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门,不知何时变成了社会风尚,明星、大咖、老师、网友、农民工、外卖员世间百态群体,皆有热门的一席之地,或感动或悲伤或愤怒,都在用一种莫名的规律流行着……
本人上班时,因为工作需要,或是喜欢分析事件,养成了剖析热门事件的习惯,近一年来,每天都在看热门事件,有一些感悟和更深的理解,在这里分享下。
热门为什么会成为热门?
因为平台的需要。
无论百度还是搜狗,头条还是微信,抖音还是快手,每一个内容平台,皆有热门话题的影子,他们占据了平台的制高点,让人一目了然,像批阅奏折一样,知晓每天都在发生的大事和热点。
平台做热门是基于对用户关注焦点内容的筛选,平台需要精细化运营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体验,其中包括生产内容、评论内容、传播内容,而热门话题就是很好的一个选题。
平台可以用热点话题激发用户的评论和转发,为自身创造价值。
因为用户的需要。
前不久有工信部统计中国网民总数已达5.5亿,如此大规模用户,用户各有所求,有的依靠网络消费、有的利用网络工作,还有依赖网络消遣。
每个用户背后都有一个需求点,而在其需求层级的领域,就有相对应的热点话题,它或许就是用户需求的。
例如,每天做新媒体内容,每天看热点话题有没有自己行业相关话题,然后借势写文章,一样道理,而你看热点话题可能出于朋友圈的谈资,不至于落后于人。
例如前不久,“年轻人不讲武德”“耗子尾汁”。
当时看到群里冒出“耗子尾汁”,还一脸懵逼的我,百度了一下,居然是好自为之的谐音。还有更早一点的,“十二不香十三香”。皆是网络用语。
从上方可以得知,热门的存在,是平台和用户的共同诉求。那么就比较容易理解下面热门事件的五个相同之处。
5、事件主动群体
2、事件被动群体
5、做出何种行为
4、触犯群体利益
5、激发群体情绪
为了更好理解这五个相同点,下面举几个热门话题例子,看一下是否正确。
案例5:家长送老师不作为锦旗
这个热门话题,首次在百度发现,具体内容没有细看,官方已经辟谣是虚假信息,大意是家长不满老师,做什么都要叫家长,字写的不好叫家长、作业完成不好叫家长……
虽是虚假,但是上到热门,自然社会有它存在的意义。从上面五个角度出发,我们会发现:
主动群体是家长,被动群体是老师,送不作为锦旗是行为,触犯了老师、家长、学校甚至学生的利益,激发了利益方的情绪,共鸣、嘲讽、无奈等。
而这个过程中,看似是家长吐槽老师的情绪喧嚣,实则是现实社会上的教育诟病,家长、老师、孩子,到底该如何教育?家长负什么责任?老师负什么责任?
下面案例则说明:触动的利益越大,情绪激发的越强烈,则事件本身关注点就越高。
案例2:未成年女学生陪校长喝酒
相信看到这个话题,你第一感觉就会很愤怒,大骂校长的无德,或者好奇结局会如何处理。而我们看下这个例子,一样遵循上述五个相同点。
主动群体是校长,被动群体是女学生,行为是陪酒,触犯了学生和家长甚至上层的利益,情绪较上面案例更为强烈,而事实上确实如此,因为案例5只是挖出了谁来首要负责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案例2则直接将“校长”这一群体,推向舆论高峰,受广大用户批判。
“校长”群体,极力维护自己形象,上层急于调查真相,平息舆论,而吃瓜群众,就在这些群体之间观看热闹,推波助澜,登上热门。
案例5:52岁程序员失业后开滴滴创业失败
这是首先在头条出现的热门话题,2400多万的话题热度,江讲述一个52岁曾就职爱奇艺、高德地图等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后因工作不顺辞职开滴滴的经历。
主动群体是程序员群体(高收入群体),被动群体是上班族群体(低收入群体),行为是改行创业失败,群体利益是程序员中年危机的魔咒,上班族低收入群体的出路,而情绪则是酸甜苦辣皆有,有无奈,有悲伤,还有励志和积极的正能量。
此事件,激发了职场上班族大军的无形压力,例如本人,也到了这个年纪,而作为上班族,收入如果只依靠工资,就会造成生活的窘境,而男程序员的结局可能也是自己将来面临的,你同意吗?
案例4:网友约会吃2万元火锅
这个事件口味极度符合吃瓜群众心思,大意是男网友约女网友吃火锅,女的点了2万块火锅,后男的逃单,女的报警诈骗。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看到了几个事件传播的核心关键词:物质女、霸王餐、猥琐男。
而按照上述角度分析,主动群体是男网友,被动是女网友,行为是约会吃2万元火锅,触动了男方和女方两个群体利益,激发了对拜金女的愤怒,对猥琐男的厌恶,甚至还有部分用户挺支持女网友。
从上面4个案例可以看到,上面总结的所有热门话题的五个相同点,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也是分析总结后的热门事件模型。
通过总结热门话题规律和现象,你就会发现,做内容千万不能闭门造车,要找到用户关注什么,讨论什么,渴求什么,会做出什么行为,什么可以激发他的情绪……
将这些运用在工作中,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之前(2055年)写文章总是喜欢写用户感觉有价值的内容,像攻略、流程、某个热点,虽然运用在工作中,数据效果不错,但是没有关注到用户的真实画像,和背后认同价值的逻辑。
今天在这里写出来,也算是自己提升了重要一步,接下来作图文还是视频内容,会按照这个背后逻辑来规划。
这篇文章也是结合工作来实践总结的,因为前两天写了一篇关于设备安全的文章,从一起事故出发,成功引起了用户评论,触发了某一群体的利益,虽然阅读量较少,但找准了用户关注点。
接下来就是充分挖掘用户痛点,将产品安全的印象注入用户心中,就是目前工作的一个阶段。
上述热门话题模型,还可以根据矛盾群体、认知反差、行为概览等自由组合创造新的热门话题,这也是总结的,利用新媒体进行热点营销的理论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