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任何行业的崛起都经历三个过程:技术先导,产品跟上,商业闭环,最终形成推进社会进步的力量。
时至今日,没人会怀疑自动驾驶技术对社会的颠覆性。然而,当自动驾驶完成“技术先导”环节后,这项技术的商业路径也出行分叉,其落地场景至少归为私家车,商用车和共享汽车三种。
而在现阶段,“共享”是自动驾驶的最佳应用场景,似乎已成行业共识(理由后面会细说)。
在APP上预订,一辆汽车自动驶来,带你到指定地点,你下车,它自动去接下一单——这种想象场景,估计你已倒背如流。
而“自动驾驶+共享汽车”对社会效能的改善也已是常识:就在此刻,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汽车都处于闲置状态(私家车95%的时间是停放中),Uber和滴滴的崛起,已经让公众看到了共享汽车在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上的巨大潜力,而当24小时不竭歇的新能源自动驾驶叠加其中,这种潜力无疑会加倍释放。
进一步拓展思维,“自动驾驶+共享汽车”的单点创新,可以让人们重新思考城市空间。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就曾畅想:“晚上不行驶的车可以停在郊外,城市中心的泊车场将被绿地,学校和病院取代。”
也有美国学者认为,共享自动驾驶汽车会像二战后兴建的高速公路一样加速城市化扩张,“州际高速公路产生前,人们都以30mph的时速旅行,那时的城市扩张速度完全比不上现在。”——考虑到2025年全球城市人口有可能达到46亿,这会导致超大城市的出现,而共享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或许将模糊“郊区”与“市中心”的界限。
这种想象看似遥远,但事实上,它的落地速度也远超你想象:在国外,Uber已在匹兹堡和加州等地获准进行无人驾驶路测;谷歌旗下自动驾驶汽车公司Waymo也计划推出自动驾驶叫车办事,未来可通过Lyft叫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在国内,百度Apollo平台也已与首汽约车达成合作,2018年就会在部分城市地段开展自动驾驶网约车体验。
当然,共享汽车的产业逻辑不止网约车一种。有不少业内人士预计:在新能源汽车不停涌入市场的配景下,分时租赁这一低调市场也将迎来发作。普华永道预计,未来5年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将以超过50%的增幅发展;罗兰贝格更是算过一笔账:2025年大约将有600万辆分时租赁汽车,按每辆车每天3-4单,日订单量约2000万单,客单价在40元算,这就已经是个千亿美金市场。
这也意味着,在共享经济浪潮中,分时租赁亦是自动驾驶技术最重要的嫁接场景之一。百度,力帆汽车,新能源共享汽车平台盼达用车就在比来开创了自动驾驶和分时租赁跨界合作的先例,他们将联合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分时租赁办事,探索自动驾驶共享出行车的商业落地空间。
自动驾驶与分时租赁的结合并不不测。在过去和现在,分时租赁是车对人的办事,网约车是人对人的办事——但倘若你承认“共享汽车+自动驾驶”是未来人类出行的总趋势,那么网约车和分时租赁势必将殊途同归。
早有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摆布,专车、出租车、租车和分时租赁等办事将与自动驾驶技术充分融合,提供统一的出行办事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共享。
“自动驾驶+共享汽车”的大势所趋
在此场景来临之前,有须要先回答一个问题:在现阶段,为什么比拟其他商业模式,共享是自动驾驶技术最佳的落地场景?
原因之一或许是“教育市场”。在这项颠覆性技术诞生伊始,与已经成熟的共享汽车市场合作,是普及拓展自动驾驶的最佳选择——你知道,在“早期尝鲜者”之外,对未知事物产生恐惧,进而本能排斥,是更多大众用户的习惯行为,尤其对自动驾驶这种事关安适的革命性技术,他们接受的速度有多快,取决于应用场景的建立有多熟悉。
譬如,谷歌Waymo就选择以打车办事作为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最初路径。过去几年,他们与Lyft,,Avis和AutoNation等移动出行办事商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试图建立一只规模庞大的无人车队。Waymo CEO Krafcik解释道:“共享出行办事具有巨大潜力,人们将通过这种方式率先体验Waymo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而让更多人更早体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很有价值。”而在中国,滴滴也已在硅谷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将自动驾驶视作这家公司最重要的远景战略。
确实,当更多人可以更容易地体验一把自动驾驶,势必将大幅降低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这也是把整个自动驾驶市场这张“饼”做大的基本要素。
而说共享是自动驾驶最佳落地场景,原因之二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