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400电话网上服务平台
    强大号码库资源任选,方便,快捷,快速开通。
    咨询热线:400-1100-266  

    为什么格力手机没有爆款?
    POST TIME:2018-12-03 21:33
     

    在小米模式大获成功之后,乐视、360、格力都开始做手机产品,但是其中发展状态却各有差别,乐视手机通过一年时间就达到了千万台的销量,360之前与酷派合作,后来又推出了360n4s成为爆款手机,只是格力手机一直不愠不火,没有爆款,也没有拿得出手的销量作为支撑。于是董小姐说了,是消费者不识货!

    格力转型做手机的苦衷

    大家都知道格力空调,他是国产电器品牌中的佼佼者,与美的品牌二雄并立。如今,国内空调市场饱和,美的转战海外市场,而格力也做起了手机、电饭煲等智能硬件设备,究其内在的原因,则是格力认为本身有技术实力,能够做好空调,同样也能做好手机,然而,格力手机虽然抗摔性能优越,但并没有其他优势的地方能很好的抓住用户,在同等的外部条件之下,用户还是偏向于选择品牌价值更好的华为、小米等产品。

    几年前董明珠和雷军的十亿赌约一直被人们所提及,关于实体与电商之争也被拉到台面上来。格力需要一个新的增长点来拉动营收和利润,没有空调业务,董明珠选择了最受关注的智能手机市场。原来做手机的确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不过,格力手机却一直都无法突破。并且在营销手段上,格力还是差一点。

    用户不喜欢的是董明珠?营销手段弱势

    近两年格力开始转型,在自媒体平台开设了名为“董明珠自媒体”的账号,主要涉及到格力的信息和董明珠的言论,不少媒体人对其连结持续的关注,以获得新鲜的资讯。

    然而,用户对于格力却看法差别。

    格力手机的开机画面是董明珠,,虽然她是格力品牌很好的代言人,但是用户却认为这样做太招摇了,终究就算董明珠再怎么有影响了,与影视娱乐明星比拟还是有差距的,小米请过影帝梁朝伟,金立直接拉冯小刚上阵,华为有胡歌代言,OPPO 、VIVO则是有一群小鲜肉,营销套路很深,还会赞助电视剧、综艺节目等,而反不雅观格力手机几乎没有什么代言和赞助,受众自然就很少了。

    后来,董明珠参加了一些访谈类的节目,但毕竟影响力有限。而目前的格力依然以空调为主营业务,手机业务重心并没有倾斜,如何能有爆款?

    格力手机业务是否已经濒临“破产”?

    据消息显示,新款格力手机仅卖出去不到十部,这显然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即即是销量再差,也要做做样子啊。格力要放弃手机业务了吗?

    其实在去年格力手机通过各个渠道分发,销量有几十万台的样子,可是对于已经发展到三代手机的格力来说这还远远不够,这样的数据难以保证未来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其新机型的销量不达标,那么是否说明这样的模式已经受到质疑。

    在去年底董明珠被迫辞去集团董事长的职务,重新回归格力电器,而与之相关的银隆汽车项目也被搁置,到如今已基本没有了继续进行下去的可能。

    1、没有核心竞争力

    格力手机虽然在工艺上很强,但是在供应链上似乎没有太大的优势,没有能得到芯片、屏幕等的助力,比拟小米、华为也是有所不如的。单靠线下店铺,销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扩展。

    2、国营的素质

    其实格力是一家国营性质的企业,是受到国营监管的,所以,在做一些业务的时候就会有必然的局限性,尤其是与小米、华为比拟,没有多少优势。

    虽然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董明珠个人也是企业的股东,不过,话语权还是有限的。我们不得不注意到,格力在内部办理上存在的诸多毛病。

    3、国产智能手机市场触顶

    如果是在七八年前,格力如果就做手机的话,市场容许格力试错,但是如今的市场已经“人满为患”,多家智能手机厂商入局,市场触顶,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尤为严重,这个时候的格力虽然推出了价格相对自制的手机,但在性价比上无法与众多的入局者们较量。

    格力该如何破局?

    这个时候的格力手机如果想继续做手机业务,就需要有一个品牌商的加盟,也许和中兴合作是不错的选择。当时360和乐视争酷派,现在的中华酷联也只有中兴值得一搏了。

    入股中兴或者联合推出新款机型,对于格力来说是快速得到用户认可最有效的途径。

    笔者认为格力手机已经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不能作出改变早晚要被市场所抛弃,是该学学小米、OV了。

    
    Copyright © 2003-2016
    时间:9:00-21:00 (节假日不休)
    版权所有:巨人网络(扬州)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江苏省信息产业基地11号楼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20278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veteran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