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初期,草根家庭出身的他,看到一大批晋江人跑到全国各地做生意。从那时起,他便被周围的乡亲们所感染,产生了创业的意愿。于是,初中毕业后他就开始“自谋出路”。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始终鼓舞着他,使他一路勤勤恳恳,直至成功。
他叫丁世忠,福建晋江人,目前是安踏(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行政官、执行董事兼主席,亦为本集团总裁。2007年他带领安踏在香港主板市场融资31.68亿港元。因为其对于中国体育的特殊贡献,被评为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并且连续当选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草根逆袭
1970年,丁世忠出生于福建晋江陈埭镇,小镇的面积只有38.8平方公里。80年代初,这里遍布鞋业作坊,丁世忠从小就在鞋业作坊中长大。
那时的丁世忠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草根”,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动用的资源。像任何一个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普通小镇上的少年一样,他渴望自己的家庭能够富起来,最起码可以“买得起一辆摩托车”。
1986年,17岁的丁世忠既没有资本,也没有经验,他唯一有的是无畏的勇气。那时正好赶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丁世忠认为,把晋江的鞋拿到外地去卖,有一定的商业空间。
于是,他带着向父亲借的1万元和600双鞋来到举目无亲的北京,就这样走向了创业道路。丁世忠硬是以一个少年毫不妥协的执拗和聪明,让晋江鞋摆到了北京各大商场的柜台上,包括北京王府井商场。这个颇显丁世忠个性的励志故事从此一再被人提起。
在北京打拼了4年,丁世忠不仅赚来了20万元,积累起“第一桶金”,更为他的人生打开了眼界:为什么OEM的鞋只能卖十几块钱,而摆在商店里的品牌鞋却能卖到几百块?他也许是中国最早开始思考有关“中国制造升级”的那一小部分人,而且一头猛扎进去并付诸于实践。
做自己的品牌,做内销市场,做中国人能买得起的鞋……他的判断日后被证明是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在丁世忠身上所隐含的敢于冒险、爱好各种形式的创新,这种企业家精神的特质,令他即使在充满创业激情的晋江土壤上,也算独树一帜。
但在当时,丁世忠的举措却令许多人不解:放着大笔的OEM单子不做,宁肯自己去建立全国的分销渠道,去创建一个默默无名的鞋子品牌,风险似乎太大了。
事实上,等后来耐克等品牌撤走晋江,一下子失去“财神”的工厂主们这才恍然大悟,要么转眼间关门,要么开始学习丁世忠走上自有品牌之路。而此时,丁世忠已在路上。
创立安踏
1994年,丁世忠带着从北京赚到的20万元回到晋江,和父亲丁思忍创建了安踏公司。父子决定将自家的鞋厂和产品命名为“安踏”,蕴含着“安心创业,脚踏实地”的意思。那时,丁世忠给公司设定了几个目标:第一阶段是做定单,第二阶段是做市场,第三阶段是打知名度。
1999年,安踏请孔令辉出任品牌代言。当时安踏的效益还不到百万,这个广告一下就花掉了80万,安踏承担的风险可想而知。
孔令辉代言安踏。
“那时,外面有很多人用不同的眼光看我们做这样的事情,一年你要花那么多钱去请一个代言人到底好不好。当时,晋江很多鞋厂都在做国外的定单,都很安逸。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去做这样一件事情,等于是去走一条跟别人不一样的路。但当初我们的梦想与别人不一样,我们最大的梦想是打造自己品牌的知名度,销售自己的品牌。”丁世忠说。
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安踏在运动鞋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3%。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安踏的成功带动了晋江鞋业的品牌革命,并引发其他企业的纷纷效仿。
孔令辉曾笑称自己与丁世忠有缘,因为见过他们的人都说他们长得很像,更有缘的是,安踏与孔令辉一同成长。孔令辉与安踏签约的第二年,就获得了悉尼奥运会男子单打的金牌。
从那以后,安踏完成了从生产到自营销售体系的构建,并着重在二三线城市渗透。“我们需要变成价值链的领导者。”丁世忠说,面对越来越多的模仿者,他时时思考着如何跑得更快,在竞争愈演愈烈的晋江占据先机。
一开始,丁世忠就把安踏的目标锁定在更大的舞台,安踏先后成立了安踏福建和安踏中国公司。
2002年4月,一家叫晋江世发的公司通过投资3000万元的生产设备和相关资产,成为安踏福建的股东,持有其60%的股份。晋江世发是丁世忠家族100%控股的企业,丁世忠的父亲丁思忍持有60%的股份,丁世忠两兄弟及他们的妻子各自平均持有10%的股份。
同年5月,丁思忍将安踏福建和安踏中国的实益权益无偿转让给丁世忠。同时,晋江世发全体股东也将晋江世发的实益权益无偿转让给丁世忠,于是丁世忠成了安踏福建以及安踏中国的唯一实益拥有人。
2006年,丁世忠又注册成立了安踏长汀和安踏厦门,以建造和经营安踏的服装生产设施。并在这一年,安踏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厦门投资成立上海锋线,从事出售adidas、锐步和Kappa等品牌运动服饰的零售业务。
而上海锋线进一步在2006年及2007年成立了北京锋线、广州锋线、哈尔滨锋线、苏州锋线和厦门锋线,以经营和管理安踏在中国不同城市的零售店面。
在丁世忠的带领下,2007年7月10日,安踏体育在香港联交所(代码:2020)挂牌上市,面向全球发售6亿股,仅公开发售部分就获得183倍的超额认购。加上超额配股部分,安踏融资超过35亿港元,创造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盈率及融资金额最高纪录。
丁世忠率领安踏在香港上市。
带领签约
签约中国奥委会
2009年6月23日,中国奥委会与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签约成为合作伙伴,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包括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内的11个国际综合性赛事上,中国代表团的领奖服都将由安踏提供。该公司还将在教育、环保等众多领域与中国奥委会合作,身份也变成“2009-2012年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和“2009-2012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合作伙伴”。
丁世忠带领安踏签约中国奥委会。
2009年8月10日,刚刚从伦敦观赛归来的丁世忠表示,从做体育服装的第一天起,他就有让中国运动员穿着安踏的品牌站上奥运领奖台的愿望。“我们企业一年有多少利润、一年有多少税收,我都没有感到骄傲,但这一次中国代表团能够穿上我们的服装,而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我自己第一次感到骄傲,”他说。
2013年1月17日,中国奥委会与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第二次合作,正式签约“2013-2016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里约奥运周期,安踏将为中国体育健儿出征的包括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4年仁川亚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在内的10项重大国际综合性运动会提供领奖装备。
打造国民球鞋
2013年9月4日,在与NBA球星凯文·加内特正式续约仪式上,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宣布,全面启动“实力无价”篮球战略。作为“实力无价”战略的重要内容,安踏与加内特共同推出了定位“国民球鞋”的KG4篮球鞋,售价399元。
发布会现场,安踏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先生宣布安踏篮球推出全新篮球战略“实力无价”。丁总表示:“实力无价是安踏篮球推出的全新战略,既是加内特这样的NBA巨星在场上忘我拼搏的最佳诠释,同时也是‘篮球是生命’主张的延续”。
在“实力无价”篮球战略推出以前,安踏篮球鞋的价位主要位于300-500元之间,最贵的是售价699元的KG3。发布“实力无价”篮球战略后,最新的KG4仅售399元。安踏表示,未来会推出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
签约体操运动管理中心
2014年8月4日,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合作伙伴,双方的合作签约发布会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体操馆内隆重举行。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罗超毅、运动员代表邹凯、张成龙、姚金男、董栋、何雯娜、张豆豆等出席了发布会,共同见证了安踏与中国体操正式携手,开启冠军传奇队伍的全新荣耀征程。
丁世忠带领安踏签约体操运动管理中心。
签约NBA
2014年10月13日,NBA中国与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京宣布结成长期合作伙伴,安踏正式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及NBA授权商。此次合作是NBA首次授权中国体育用品公司使用联名品牌。
除了推出联名品牌球鞋外,安踏还将携手NBA在中国推广篮球运动,并参与包括“NBA篮球国度”、“NBA全明星票选”等球迷活动。
“赞助一个品牌,最重要的是跟商品要有关系。跟商品没关系,就跟消费者没关系。”丁世忠说。最初,对于安踏提出的很多权益,NBA拒绝了。这个商业化极高的联盟,不会轻易答应合作伙伴的要求。更何况安踏提出的要求是之前的品牌商所不曾有过的,NBA尤为慎重。
“谈了大概两年。”丁世忠说,“我们会跟他们说NBA是一个联盟的品牌,但是这个联盟的品牌如果在中国做,就要有能力的企业来帮你跟消费者合作。”
突破百亿业绩
2016年2月23日,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香港公布了2015年全年业绩报告,公司营收达人民币111.26亿元,增长24.7%,成为中国首家进入百亿俱乐部的运动品企业。安踏将此业绩归结于“一直秉承工匠精神,努力做好每一件衣服,每一双鞋。”
突破百亿业绩
2016年两会后,人民日报就“工匠精神”话题采访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并于4月底刊发大篇幅文章《一双好跑鞋应该长啥样?》,文章表示:“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国内企业提升品牌最大的动力,坚守‘做好每一双鞋、每一件衣服’的匠人精神,才能生产出更多过得硬的品牌产品,更好地满足品质化、个性化的消费新需求。”
工作理念
二十多年前,一个17岁的小伙子,带着向父亲借来的人民币10000元和600双鞋,来到北京打天下。2007年,更带领安踏体育成功在香港上市。丁世忠用速度抗击规模,以广告轰炸配合地面战争的方式,开创了中国式营销的先河,并在这个明星时代给了草根阶层属于自己的梦想,而他距离达成世界鞋王的梦想也越来越近。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安踏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综合体育用品品牌公司。昔日那个38.8平方公里的小镇,如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主要的运动鞋生产地。
“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我从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好胜,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比别人更强的好胜心。”这就是丁世忠二十多年来事业有成的工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