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运营商与设备商多年来的共生模式,5G也许是最后一次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不久前,2017世界移动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简称MWC)在上海召开,盛况空前。七个展馆塞得满满的,到处都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与以往不雅观展差别,这次我不再是中国移动的视角,所以也有了许多新的收获。
好比设备商与运营商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革。
运营商与设备商的共生
通信的基础,来自于设备制造商。
无论固定电话、数字交换、光纤传输、移动通信,还是更多的新科技发明,它们创造出来之后,正是通过设备制造商们的努力,实现了通信和信息办事的产业化、规模化,把产品推向全球各地,基于统一的技术尺度实现了互联互通。
通信的发展,也离不开运营商。
从贝尔创立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再到为打破垄断拆分AT&T;遍布各地的运营商,又通过本钱运作等方式兼并整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果,是全球范围通信基础设施大发展,最终成就了"天涯若比邻"。
设备商做的,主要是产品研发和优化,以及面向运营商的技术推广,是B2B模式;运营商购买设备制造商的设备产品,以属地模式进行建设、安置和集成,并开展B2C或者B2B运营。
最终,形成了这样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商把通信设备销售给运营商,运营商将通信能力提供给最终客户;客户向运营商支付通信费,而运营商向设备商支付采购和运营费。
简单来说,运营商是设备商的衣食父母。运营商依托通信网络运营持续赚钱,设备商才可能持续获得收益;反之,如果运营商保留状态欠安,就没有更多的资源和动力建网买设备。
在通信大发展的时代,通信能力供不该求,有通信网络就能赚钱。于是运营商从通信设备商购买大量设备,尽全力把网络建起来,有了客户就能让运营商赚得盆满钵溢;相应的设备制造商的日子也非常好过。
于是我们看到,依托技术驱动,产业持续演进。从固定电话到移动通信,从话音到短信再到数据流量,从模拟移动电话升级到2G、3G、4G,随着技术的升级换代,通信和信息办事的花样越来越多。
天花板出现了,怎么办?
但是,设备商支撑着运营商把网络建好了,运营商就能赚到钱么?
以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必定的。因为那时候通信能力供不该求,有牌照,能建网,就不愁收益。
但如今,从客户兜里掏银子却越来越难。
在解决最基本的通信需求之后,尽管网络技术不停演进,配套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客户体验不停改善;但是要想说服客户多交钱,可真没有那么容易。
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原来就越来越激烈,当通信的总体市场规模达到饱和,渗透率达到必然程度时,运营商无法再获取增量客户,企业的收益也就接近了天花板。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窘境:运营商花大笔资金进行网络升级改造,但却不能带来相应的收入增长,经营前景堪忧。
目前,全球的运营商的发展都接近了天花板:一方面连接越来越廉价,另一方面OTT又在步步紧逼,几乎所有运营商,都在为寻找突围路径而忧虑。
问题是,如果运营商都活不下去了,谁又来和设备商做生意?
这种情况,从3G时代开始出现,在4G时代引起关注。面对即将到来的5G,通信圈忧心忡忡。
设备商对未来的期望
事实上,设备商一直尽心尽力,希望帮手运营商找到赚钱的路径。
首先,是在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新业务的拓展空间方面。
可以看到,每次设备商鞭策技术和产业升级时,都希望通过本身的探索为运营商找到"杀手级应用",在各种展会和高大上的营销活动中,经常能见到设备商在展示科技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它们甚至本身下场来拉动产业链,建立产业联盟,目的是让运营商看到网络升级的价值,做出采购的决策。
另一方面,就是支撑运营商赚钱,能使运营商转型。
设备制造商的优势在于全球视野,有条件将运营商的先进经验或成功案例,或复制或移植到其他运营商那里。
所以在运营商眼里,设备商不但提供了通信设备,也是业务运营和企业经营的重要合作伙伴;设备商带来的不但是产品,还有堪比保姆的咨询与办事。
你可以看到,在通信展会上,通信设备商的展台安插和内容展示基本围绕这两方面进行。
有的是介绍高新科技带来的变革,新的产品新的场景新的应用新的价值,有的则站在运营商的视角,介绍如何开展精细化运营,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可以说,设备商比运营商本身还着急,拿出一个又一个新概念,希望运营商走出"增量不增收"的困境,重现曾经的辉煌。
运营商本身的算盘
自打通信业务从话音为主转向流量经营,量收剪刀差的问题就开始出现了。
技术进步让通信越来越便捷、高效、快速、自制,为了满足业务发展,运营商不停投资把管道加粗,把存储加大,把网络升级。
然而,这些投入的边际效益越来越差,花了钱却不能带来收益的增加。
运营商一直在对这方面进行研究和思考,但并没有特别有效的解决措施。
其实,运营商心里也明白:增量不增收与基础设施能力关系不大,因为运营商开展的是同质化竞争。
都是同样的设备供应商,同样的技术尺度,甚至同样的施工单位,网络方面能差多少?
即使某一家开始有先发优势,只要建设资金到位,后来者还可能少走弯路少花钱呢!
所以说,要在通信能力方面拉开差距,还真是挺不容易的。
在通信网络同质化的情况下,价格战是最有效的。为了在竞争中保留,运营商不得不频繁使用价格杠杆,力图发展用户持续获取收益。
而互联网的崛起,不但在业务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舆论宣传等方面,冲击着运营商的市场地位,还让运营商曾经的线下渠道优势逐渐消弭。
未来何去何从?运营商内部也存在差别的声音。
其中一部分人,在极力鞭策运营商进行互联网转型,或者基于通信技术推进信息化解决方案。
在各种论坛展会上看到,大家畅谈通信行业如何转型发展迎来第二春,并拿出成功案例和应用场景来证明:运营商还是很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