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400电话
  • 微网小程序
  • AI电话机器人
  • 电商代运营
  • 全 部 栏 目

    企业400电话 网络优化推广 AI电话机器人 呼叫中心 网站建设 商标✡知产 微网小程序 电商运营 彩铃•短信 增值拓展业务
    Uber要来革平台电商的命?
      
      王石说,淘宝、京东对我的刺激,都不如Uber大,这句话说到我心里了,我第一次见Uber就被迷住了。
      对我的另一个刺激,来自女儿的出国游玩。她跟我说,此次费用只是跟团的一半。她是用Airbnb订房的,住别墅的价钱比我们住酒店还低。Airbnb也是Uber逻辑。 
      Uber逻辑是新一轮互联网革命,这是我与史贤龙老师最近提到比较多的话题。
      革命的对象
      既然说Uber是新一轮互联网革命,就先从它的革命对象讲起。
      Uber逻辑就是要革平台的命。
      现在互联网最流行的是平台,大家都在建平台,淘宝是平台,京东现在也是平台。现在互联网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平台模式的问题。
      为什么互联网一开始要建平台呢?
      我觉得这就是互联网阶段残留着传统思维,传统思维就是建各种平台。电视台、报纸、商场等都是平台。
      现在的互联网先驱,虽然自称革命者,其实都是从传统走过来的,是彻底的革命者,只是过渡阶段的革命者。
      互联网平台,不过是把线下平台搬到线上。这就是传统思维潜移默化的结果。
      门户网站
      我们先从最早的互联网平台讲起。最早的互联网平台是门户网站。所以,门户网站这个信息平台的兴衰,就预示着电商平台的兴衰。
      门户网站相比于平面媒体,只是信息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逻辑基本没变。头条、栏目,还是传统媒体的逻辑。一个页面,应对所有读者,只能是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门户网站的信息量很大,但首页只有一个页面。只要不是首页,阅读率就呈指数级下降(群友提供:二级页面下降倍速为7倍以上)。它的海量信息没有价值,因为首页的阅读量最大,而新闻凭什么放在首面,是由编辑决定的。
      现在,门户网站衰落了,衰落是因为有了替代者。
      一个是“今日头条”这样的智能媒体,另一个是自媒体。没有人推荐,偶然见到“今日头条”,我就一直在用。
      “今日头条”就是Uber逻辑,但还比较原始。它提供给每个读者的页面都是独特的,打开时先推送20篇文章,有需要时再推送。它还有“学习”能力,能够根据读者阅读的“大数据”提供符合阅读倾向的信息。
      现在的大数据都在为厂商服务,“今日头条”则是在为读者服务。所以它的读者增长很快,我就是新闻头条的狂热粉丝。
      已经很久没上门户网站了,就是看“新闻头条”,其实它不生产内容。
      在自媒体和智能化信息媒体面前,平台模式的门户网站肯定衰落。
      电商平台
      现在的电商平台面临着门户网站相同的困境。从理论上讲,电商平台入住的商户可以无限多,按《长尾理论》的说法,尾巴足够长。但是,与门户网站一样,只有首页是最有价值的。
      容量足够大,而注意力资源却永远不变,这就是门户网站的困境,也是电商平台的困境之一。
      电商平台的另一个困境,就是不管什么消费者,不管它的购物倾向是什么,打开网站,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消费者要花时间去寻找信息。
      如果说门户网站的首页是满足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的话,那么电商平台连这点也做不到。它满足的是向平台缴费最多的商家,是为商家引流的。
      话又说回来,这不是马云的错,有人愿意给钱,难道马云不要吗?只能说明,这是平台电商的结构性缺陷。
      如果说门户网站是把传统媒体从线下搬到线上的话,电商平台就是把百货商店从线下搬到线上。阵地转移了,但逻辑没有变。
      无论是传统平台,还是电商平台,有一个问题永远解决不了:海量信息、海量流量(读者、消费者),但注意力资源是极度稀缺的。最后必然变成“按钱分配”。现在的淘宝模式就是,谁花钱买流量,谁就占据最佳位置。
      这就是集中商业的困境,传统商业如此,电商平台如此,没有解。
      平台电商的另一个问题是打着“去中间化”的旗帜,自己成为新的中间商。
      原来线下的流通环节是:厂家→卖场→消费者
      现在电商平台的流通环节是:厂家→天猫→消费者
      所以,平台也没解决减少环节的问题,去中间化是假的。
      我的结论是:现在的平台,不过是传统平台在互联网上的“影子”,呈现形式变了,逻辑没变。
      Uber的逻辑
      第一,Uber逻辑是真正的去中间化,甚至完全省去价值传递环节
      马化腾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对原有传统行业起到很大的升级换代作用。
      中国的互联网一直在价值传递环节革命,也就是中间环节革命,这是很大的问题。金焕民老师一直质疑电商,我认为就是这个原因。德国的工业4.0就是价值创造环节。中国电商不仅没有价值创造,还通过低价挤压了价值创造的空间。比如,中国正处于结构调整、新主流换挡的时候,电商价格战却成了主流。
      随着IOT的普及,互联网的信息会海量增加,无论多么强大的平台,只要是价值传递的中间环节,都无法解决海量信息与注意力稀缺的矛盾,而Uber逻辑解决了这个矛盾。
      第二,Uber逻辑动员了社会冗余资源,即大量闲置资源
      工业文明时代创造了大量的资源,但也形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Uber、Airbnb,都是对社会冗余资源的利用,价值很大。有人说,只要洛杉矶有15%的人拼车,就能解决堵车问题。冗余资源参与整合,边际成本很低,也拉低了运营成本。
      第三,原来经济活动的主体主要是组织,Uber逻辑却能让个体参与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从个体到组织,再到个体,这是螺旋式上升,不再是简单的回归。
      第四,Uber逻辑是智能链接、自动链接
      现在的信息源太多,IOT普及后会更多,大数据最后表现为智能!
      第五,Uber逻辑已经无限接近消除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永远存在,商业社会依赖信息不对称,所以,随着Uber逻辑向其他领域延伸,商业的活跃度或许会下降。所谓商业领域,就是马化腾所讲的价值传递领域。
      农业社会,商业的不对称主要产生于地理跨度,迁徙的商人有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工业文明时代,信息更多地掌握在媒体手中,媒体制造了新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大众媒体的信息轰炸,强化了信息不对称。
      现在的互联网平台,正在做着传统媒体做的事情,现在的互联网传播,其实就是一场动员新媒体的公关运动。
      第六,Uber逻辑中,双方是对等的
      滴滴快的把决定权交给了司机,这对消费者不公平。Uber只有乘客上车后,司机才知道目的地。
      现在大数据流行,但都是为厂商服务。这不公平。
      平台的结构性缺陷,决定了它可以礼貌性尊重消费者,但利益决定了它不会真正公平对待消费者。因为一切格局是按钱分配的。
      Uber是孤例,还是革命?
      Uber到底是一个行业的特例,还是有普世价值的互联网革命?
      这取决于你看到的是Uber模式,还是Uber逻辑。我今天讲的是Uber逻辑。Uber逻辑就是看到本质、核心。
      商业里,有三条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核心是信息流,其他附属于信息流,或由信息流衍生。
      有人质疑,对于实体性产品,Uber行不通;对于组织,Uber行不通。
      但现在,Uber逻辑已经在很多地方应用,史贤龙老师举了几个例子,简单点的:以前买车票、查询都很不方便,现在只要选择几个条件,比如出发地、到达地、时间、车型,符合条件的车票信息一目了然。
      复杂点的:比如要买服装,为什么不能像“今日头条”那样,选择几个条件,然后定制页面,不用到淘宝或天猫逛了。现在淘宝虽然也利用了大数据,比如根据过去的购物倾向,提供了类似的服务,但还是平台思维占主流。
      Uber只要能解决信息智能传递问题,那么一切都不在话下。
      我们现在接受的商业逻辑,基本上是工业文明时代的逻辑,以低成本工业化大生产为主要目标,组织理论、科学管理,都是为规模化大生产服务的。
      Uber逻辑代表了信息文明的核心逻辑。互联网智能能够击穿一切壁垒,首先是信息透明度增加,商业空间被压缩。其次是规模、组织、资金壁垒。
      Uber逻辑的另一个核心,就是把注意力挤压到价值创造领域,这才是真正竞争力的核心。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未来就在价值创造领域。
      我曾经认为,创意领域是最难应用Uber逻辑的,后来发现了Verlocal,我算是真正领教了,Uber逻辑几乎能应用于一切领域。
     
    上一篇:新品如何逃离“夹生饭”悲剧?
    下一篇:联想农业可以这样学
  • 相关文章
  • 

    © 2016-2020 巨人网络通讯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15040257号-8

    Uber要来革平台电商的命? Uber,要来,革,平台,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