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大内容平台之间互相偷师偷袭,既袒露出各平台现存的诸多软肋,也潜藏着很多内容创业者每天面对的痛与愁。
昨天到今天,新浪微博先后不点名、点名批评今日头条,称其在微博毫不知情、未授权下,直接从微博抓取自媒体账号内容。微博因此暂停了今日头条的第三方接口。今日头条方面则回应:获取这些内容得到了内容创作者本人的授权。
本文不探讨法律层面对错(微博方面列举的过往判例表白这种抓取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而是想透过平台之间的战争,从自媒体人角度来探讨:为什么这些平台对内容创作者都不够友好?
1. 多平台分发之痛
据微博大V“@五岳散人”透露,今日头条此次在获得作者本人授权后自动同步抓取微博内容,不给钱,并且很可能会在抓取时屏蔽掉那些卖货、推广的微博内容。
今日头条的目的非常明显:试图用最低成本,去充实其微头条内容池、打造其一直缺失的社交化关系链。
在微信公众号涨粉越来越难、打开率不停走低的今天,绝大多数自媒体运营者目前都采取多平台分发策略,希望内容获得更多曝光和转化。
其中面临的一大痛点是:怎么才能性价比最高、最便捷地多平台分发内容?
好比,首发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如果是手动排版分发到今日头条,不必然能通过审核,文内绝不允许出现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及文字推广;如果简单地让机器抓取公号推送内容同步到今日头条,几乎得不到今日头条机器算法的保举,阅读量很大可能是 0 或个位数。
反过来,如果内容首发今日头条,如果运营者不能在数分钟内同步在微信公众号推送,短短几十分钟或几小时内,就可能被复制黏贴在某些“做号党”的公号率先推送甚至打上原创标,让真正的内容创作者损失巨大。并且,这种跨平台的维权相当困难。
这还是仅仅以两个平台的简单分发为例,如果考虑企鹅号、一点资讯、凤凰号、网易号、搜狐号、大鱼号等更多平台分发,再考虑各平台对标题、图片、摘要等都有各自特殊规定,内容分发的复杂程度和困难还要多,所需人力精力都会成倍增长。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有多平台分发工具,也很便利。不过,第三方提供的多平台分发工具,存在不小的安适隐患,也不能解决“针对差别平台特点调整标题及内容”的问题。
内容创作需要成本,分发也需要成本,如果不能建立制度化回报的规则和机制、让内容创作者获得可预期的合理收益,这件事就很难持续下去并形成良性循环,内容的“水化”及“做号党”的兴盛也就成为一定。
2. 内容同质低质之痛
今日头条推出“微头条”,效仿的是微博;今日头条推出的“悟空问答”,企鹅号推出的“企鹅问答”,效仿的是知乎。
微博改版推出的“热门”频道,微信推出的“看一看”,走的则是今日头条开辟的机器算法分发保举内容路线。
有不雅观察人士指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做社交的加算法,靠算法的做社交,,“在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也许,平台模式整合能释放出一轮新红利”。
而在这种变革背后,是各平台内容的同质化低质化之痛。
图片源自网络
去中心化分发内容的微信公众号,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内容同质化。知名传媒研究学者辜晓进曾率领研究生团队,对我国 100 多家主流报纸的微信公众号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每天只更新一次的公众号,呈现出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即大家都去追逐那些全国热点,最多时一个热点题材同时上了 20 多个公众号的头条。
不但传统媒体类公号如此,不管什么类型的公号,为了阅读数也在疯狂地追热点蹭热点,但蹭得好蹭得妙的公号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