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号码库资源任选,方便,快捷,快速开通。
咨询热线:400-1100-266
几天前,我的伴侣圈被《杀死今日头条》刷屏了,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历史总在重演——BAT联合围剿今日头条却又剿灭不掉,反而眼睁睁看着今日头条一步步茁壮成长,颇有当年红军反围剿的态势。
BAT三家如何砸钱做内容分发平台这种事儿,我不是那么关心,但文中提及的自媒体账号运作细节倒是耐人寻味:
他在内容生产上类似于早期的微博营销号,通过剪辑搬运YouTube视频在一点资讯、天天快报和今日头条等渠道发布。此前这几家平台都有补助,对这类内容质量不高、版权存疑、不能正常接广告商业化的自媒体来说,“骗取平台补贴”和“猜测算法规则获取高额流量广告分成”是主要变现途径。
这位视频自媒体人在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工作,视频剪辑是他赚外快的方式。他的帐号上线三个月,累计播放量已经有600万,每月因此而获得的额外收入超过4000 元。
我做过几年科技媒体记者,然后去了一家公司做PR,在我写稿的那几年里,我和大部分同行都过着安分守纪的生活:日常跑会,采访,写稿,梦想着有一天本身的稿子能够十万加,然后本身在圈子里扬名立万。即即是做了PR,也对媒体充满敬畏,并在庸常的时日里养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见解,认为写作(写稿)本该如此。
直到我遇到了一群“做号者”。
我也见识到了稿子是如何野蛮生产出来:从贴吧、微博、微信、门户里扒拉出300-500字,修改,再加上本身的“修饰”和“想象”,然后贴上三张图,取一个标题,发布。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每天“写”20篇。
遇到厉害的做号者,三四个人的小团队,一天就能生产100多篇稿子,不求质,但人海战术仍然对应出百来万的点击量,差不久不多也是千把块钱。
做号党是一群游离于读者、平台的边沿隐秘群体,却在这波内容平台红利下茁壮成长,和平台的打压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甚至还得到一些平台的黑暗扶持,正如生长在热带雨林里的真菌,每一个雨后清晨,都是他它们冒出泥土的时刻。
做号者的江湖
比起内容“生产者”或者“搬运工”,“做号”是一种更形象的说法。它指的是通过运营者前期注册大量的自媒体账号,然后通过抄袭、洗稿、伪原创等各种低成本生产内容的方式,再通过各大平台渠道分发出去,获得大量流量,从而赚取广告分成。
虽说现在大量的互联网都开始把内容作为流量入口,甚至连VPN上网的都有本身的内容feed流,但由于开通广告收益或者有平台补助的平台主要还是今日头条、企鹅自媒体、UC订阅号、网易号、百家号,因此这些平台是做号者的主战场。
他们中有还在念大学的学生、有在企业上班的白领、也有在三线城市工作的公务员,也有全职做的机构。共同特点就是:男性居多,年龄集中在18-30岁,住在非一线城市,“网感”很好。
他们的日常生活是疯狂攒稿——最早是直接搬运,一字不改地抄袭,后来各大平台上线了原创掩护后,同平台抄袭酿成了跨平台抄袭,好比从头条号里抄一篇发到百家号里,一些熟练的做号者,还会顺手调整段落的挨次和语序,躲避算法检测,这相当于双保险。
今日头条也好、UC头条号也好,一点资讯也好、你们看到的、吐槽的那些的水文或者垃圾稿,那些标题党和耸人听闻的文章,90%以上是由这些“职业做号人”生产的。
对于做号者来说,传统的那一套:岂论是策划选题、采访这些新闻流程,还是一般写作中所要求的逻辑性和文笔,统统都不重要,他们只关心流量,以及流量背后的收益。
一位做了两年号的伴侣告诉我,如今广告分成没以前那么好赚了,去年百家号刚开始推广的时候,补助非常丰厚,他一篇稿子最多能赚 6000多块的补助分成,但现在,正常情况下,一篇稿子赚到1000多块钱已算不错了。但即便收益缩水,做号诱惑依然很大。
有些人一天工作强度高达十几个小时,每天能产出几十篇水稿,一些做得比较早的号、加上权重比较高,已经能不变每天1~2千元的收入。由于连结长期坐姿,每一个做号的人都患有差别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问题。
做号者也有一些群,和同行群一样,主要交流做号的心得,分享收益,以及共享最新的小道信息和平台最新的政策。
群聊天截图
时间:9:00-21:00 (节假日不休)
版权所有:巨人网络(扬州)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江苏省信息产业基地11号楼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2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