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人工智能领域最热的话题,莫过于正在深圳召开的“2017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了。世界顶级专家和知名企业代表聚在一起,最前沿的应用技术、最新的研究成果、最独到的不雅观点看法,都能在这里看到、听到、交流分享到。
在此次论坛上,星河首次提出了“智能商业”的概念(徐茂栋:智能商业引爆产业互联网时代),引起了广泛关注。随后,在此次大会的主题分论坛中,星河互联CEO傅淼再次详细阐述了智能商业的相关问题:
Business Intelligence(BI)这么多年来一直被翻译为“商业智能”,我们可能一直都翻译错了,正确的翻译也许应该是“商业情报”。而真正的智能商业时代才刚刚开始。
虽然目前AI的整体发展水平大约相当于六岁孩子的智商,但是这是一个严重“偏科”的神童,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定义问题,这个神童能在商业决策上为我们提供巨大的帮手。
历史上看,OR(运筹学)、BI、AI似乎都没能很好地建立起高度可依赖的商业决策支持系统。借助于AI领域的最新进展,三者结合催生了新的商业决策支持模式,即Intelligent Business,这是真正的智能商业。
我们尝试给出智能商业的框架性定义:AI增强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办事于企业中需要决策的各级人员,应该具备实时、闭环、自动进化、自动识别问题、全局优化等特征,目的在于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力。
智能商业领域努力的终极目标——为构建一个支持决策的优化模型需要做出关于决策变量的决策。AI的应用可能使优化模型构建和演化变得自动化,也就是说,模型自己也成为了优化的决策变量,这也意味着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的自动适应和自动演化成为可能。这样的机制才是真正的Intelligent Business,我们努力的终极目标。
什么样的企业会成为成功的智能企业:做到算法、数据和场景三者的完美融合。
人类欲望的驱动会带来更多的需求和相应更多新的工作机会,与此同时,AI及脑机接口等新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会帮手未来的劳动力快速适应新的工作机会。技术的改进会给我们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而不是灾难。
以下为傅淼的演讲全文: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标题问题是从商业智能到智能商业。
1、BI的起源
大家知道AI真正热起来是过去两年的事,得到了产业界和投资界的广泛认可。在此之前AI在学术界起起落落数十载,始终没有得到产业界的真正关注和认可。但是反过来,Business Intelligence,也就是BI,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年,而且在商业上也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一直不把Business Intelligence的成功视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成功呢?为什么大家要歧视Business Intelligence里的这个Intelligence呢?我比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后有个大胆的结论:也许这二十年来,我们一直都翻译错了。
大家知道,Intelligence在英文里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智能,一个是情报的意思。那么实际上Business Intelligence这个词可能就是商业情报的意思,只不过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想当然地把它翻译为商业智能。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我研究了一下BI的历史。1958年IBM的研究员Hans Peter Luhn首次提出了BI的定义:“BI是这样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理解已知事实之间的彼此关系,以帮手用户采取正确的办法,达成既定目标。”可以看出,BI的作用是帮手用户对数据进行挖掘,发现对决策有价值的信息,其实就是商业情报。
2、客不雅观存在着更适合计算机决策的问题
下面我们回到对人工智能的讨论。AI等于几岁孩子的智力?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比来我找到一篇论文《人工智能的智商和智能等级划分研究》,是几位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我认为是在这个问题上分析得比较完备的一篇文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此文把差别年龄的人类的智商和差别的AI平台做了比较,结论是代表AI最高水平的谷歌平台综合来看和人类6岁智商是类似的。
因此,业界通常认为,目前AI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在一些以成年人类的尺度来看,不需要太高智能的场景进行自动化替代或人机交互的体验升级。
但是,我们对这个问题有差别的看法。我们认为只要正确地定义问题,目前AI的发展程度已经可以在商业决策支持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