方面,本土ICT企业的崛起成为跨国公司的压力和动力。
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一批中国优秀的企业,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力,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企业。中国的ICT产业相关企业扎根于本土市场,更了解中国市场需求,在技术、产品、服务上不断创新提升,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这些企业在市场规模上不断扩大,自身规模也迅猛增长,成为业界的领军企业;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有些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竞争,进行全球运作和经营,打造全球知名品牌。一些优秀的中国企业包括华为、中兴、联想、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海尔等,它们对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整个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与之相比,跨国公司原有的优势在不断弱化,二者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跨国公司需要对此产生清醒的认识,调整经营策略,在积极巩固已有的竞争地位的同时注重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4.中国有关外资政策不健全带来的问题。中国外资的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扩展,外商投资的便利化措施还需要推进。
首先,在政策制定上还有一些问题,比如政策的连贯性不强、政策之间不协调,重要政策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等;这就会导致虽然出台了一些较好的激励政策,其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其次,部分开放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玻璃天花板”现象,这会和政策导向产生矛盾。需要打通这些无形却又存在的障碍,实现相关领域真正的开放,提高开放的透明度,有效监督和控制,制定出更利于构建开放经济的制度和举措。
再次,服务领域的开放程度不够。对于货物贸易自由贸易水平还需要加强,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减少非关税壁垒。服务领域是我国经济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要引入竞争机制,破除垄断,这才能促进跨国公司真正投身于中国市场竞争中,引入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增加消费选择和服务质量,提高我国服务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最后,外资的便利化程度还需要提高,处理效率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简化外资流程和审批步骤,缩短时间,提高沟通效率和办事的透明度,加强监督并不断改进,使外商投资环境取得实质进展。
比较优势:技术、质量、品牌领先
在与本土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跨国公司的综合优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它们在技术、质量、标准、品牌、信誉、资金、人才、管理、运营等方面拥有大量的积累和雄厚的实力,这成为跨国公司赢得竞争的重要条件。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机遇,一种商机,一种契机。
1.技术领先优势。跨国公司在新兴产业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特别在信息技术方面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创新技术产生和应用的发源地,引领全球发展;跨国公司非常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和产品创新,通过大量研发投入,不断巩固其技术优势,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
在ICT市场中,跨国公司垄断了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中最高端,赢得丰厚的利润;而国内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与它们存在较大的差距,二者之间很难展开竞争。特别是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目前非常缺乏核心专利。例如,半导体专利国外企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国外企业占70%,无线电传输国外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3%,移动通信和传输设备国外企业也占到了91%和89%。
2.产品和设备的质量优势。ICT跨国公司的产品和设备的质量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跨国公司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制造能力、严格、成熟的质量控制体系,产品和设备做工精良、性能可靠,质量优势非常明显;而中国制造却以价格和规模取胜,整体质量水平并不高。生产同样的产品,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相比,质量差距较大,跨国公司产品价格远高于中国产品价格。
ICT产业对于产品质量要求非常高,ICT跨国公司将具有强大的优势。以云计算为例,云计算首先需要具备底层物理资源,以此为基础搭建虚拟资源池,一个物理服务器可以虚拟出若干个虚拟服务器,每个虚拟机可以执行不同的应用和任务。如果该物理服务器因故障瘫痪,这个物理服务器上的所有虚拟机将全部崩溃,这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对于很多对可靠性、稳定性、连续性要求高的客户,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保证所有相关硬件(服务器、存储器、网络设施等)质量的过硬,因而,产品质量是否可靠是搭建云计算系统所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3.品牌和知名度优势。品牌是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组成部分。西方跨国公司长期以来注重品牌的创造和营销,对品牌的战略管理是跨国公司长久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之一。相比中国本土企业,在不可忽视的信誉方面,跨国公司具有悠长的历史和有力的品牌信誉优势。ICT产业作为新兴经济的代表,体现出创新的技术或产品驱动品牌的特点,发达国家企业的创新能力令人瞩目。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品牌提升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涌现一批国际化品牌,如华为、中兴、阿里巴巴、联想、百度、腾讯等,但整体实力仍然比较薄弱。
4.人才优势。ICT跨国公司具有雄厚的人才优势,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进步的智力资本。ICT产业是信息经济的驱动力,以创新为特点的智力资本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稀缺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ICT跨国公司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有经验的研发团队,在集团总部的强大资金支持下,跨国公司往往更具备研发能力,以丰厚的待遇吸引国际、本地的优秀人才,以科学的培训体系开发人才,以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挖掘人才潜力,最终形成一批富有能力和经验的人才团队,为跨国公司的成长集聚力量。
5.资金优势。ICT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研发、系统搭建、服务配套等都需要大量资金。ICT跨国公司资金充裕,可以随意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取得最优的整体效益。目前对中国本土ICT企业而言,资金匮乏却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ICT跨国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企业的自有资本、商业银行贷款、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资金节余、国际资本(如跨国开发银行)、金融市场等。ICT跨国公司自身资金实力雄厚、而且融资渠道畅通。相比而言,中国ICT企业的资金来源就比较有限了,主要靠自有资金和相关银行的定向贷款。另外,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发达,一般企业上市、发债具有很大困难。中外企业资金实力的不对等,大大地削弱了中国ICT企业的发展前途和竞争能力。
比较劣势:市场反应不灵 产品成本更高
1.后发劣势。中国企业由于熟稔当地的消费习惯、沟通方式、文化背景等,更理解当地客户的需求和当地市场的特点,降低了搜集需求信息的成本,能够率先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或服务。凭借着先期形成的分销渠道和当地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企业减少了市场进入成本,形成了在位优势,提高了后进入者——跨国公司的市场进入壁垒。同时中国企业由于对本国特定区域、特定市场有较强的根植性,可以优先获得国内的稀缺资源,优先选择劳动力、价值链中的上游供应商。在开发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市场中,跨国公司在产品开发、渠道建设等上动作迟缓,目前依然处于布局阶段。
2.市场反应劣势。跨国公司的境外投资和运作行为通常要服从总部整体的战略部署,这就会造成跨国公司的市场反应不够灵活的问题。
ICT产业代表了新经济的活力,不断发生着深刻而持续的变化,各种技术不断出现、融合,各种激励政策接连出台,各种应用扩张速度超出预期,中外企业同时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国企业可以及时、灵活地调整其战略和战术,更容易把握市场先机;相比之下,跨国公司的灵活度不足,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必须遵守总部整体的战略部署和安排,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市场策略进行调整;一旦市场出现重大变化,需要做出关键性的战略调整时,则需要先与总部沟通,待总部确认后再采取相应的行动,这显然产生了时间的滞后;若总部不认可中国战略的调整,中国的跨国公司只能保持原有策略,这都可能使它们错过了商机。而中国企业早已完成了各种市场资源的配置和做出合理的策略,全力以赴抓住商机。跨国公司在市场反应的劣势,对其竞争力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3.低端产品成本劣势。跨国公司在低端产品上与中国国内企业相比存在着成本劣势。以移动终端产品为例,国外品牌智能手机价格要远高于国产品牌智能手机,中国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具有绝对优势。国外品牌智能手机一般在3000-5000元,而国内很多品牌推出了千元智能机,小米、联想、华为、中兴、酷派等国内品牌牢牢占据了低端市场,使得千元智能手机市场得到迅猛增长。为了与中国企业展开竞争,摩托罗拉、三星、诺基亚等一些国外品牌也推出了千元智能机,但仍难以和国内品牌竞争。目前,同样价格的国外品牌智能手机的性价比远小于国内品牌,在低端产品市场上跨国公司很难与中国公司展开价格竞争。
来源:《服务外包》杂志 作者:何曼青(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