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年 1 月苹果在美国加州南区联邦地方法院向高通发起的专利诉讼,到 4 月高通发起反诉,并将苹果四家主要代工厂一起告上法庭,双方的专利战愈演愈烈。如果说年初苹果“率先行动”战略意味更浓,那么近期的高通的反诉则开启了“刺刀见红”模式。
“商业博弈”为何走到“生死存亡”?
在讨论双方专利战之前必需要先了解下须要的配景信息。年初苹果的行动,源于苹果想逃避为其产品所使用的高通专利技术支付授权费,简单来说苹果认为高通收取了“过度”的专利费用。而高通则认为正是因为其专利的帮手才有了苹果今天众多成功的产品、功能。外貌上双方各执一词,其实却暗潮汹涌。
而在近期的高通反诉中,焦点再次转移。由于苹果不但在纠纷没有解决前拒绝支付相关专利费用,还拒绝向其代工制造商继续支付许可费(而且苹果涉嫌唆使代工制造商停止支付专利许可费),由此高通发起反诉。
众所周知,在专利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没有人会主动罢休,更何况是苹果与高通。从苹果角度来看,年初的诉讼矛头直指高通,无论是公关手段还是整体策略都成功占据必然上风。对于高通而言,苹果确实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也是一个欠好对付的对手。
直到本年 4 月高通突然发起反击。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看到 4 月高通的反诉中的核心点是苹果不但本身拒绝支付专利费用,还唆使 4 家代工厂停止支付专利许可费。对于高通来说,苹果的专利战显然已经“过界”,由此可能引发的多米诺效应也将十分严重。于是高通发起反击不但顺理成章,也是势在必行。
事件发展到这个阶段,想必很多人已经看明白,高调的苹果和低调的高通能够将专利战打到“刺刀见红”并非无风起浪,外貌上的专利费用之争下潜伏着更多我们看不到的利害关系。对于苹果起诉我们可以认为是纯粹的商业行为。而对于高通的反诉,在我们看来,不但是高通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任何一家企业面临这样的搬弄都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去伪存真:从大量的报道中显现的红色行业警报
从双方两度交手上来看,苹果的策略不单聪明并且阴险。除了诉讼和控告之外,其公关手段到目前为止也非常有效。我们注意到,相当一部分的科技记者从一开始,似乎就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套用了对苹果有利的新闻稿。再加上多年来苹果有效的品牌营销及出色的产品营销,也使其遍及受到偏袒,所以最终大家看到的报道多是非常片面的。这些报道通过筛选对其有利的结论、选择性地忽视充满矛盾的地方而偏向了苹果,这对韬光养晦的高通来说实在不算友好。
例如:当我们看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将对高通提出反垄断指控作为证明高通是过错方的“证据”时,率先映入我们脑海的是这一指控缺乏后续证据支持。首先,这项控诉似乎不太能站得住脚,联邦贸易委员会并不能在法庭上证明其大部分指控(如果有的话)。其次,在联邦贸易委员会委员Maureen
Ohlhausen提出的异议声明中,她简明扼要地指出在联邦贸易委员会这一站不住脚的指控中存在关键破绽。我们强烈保举大家都去读一读她的这份声明。第三,只是基于联邦贸易委员会提交的指控就推定高通“有罪”,这显然是有问题的,特别是在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论据明显漏洞百出的前提下。
以下援引Ohlhausen委员的声明:
“我并不是因为委员会反对我的投票、批准诉讼而撰写了这份异议声明。异议声明政策反映了几项原则,即它维护该机构所承担使命的完整性、认可理性的思维可以和而差别,也支持那些为消费者利益而提起诉讼的联邦贸易委员会工作人员。我罕有地提笔写下这份声明,是为了能够制止让他人觉得我不认可这项指控的责任原理。我不会轻易背离那几项原则”。
“然而,在委员会以 2 对 1 的票数通过起诉高通的决按时,我所面临的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形势:一项基于不完善法律理论(包孕独立的第五节)的执法诉讼缺乏经济考量和证据支持,并且这一法律理论还是在新总统上任前夕提交并刚刚发表的。这个执法诉讼将逐渐削弱美国在亚洲和全球对知识产权的捍卫。这些极端的情形迫使我站出来表达反对意见”。
苹果利用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指控来支撑其对高通起诉这一行为的正当性,也不免难免太懒了。任何愿意稍微花点时间浏览一下这位Ohlhausen委员异议声明的人都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