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速度正在加快,对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愈发明显。在继本年7月,我国正式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之后,11月15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会上公布了首批四家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和科大讯飞,至此,人工智能国家队正式成立。这也体现国家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再次加码。尤其是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作为政府与企业共享数据及公共资源调配的大平台,业内更多关注的是,阿里巴巴为什么可以强势入选并承担起建设试点的重任?
经双11实战检验,阿里引领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
双11刚刚过去,阿里巴巴以1682亿的成交额再次创下全球零售业单天交易额记录,比拟第一届阿里双11的成交额,这个数字疯狂增长了3000多倍,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17亿成交。除此之外,双11当天共产生14.8亿笔支付相当于中国每个人在昨天都剁了超一次的手。最高25.6万笔/秒,创全球最高纪录;共1500万种商品集结展示,换算成实体店,相当于323个上海中心,高度是10座珠穆朗玛峰;共产生8.12亿个快递:如果把包裹摞起来,相当于从地球到月亮。平均送货算300公里,等于绕地球500万圈……阿里内部称这次双11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人机协同。因为单靠人力已经无法应对双11的峰值,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的应用才是保证这一代表互联网技术巅峰的超级工程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
“这是一场人类与机器史无前例的大联手,商品、客服、支付、物流、运维无所不及,规模之大、领域之广、协同之深!”商品的展示千人千面,你心仪的商品会自动“找”你;客服机器人一天应对350万个客户,每个客服机器人“店小蜜”单日对话量都在1000万次以上,全天24小时不间断,还能按照用户的购买行为预测问题,快速形成答案;“鲁班”双11生产4亿张Banner约等于每秒做8000张海报;“人未下单,货物先行”,菜鸟网络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商家和快递工作做到更科学的预判,提前将爆款商品调配到二线城市的前置仓库,让商品主动走近消费者,极大提升物流效率。而在这一切背后,保障系统正常运转的竟然是“天巡机器人”,它不但是保障不卡的指挥官,还是24小时不断不眠、监测温度湿度确保数据中心正常运转的办理员。可以说,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在双11的实战中熬炼出来的,也是业内人工智能技术最大规模应用的实践企业之一。
鞭策城市大脑落地,数据思维博得先发优势
在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看来:“未来,在城市发展中数据资源将会比土地资源更重要,这是城市大脑的基本思考。”城市大脑于去年杭州云栖大会公开表态,采用阿里云的ET人工智能技术,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修正城市运行中的Bug。
如今,得益于杭州城市大脑的建立,交通信号灯实现与交通大数据的连接,控制他们的不再是固定的“秒数”而是智能的“城市大脑”。按照公布的数据来看,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大大提高执法指向性。目前杭州市交警支队已经在主城区通过城市大脑进行红绿灯调优,并即时提供出警决策。萧山区还创新实现了120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的优先调度,一旦急救点接到电话,城市大脑就会按照交通流量数据,自动调配沿线信号灯配时,为救护车即时定制一条一路绿灯的生命线,并可减少对其它交通的影响。实际结果表白,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比本来缩短了将近一半。
阿里云ET城市大脑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公共系统,这是阿里数据思维博得先发优势的结果。王坚认为,城市大脑要做的,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利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用城市的数据资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停完善社会治理,鞭策城市可持续发展。互联网在中国已经成为基础设施,我们拥有了空前的计算能力和数据资源,城市大脑不单能够造福黎民,也会像登月计划一样,成为机器智能未来10年最重要的研究平台。10年前,阿里巴巴率先投入云计算研发,是想让中国的年轻人在全球竞争中拥有跨国巨头才拥有的计算能力。今天,城市大脑会让中国在即将到来的全球智能时代拥有先发优势。
布局前瞻战略清晰,人工智能已成阿里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