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400电话
  • 微网小程序
  • AI电话机器人
  • 电商代运营
  • 全 部 栏 目

    企业400电话 网络优化推广 AI电话机器人 呼叫中心 网站建设 商标✡知产 微网小程序 电商运营 彩铃•短信 增值拓展业务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迎来新风口
    1

    自主品牌车市占率上升 未来可期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回暖明显,自主品牌汽车在发力新能源市场的同时也迎来一波利好。从上半年的市场反馈来看,走高品质战略,符合国人消费理念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逐步被接受和认可的重要因素。虽然下半年还存在“缺芯”、原材料涨价和市场环境不确定等影响因素,但多数中国车企仍持乐观态度。

    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零售额实现2.2万亿元,同比增长30.4%。汽车零售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到了13%。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汽车市场总体保持回稳向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各项主要指标都已经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

    从销售数量上来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行业累计销量为1289万辆,同比增长25.6%;其中,乘用车销量超过1000万辆,同比增长27%。

    值得一提的是,在销量回暖的同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表现亮眼。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销量同比增长49.2%,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6个月稳定在40%以上,今年前6个月的总份额达到42%,市场份额同比增加了5.7%;而在合资品牌中,仅有法系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微增了0.1%,德系、日系、美系和韩系汽车品牌则分别减少了2.3%、1.7%、2%和1.5%。

    从具体品牌来看,6月份,国产品牌乘用车总销量为69.1万辆,同比增长16.5%,比亚迪、广汽埃安、长安、红旗、奇瑞等品牌销量同比均大幅增长。大环境利好振奋整个行业,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汽车市场宏观层面来看,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增长是推升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增张的重要因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6 月,自主汽车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共计120.6万辆,累计同比增长两倍,超过自主汽车品牌上半年整体销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销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推手。从销量榜单来看,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竞争中占有巨大优势,上半年产品销量前15名车企中,只有特斯拉一家外资品牌,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平分秋色各占7席。

    记者观察到,当前不管是车型的外观还是品质,中国自主品牌都有了巨大进步,市场占有率上涨,也主要得益于其产品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和日益完善的市场定位。例如,长城欧拉品牌通过重新定位,专注于女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极具创意的营销下,打造出多款现象级产品。新产品欧拉黑猫上半年累计销量为3.2万辆,同比增长超两倍,欧拉好猫、白猫等产品,月销量也在千辆以上。此外,宏光MINI瞄准三四线城市,以不到5万元的售价进击低端电动车市场,上半年销量突破15.79万辆,位居上半年新能源销量榜首。在中高端电动车市场,造车新势力们则表现了巨大优势。身居“第一梯队”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凭借超过3万辆的成绩,分别位居自主品牌车企销量的第14位、16位和17位。而“第二梯队”的哪吒汽车、威马汽车和零跑汽车也出现在前30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6家“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均同比增长了数倍。以蔚来汽车为例,今年上半年的交付量约为4.2万辆,同比增长近两倍,仅今年上半年即已达到去年交付总量的95.9%。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也与我国坚实的供应链体系分不开,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中国在亚太市场上巨大的区位优势,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的布局重点。这就使得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供应体系更加完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不久前透露:“当前,中国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已非常完整,如博世和大陆等国际巨头都已经在中国设厂。同时,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也基本上都与这些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对于下半年汽车业走势,有关专家表示,当下国际环境不明朗,重要看供给端的变化,尤其是芯片和电池这两大重要部件。预计9月下旬以后,芯片供应将得到一定缓解。此外,下半年还将有数十款新能源车型密集投放,尤其伴随汽车下乡惠民政策,中国自主品牌车可能又将迎来利好。

    2

    粤港澳大湾区开出今年第200趟中欧班列

    8月4日16时52分,满载着工业品、电子设备及衣帽服饰的X75081次列车从广铁集团广州货运中心东莞常平站缓缓驶出,此趟中欧班列将于16天后到达德国杜伊斯堡,这是粤港澳大湾区今年开出的第200趟中欧班列。

    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持续增长,已经累计开通至中亚哈萨克斯坦等五国、俄罗斯莫斯科、匈牙利布达佩斯、德国杜伊斯堡及汉堡、波兰马拉舍维奇、立陶宛维尔纽斯等15个方向的班列,发送货物10079个标箱,开行数量同比去年增加83.4%,创同期历史新高。

    “时效性和安全性是我们选择中欧班列的主要原因。”广东铧为现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华平表示,去欧洲如果走海运可能需要45天左右,走中欧班列只要15天左右,运输的产品能更迅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同时,中欧班列服务优质安全,因此受到外贸商青睐。

    “今年截至7月底,粤港澳大湾区中欧班列保持在平均每天开行约1趟的频率,这是一个新的突破。”广州货运中心班列相关负责人丘佳盛表示,当前中欧班列开行势头持续向好,预计今年广东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将超此前预计的340余列。

    3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中小企业借力网络加速“出海”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并实现一站式交易结算,参加线上展会在“云”端寻觅商机、结交海外合作伙伴,利用网上直播、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技术进行商务推介和洽谈签约……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小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积极拥抱海外市场,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面对疫情挑战,中小企业借力互联网加速“出海”,不仅有利于自身转型升级,也在给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外贸商家转型新赛道

    新成立一家跨境电商公司、与国内企业合作开发自主应用程序、筹建多个海外仓……2020年以来,从事日用消费品出口多年的刘耀泽不断拓展新的事业版图。作为深圳海融跨境电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耀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中国进出口“量稳质升”的大背景下,外贸企业的传统运转模式亟待转型。“公司加大了在跨境电商板块的投资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方式,争取更多海外订单。”

    全球疫情带来多重挑战,传统外贸商家进一步加速转型到数字化外贸的新赛道上。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1%。2021年一季度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4195亿元,同比增长46.5%。不少互联网企业推出针对跨境贸易的B2B(企业对企业)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更快参与国际贸易。

    例如,深圳硕腾科技公司通过主营B2B业务的阿里巴巴国际站,运用3D看厂、视频会议同传等数字化高科技产品,拿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单笔最大海外订单。通过互联网平台的B2B模式,中小企业碎片化、零售式的交易成为了可能,有效降低交易和流通成本,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同时,中小企业还可以借助平台的品牌效应降低融资难度,争取更多支持,减少跨境业务发展阻碍。

    4

    上半年外贸成绩单有两个“没想到”

    上半年外贸有两个“没想到”:一是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能连续13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而且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二是山西省外贸增速最快,进出口同比增速高达108.4%。外贸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我国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没有变,相信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没想到”。

    回看上半年外贸表现,有两个“没想到”耐人寻味:一是没想到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能连续13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而且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二是没想到外贸增速最快的省份,竟然是不沿海不沿边不沿疆的山西省,进出口同比增速高达108.4%。

    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外贸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在疫情暴发初期,海外“退单”“弃单”等接踵而来,一度让不少外贸企业陷入了生产停顿的困境。

    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科学研判全球经济发展态势,持续优化稳外贸政策工具箱,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帮助广大外贸企业保履约、保订单、保市场。比如,针对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有关部门通过减免税费、信用保险、融资担保等举措,保障了企业资金链不断裂,切实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再如,在去年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海关、商务等部门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在严格落实防疫要求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我国与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之间建立起“快捷通道”,确保跨国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畅通。

    类似这样的政策举措,贯穿于去年以来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各个时期,特别是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阶段后,相关宏观政策不搞“急转弯”,继续保持了连续性、协同性,为广大外贸企业抢抓市场机遇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外贸能连续13个月保持正增长且规模创新高,是有其必然性的。

    同样,作为外贸“黑马”的山西,其进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也绝非一夜之间就形成的。从山西近些年经济数据分析看,曾经“一煤独大”的山西经济已逐步摆脱了对煤炭的依赖,产业结构也从过去卖资源为主转向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等。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内陆省份的山西,正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跳出内陆谋发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山西已与“一带一路”相关63个国家开展经贸交流,对上述国家和地区实现货物贸易超260.9亿元,同比增长107.5%;此外,山西还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贸易伙伴货物贸易进出口365.4亿元,同比增长134.5%。

    不只是山西,在上半年外贸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8个省份中,中西部地区就占据了12个席位,这表明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正不断与当地特色产业、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比较优势。此举将有助于促进外贸布局更趋协调,激发更多外贸潜力。

    外贸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外贸上半年“成绩单”表明,中国的扩大开放并没有因疫情止步,更不会因此而倒退,相反更进一步坚定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下半年,我国外贸面对的形势依然复杂多变,特别是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主要经济体复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有所加大等不利因素,仍将对外贸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但我国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没有变,再加上其与生俱来的强大韧性,我们相信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没想到”。

    5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迎来新风口

    “中国服务”品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8793亿元,执行额56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和25.5%。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944亿元,执行额32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和22.5%。受访专家表示,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正迎来新风口。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的非核心业务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而离岸服务外包是指服务外包商与供应商来自不同国家,外包工作跨国完成。通过国际合作,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增强综合竞争力。

    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涛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世纪以来,服务外包产业经历高速扩张与量质并举发展阶段,业务结构不断优化,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服务外包快速发展,已成为生产性服务出口的主要实现途径,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据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上半年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稳中向好。

    一是新兴数字化服务及知识密集服务外包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1481亿元、545亿元和1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15.5%和21.2%。线上业务需求大幅增加,特别是离岸信息技术外包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二是示范城市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中西部地区增速加快。上半年,全国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4077亿元,执行额27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和19.5%,占全国总额的82.5%和84.0%。同时,中西部地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218亿元,同比增长32.9%,比全国增速高出10.4个百分点。

    三是国际市场格局基本稳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增长较快。上半年,美国、中国香港、欧盟仍是我前三大市场,我国企业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为684亿元、627亿元和408亿元,合计占我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52.4%。上半年,我国企业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003亿元,执行额6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5%和26.7%,占离岸服务外包总额比重进一步提升。

    “中国面临着由世界制造中心向服务中心的转变,作为服务业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总体来看,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态势稳定。”张晓涛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服务外包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的新趋势。服务外包企业从最初简单的人力外包向解决方案转变。“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不仅提升了产业结构,创造了就业,而且提高了服务业技能水平,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据了解,在承接服务外包中,外商投资企业仍占主导,民营企业发展增速较快。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2410亿元,执行额14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8.8%,占全国48.7%和45.2%,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民营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243亿元,执行额8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9%和29.1%,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5和6.6个百分点。

    张晓涛表示,全球服务外包是跨国公司将非核心业务向公司外部转移,发达国家将制造业和服务业向低成本国家或地区转移的共同结果,会进一步推动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培育外商投资新增长点,同时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提升外资质量。此外,发展服务外包业务有利于提升本地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降低综合商务成本,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提高吸引外资能力。

    谈及服务外包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张晓涛认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应培育新模式新业态,依托5G技术,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与融合应用,培育一批数字化制造外包平台,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打造数字服务出口集聚区,依托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和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一批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在张晓涛看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的日渐复苏,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将更为迅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孕育着新机遇。随着以数字科技创新和应用为引领的数字变革迅猛发展,服务外包的发展空间将大幅拓宽。




    上一篇:上半年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6.7% 更多利好可期
    下一篇:让更多“山西服务”走向世界
  • 相关文章
  • 

    © 2016-2020 巨人网络通讯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15040257号-8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迎来新风口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