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覆盖率越来越高,俨然将人们带入了“无现金支付时代”。不但如此,中国的无现金支付技术已引领世界,在微信、支付宝等铺路国际市场的配景下,无现金支付能否成为下一个输出世界的“高铁”呢?
金亦冶,这个从华中科技大学走出去,从斯坦福大学走回来的年轻人, 5 年时间“扎根”移动支付领域,成为解决企业支付问题的行业龙头,专注于移动支付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金亦冶成为这个行业的“建设者”。目前,他所创办的Ping++品牌已签约企业 25000 多家。
然而,无现金支付对于普通使用者而言,仍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支付行为、支付场景得以无现金化?移动支付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中国式移动支付如何走出国门?近期金亦冶在武汉参加校友论坛时,向记者讲述了本身的创业故事和移动支付的未来。
“用积木的方式,搭建企业与支付平台的桥梁”
结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的金亦冶, 2012 年回国创业,参与了首批银联认证的智能 POS机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正式涉足支付和移动互联网领域,成为国内智能收银机的先行者。作为一名非典型的工科男,从他身上看到的更多是低调、平实的做人原则以及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
但是,第一次创业却失败了。 2012 年,金亦冶开始涉足支付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回国初期,对市场估计过于乐不雅观,而项目定位又失之清晰和精准,我途中就夭折了。”
不过,这个失败的实践中却给金亦冶一个新的启发:企业调试支付接口是一件很麻烦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倘若有公司专门做这个的话,就可以节省许多经营和社会成本。“这是企业一个痛点,也是市场一个盲点。”金亦冶说。
于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 2014 年 10 月金亦冶和他的团队带着他们研发的Ping++上线了。“刚开始主要面对中小企业,天使轮和A轮企业居多。Ping++可以让企业用几行代码就接入微信、支付宝、银联、百度钱包、Apple Pay等主流支付渠道。”
为什么企业品牌要叫“Ping++”?这是一个技术控思维。“Ping是网络命令行语言,++取自‘C++’面向对象编程。”金亦冶说,“我希望‘Ping++’能代表支付功能的积木,让企业在开发支付时能直接套用,搭建企业与支付平台的桥梁。”
据介绍,,Ping++是典型的SaaS办事,即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办事),通过软件给企业提供在线支付解决方案。而SaaS办事是一个新型的巨大市场。Ping++成立一个月,金亦冶即获得了红杉本钱事头的A轮融资。经过三年的发展,Ping++的企业用户已经增值 25000 多家,其中不乏小红书、摩拜单车、简书、礼物说等知名企业。
成立一年后,Ping++获得宽带本钱事投的千万美元B轮融资。 2016 年,金亦冶入选福布斯中国 30 位 30 岁以下创业者,并入选《环球人物》杂志 2016 年国内金融科技领军人物 20 强,同期入选的还有蚂蚁金服CEO、京东金融CEO、微众银行董事长等众多行业精英。近日,CB Insight正式发布 2017 年全球Fintech 250 强榜单,Ping++作为国内金融科技企业的优秀代表入选其中,中国仅有 27 家企业上榜。
“增长智能是支付产业的下一个风口”
金亦冶差别于一般的互联网技术创业者,他关注时事,研究国家经济政策,并从中找到与本身发展和企业未来的“契合点”。好比,他从供给侧改革中提出了支付领域的增长智能(Growth Intelligence)。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其实就是企业端,生产方式升级,需要大量的面向企业提供的办事。只有通过支付所产生的实际交易数据,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多个性化、智能化办事才是新的抱负支付体系。”在金亦冶看来增长智能将成为支付产业的下一个风口。
“我们利用现代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更加高效地发现和解决商业问题,以实现快速的、可量化且持续的交易增长。”金亦冶这样解释道。
综合互联网技术发展周期规律,一种新技术的普及之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步是技术解决方案与产业基础铺设的生成战;第二步是产业势能正式进入应用阶段,为全社会释放产业红利的沉浸战;第三步则是综合渠道、技术、营销与平台效应的生态战。
在金亦冶看来, 2014 年滴滴和快的“打车大战”让用户的手机支付习惯瞬间养成;国内双创热潮下大量的商业场景被搬到互联网上,交易和支付成了企业“互联网+”的必备环节; 2016 年,移动支付业务笔数首次超越互联网支付。此前央行数据显示, 2017 年一季度移动支付业务更是暴增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