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内企业更追求规模扩张,而不是技术型突破,这导致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领域,中国目前还不具备与美国掰手腕的实力。说实话,几年前去对比中美互联网的差距,大多会用来路货、抄袭、落后等字眼形容,中国不少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美国都能找到“原版”,但这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作式发展,创造了一个差别于美国的全新的应用形态与生态。无论是用户体量,还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多样化、多场景渗透上,中美间的差异化越来越大,泾渭分明的趋势日益明显。
之所以提这些,是因为近日,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在美国Code大会上发布了《2017年的互联网趋势陈诉》。每年,互联网圈里的人会把这份陈诉奉若神明,刷屏、分享自然少不了。但打开本年这份陈诉,不少圈里大佬有同感,干货越来越少了,趋势性且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不久不多,甚至从中国逆向看美国,有一种“过去时”的恍惚与错觉。
其实,原因并不是“女皇”的陈诉含金量缩水了,而是中国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应用上,在很多方面已经处于引领者的位置。如此看过去,一定是没啥太大的价值了。如果你还不信,我们就从移动支付、电商、搜索、共享单车、网络广告、人工智能、云和大数据七个维度去对比一下,看看中美互联网不同究竟在哪里。
一、移动支付,中国互联网跨越发展的典型
互联网女皇发布的《2017年的互联网趋势陈诉》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发作式增长,每年都连结了同比100%以上的增长。由于微信钱包、支付宝两大支付工具在餐饮、共享出行、旅游、日常购物付费等高频使用场景下的扩张式渗透,中国移动支付在百元以下的小额交易中的占比快速增长,2016年这一数据接近80%,甚至可以说在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已经取代现金,成为主流支付方式。
出现这一现象并不不测,较低的交易手续费、操作简单便当性是重要鞭策因素。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与美国市场比,中国移动支付规模是美国的50倍摆布,超市、餐馆、商场及线下交易正全面被移动支付占领,普及率和渗透率远远超出美国等任何一个国家,并形成了成熟的移动支付消费习惯。目前,通过微信、支付宝进行转账和付款,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好比用餐后微信、支付宝支付,看电影买票,伴侣间转账、发红包…..移动支付全面替代了现金,中国银联多少年来没干成的事被微信、支付宝搞定了。
当然,美国等国家银行卡、信用卡使用率较高,信用体系较为完善,让移动支付很难有空子可钻,而中国支付基础单薄,信用体系不健全,让移动支付抓住了机会。
二、电商零售,中国走了条后发先至的路
提到电商的发展,虽然美国市场起步较早,但却在用户体验、规模上比中国差一截。互联网女皇发布的《2017年的互联网趋势陈诉》显示,中国B2C电商交易总额超过6810亿美元,订单中的71%来自于移动端。中国电子在全球各大市场中渗透率增长最快,占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5%,美国仅仅10%强一点,落后于中国。而在增长速度上,美国电商增速仅为15%,比拟,中国则连结了高达24%的速度。
尤其是在物流配送、产品创新层面,中国远远将美国甩在了后面。京东90%以上的订单可在两日内送达,而美国就呵呵了。阿里产品创新带动了用户规模的增长,一家就掌握着5.7亿月活跃移动用户。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每天在淘宝平台上花掉近30分钟时间,几乎是美国消费者在亚马逊平台上花费时间的3倍。
而从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创新角度看,无论是内容电商、AR/VR、3D等前端体验创新,还是智能供应链和物流配送体系的后端系统重构,再或者是C2B的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的探索,中国都在开创全球零售行业的新业态。很形象的例子是,三只松鼠这家成立时间不到5年的互联网品牌,2015年迅速崛起,如今营业额接近50亿元,估值40亿元,是互联网零售领域估值最高的新生品牌,就是电商下的“蛋”,茵曼、初语等品牌也如此。
本年5月,波士顿咨询集团对中国电商市场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颁发研究陈诉称,中国电商市场情况展示出了零售业的未来,欧美商家可从中国市场学习。看来,在新零售未来方面,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的风向标。
三、搜索源于美国,但中国正在开始反超
搜索引擎源于美国,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在搜索应用形态的下一步进化、算法升级和用户应用创新上,以百度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与谷歌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甚至在应用创新方面,已然超越了美国市场。互联网女皇发布的《2017年的互联网趋势陈诉》显示,随着语音识别准确度的提高,有20%的搜索行为基于语音,而不是关键词。未来,基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另外算法和搜索会越来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