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5 日上午,中国网络素养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文明素养、清朗网络”主题,共同倡议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研讨会有两个议题,别离为“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素养教育”和“产学研结合,共促网络素养教育 ”。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要从何入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金海峰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者构成了我国近期发展过程中文化内容的主体。“把这个内容牢牢抓住,形式上可以多变,从教育和网络素养引导的角度,我们就掌握了灵魂,掌握了系统,也掌握了根本。”
金海峰说。
近年来,互联网给文化带来的变革有目共睹。北京市文投集团副总经理于爱晶在发言中指出,在网络环境下,文化传统、思想不雅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会,提升网络素养是非常须要、必需、紧迫的。她体现,作为国企,文投集团在今后的业务拓展中会高度关注互联网平台,为网络素养的提升做出应有努力。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认为,网络素养不局限于获取、分析、鉴别、评价和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还包孕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网络素养要求公民在信息获取、利用、创造的过程中遵守社会法律法规,这是网络传播时代公民自我办理、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表现。
腾讯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腾讯研究院副院长赵治认为,在网络空间里,网络素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如何对待别人,二是如何对待本身;网络发展太快,所有人都需要适应、学习和调整,节制品格和理性明辨显得尤为须要。他指出,提升网络素养要以道德手段纠偏,靠法律手段规范。近年来,腾讯公司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如青少年成长守护平台、特别帮手白叟的微信辟谣助手、腾讯公益等项目。我们还将与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在被网络影响的群体中,最受关注的是青少年群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宏艳体现,少年儿童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尤为离不开网络素养。目前大多数孩子接触网络非常早,网络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不可熟,更可能在网络中受到伤害。但是,“孩子使用网络出问题,真的不是网络的问题。并且父母越是拒绝网络的,孩子越容易过度上网”
孙宏艳强调。按照在全国范围内六千多份调查总结,她发现自我认同度比较低、面对压力难以应对、家里缺少温暖、生活中缺少伴侣的孩子最容易用网过度;而亲子活动少、教育方式比较粗暴、父教缺位的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过度使用网络。
而个人网络素养的基础来自其心理健康的程度。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副秘书长刘燕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她指出,网络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延伸,在社会环境中,,不文明行为可能会及时得到周围人的纠正、提醒、警告;快速多元的网络环境没有这样的约束,要求使用者具备更高的自我觉察、自我监督、自我判断与选择的能力,这就是网络素养的须要性。刘燕呼吁,对家庭的养育和教育要给予极高的重视,强调儿童利益最大化,社会各界都把儿童的健康成长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考虑。“这样才能够为青少年创设一个健康的网络生活环境,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
在这背后,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需要家庭、企业、学校等各方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家长的心理健康了,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孩子在网络世界的成长。”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于丽丽说。但掩护不但是限制,更应当是提供机会,让孩子们去了解、去学习。只有更好地了解网络世界和网络知识,才能在使用网络的时候有更好的自我办理能力、鉴别能力、判断力和自我掩护的能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出版分社副社长陈颖介绍到,他们正着手出版青少年网络素养主题书籍,因为这不但关系到孩子未来,也关注到相关的家庭和社会问题。“教育对象应该更多的是成人,首先成人来适应这个网络发展,然后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互动。”
同时,网络素养教育不但要提倡礼仪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交教育,更要进行法律教育和安适教育。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王一强调,在《网络安适法》已经实施的配景之下,要让孩子从小懂得,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而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网络素养教育事关文化安适。“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孩子是一个打底子,打灵魂基础的工作。”“在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加强文化安适教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