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发了个脑洞,然后……当天就开了个猥琐的话题,叫作:
#你做过最惨淡的运营活动是什么?#
于是,收到了几个很有趣的回复,小结一下这些案例中的活动神坑,故事大家看看可以一笑,神坑就注意不要踩了。
神坑001:渠道不给力,运营要懵逼Episode 1
跨年拉新活动,渠道之前没有测试,导致发文耽误了两天,又赶上假期……最后拉新活动,变成了「给老用户玩的活动」,同时,奖项设置的比重太低,也存在了影响。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悲伤之处在于:
解决这类坑,就如亲历者所说:
经历了这样的事件之后,每次活动中的任何细节都事必亲躬,并且要做两次确认,以防止再度悲剧。
Episode 2
往事不堪回首,上个月,给一家旅游庄园做稻草人主题推广活动,分两个渠道,线下用电台,地铁,公交等传统广告进行传播,线上是基于微信公众号转发可获得半价优惠券,活动结果:第一天竟然不到200人参加。
这是一个比上一个还悲伤的故事。因为:
传统渠道不太给力,而线上渠道估计公众号的影响力不足,或者文案不够勾引人,所以转发寥寥。
这种坑如果要避免,其实是要弄清楚「用户究竟在哪里」、「他们究竟想要什么」、「平常通过什么渠道去接收信息」这些根本性问题,才能有可能去实现的。
电台更多的时候是车主和老年人的接触渠道,地铁公交,上班族通常也等于低头族,不会看广告,而如果公共交通的空间中,人挤到无法低头,那也就没心情看广告了。至于公众号,我觉得要打编辑的屁股才行了。
神坑002:战略太宏大,执行要人命Episode 3
两年前,游戏运营活动,由领导牵头高大上的「影游互动」,在游戏内植入电影票售卖,最终购买为零。归其原因,三流游戏+三流电影,谁会买单?
这种事儿,其实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遇到吧,只不过未必是这种行业,这种形态。
领导之所以是领导,就因为他们的眼界通常更高,能站得更远。看得远的好处是万一瞅准了风口,猪也能飞上天,但是,如果在山顶上站累了,决定顶着风尿尿的话,估计要尿自己一身。
对于这种坑,躲是躲不掉的,只有勇敢的踩下去,然后自己主动的总结,并且认清楚,产品是1,运营和渠道都是添头,就可以了。
神坑003:没踏足过,想象总是美好的Episode 4
想想也算是尝试吧,我们是做普通话学习app的,以前一直就是做线上运营,后来想说试试校园线下推广,毕竟我们软件用户大学生还是挺多的,于是就在杭州各大学校食堂做广告柱推广,贴了一个月,结果…一个转化也没有…
亮哥一直说,线上的玩法和线下的玩法是不同的。
线上随便玩玩或许可以风生水起,但线下可能绞尽了脑汁,也搞不懂用户到底想要啥。
对于这个案例来说,触点是想当然的:
但其实,食堂人流量是大,但停留时间并不长,进食堂的同学们大多数是肚子饿了要吃饭了,排着长队,聊着天刷着手机,谁有空关注广告柱子啊?!
其实不如找俩学生,告诉他们每拉来一个同学,就送10块钱的餐费,好歹也会有转化的。
神坑004:热点是个好东西,蹭蹭就能来流量Episode 5
去年蹭热点的一个活动,花了7万到新媒体,带来不到100注册,1个转化。新媒体的坑还要踩吗?一年过去了不敢再做这样的东西了
新媒体这种渠道呢,马太效应是很腻害的,然后,类型限制也是很腻害的。你在亮哥这里蹭热点投下叙爷啊、有璨的书,那还可以,但你要是跑我这儿投放化妆品,那就有点玄了。还不如让咪蒙去吐槽一下狗日的生活让如花女人多么憔悴女人就要对自己好一点儿还不赶紧剁下手来,我保证那效果绝对是我的千倍、万倍。
热点也是这样。
第一个追,牛逼;第二个追,逗比;第三个追,就是傻逼了……
如果你都不知道你是第几个追的那个热点,那就证明你一定是比傻逼还要傻逼的傻逼还要更傻逼(N次方)的傻逼了。
所以,想要转化,有时候真的不一定是要追热点的,反而是找到用户的痛点和痒点更容易一些。
想一想「渴了累了喝红牛!」,想一想「饿货,快来条士力架!」,想一想「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些吧。
神坑005: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Episode 6
之前有做过一个运营活动型产品,主打每周酒店限时抢购的,通过低价酒店资源吸引用户,用部分折扣型产品引导用户转化购买,产品最终每一期都只实现引流,没能实现转化,产品销量惨不忍睹……
这里其实展示了一个误区:只要酒店价格低,用户就会开房间。
其实,不会。
人家只会很好奇,为毛一个酒店的房价这么低?
是不是环境脏乱差?是不是房里死过人?是不是喝个矿泉水都比房费贵?
别看有很多人很乐于去薅信用卡的酒店权益,占便宜啥的,真的给他一个低价客房,他也怕的。
所以,可以吸引好奇的人来看看这么便宜的房费到底什么鬼,但真要他个房间,那恐怕人家还是愿意相信大公司大品牌。
毕竟,对人这种生物来说,未知的恐惧才是吓人的——这么低的价格,你骗鬼啊!
神坑006:风控无处不在,关键你想不起来Episode 7
线下技术分享活动,活动报名130人,到场60多人,本来也准备拉新,结果也是成了老客户交流,PS:我买了120瓶水居然发没了,谁动了我的农夫山泉有点甜?
这位读者写得很有才,我相信很多人看了会很开心的笑。
这依然是个线上与线下不一样的问题,但同时它还暴露出了「风控」这个不少人会无视的问题。
60人、120瓶水,说明人均2瓶,那么,这些水是不是本来就设计成敞开来的,如果是,怪不了别人;如果不是,有什么方法能够限制水被超领?
这里是有风控策略的,譬如,水只有进入场馆时,凭入场凭证领取,多余的部分,直接收走,不在任何地方露出;譬如,水在入场前已经摆放在作为旁边,开场后,多余的水归拢到演讲者身前或身侧,要拿水必须大庭广众跑到演讲者身前去拿。
很多时候,风控不一定玩的是方法,有时候其实是一种做事儿的态度和细节的把控力。
总结陈词我相信,每个运营人在路上,都会遇到各种稀奇古怪的坑,这些坑会带来很多我们不愿意见,也不愿意想的后果,用别人的坑来填自己的路,其实是好选择。
所以,想想我之前说过的,亮哥真心从来都不太说成功案例,也很少去深度剖析,原因很简单。
事后诸葛亮,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做到,问题是,你能不能成功的记住这些坑,并且以后不会再掉到同一个坑,那就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