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微博和今日头条的绞杀,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 月,今日头条推出“微头条”,相当于在端内内置了一个微博;
5 月,微信上线“看一看”功能,评论遍及认为这就是个伴侣圈版的今日头条;
6 月,微博改版,将「热门」频道移到首页第二个 tab,这也是一个近似于头条的信息流。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做社交的加算法,靠算法的做社交。
在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也许,平台模式整合能释放出一轮新红利。
01 “头条化”成内容业主流,腾讯、微博偷师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代表的算法分发机制,毫无疑问已经被各平台真正重视起来。
不但搜狐、网易、新浪等传统门户纷纷颁布颁发转型,就连腾讯、微博也开始“头条化”。
本年 6 月,腾讯任命“三把手”任宇昕担任 OMG 新舵手,而任宇昕此番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快算法保举等技术的突破,打造完整的内容生态”,暗示着其基本的调整逻辑,就是狙击今日头条。
此前,微信已于本年 5 月推出“看一看”功能,为用户保举可能感兴趣的内容,不但在页面布局上与今日头条高度雷同,就连“不感兴趣”的功能,也与今日头条如出一辙。
而在“媒体人”曹国伟带领下的微博,也走在了“头条化”的道路上,在时间线体系外加入了智能保举体系,并在去年 4 月推出了“未读池”算法,在社交分发的基础上通过算法干预用户的信息流。
前不久,更是把热门频道移到了首页第二个 tab 的显著位置,算法解决了“微博刷一会就没了”的尴尬。
▲ 左起:微信“看一看”页面、今日头条首页、微博热门频道信息流
甚至,微博 PC 端首页(未登录状态下)的样式也对今日头条进行了一次传神模仿。
可见学习对手的决心。
目前,对各大内容平台而言,“头条化”似乎已成为一种主流 ,并在各自产品的基础上,纷纷开启了算法分发之路。
02 “社交化”战略下,今日头条产品发生了哪些变革?
在微信、微博进行“头条化”时,今日头条却另有节奏。
本年以来,它在内容产品上的发力收获颇丰,抖音短视频、火山小视频先后火了一把。
然而,这并不能帮手它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腾讯和微博都有庞大的社交池作为支撑,缺乏社交关系链的今日头条,一直面临着如何提升用户留存的难题。
就像新浪 CEO 王高飞所说:“纯信息流产品的问题在于没有以内容生产者为中心的社交关系,用户无法有效留存,中国手机用户每 12 个月摆布换一次手机,纯信息流产品多半需要重新获取一遍用户。”
所以,着眼于长期利益,近半年来,“社交化”成为了今日头条的头号战略,而且可以不雅观察到的是,这一战略正在其产品层面中展开了落地尝试。
对于一款资讯产品,如何才能建立起“社交化”氛围,加强用户与内容创作者之间的连接互动?
目前看起来,头条正在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尝试:
第一种方式类似于微博早期做法,推出微头条和问答,引入明星、网红、大 V 等,增强用户对内容来源的认知,培养用户“关注”的习惯。
▲ 今日头条推出的“明星上头条”和问答项目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产品迭代,让用户尽可能地多看到“关注”的按钮,并点击它。
在信息流中,旧版的作者头像和 ID 位于文章标题的左下方,很不起眼;新版则提升至文章标题的上方,位置更显突出,目的正是教育用户。
▲ 左为旧版样式,右为新版
此外,头条还在信息流中增加了引导用户订阅头条号的卡片;在作者主页上增加相关账号的保举,为优质作者引流;在帐号 ID 旁添加醒目的“关注”按钮···显然,这些产品小招术都是从微博那学来的。
第三种方式,则是通过较为强势的运营手段,动员作者去主动吸粉。
自去年 12 月,头条号平台发布公告称“粉丝不雅观看视频收益是非粉丝不雅观看的 3 倍”后,该平台上线的几乎所有新功能都有必然的粉丝数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