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营托管
  • 装修设计
  • 摄影拍照
  • 客服外包
  • 全 部 栏 目

    装修设计 运营托管 摄影拍照 营销推广 客服外包 商城入驻 短视频推广 设计素材 电商百科 电商百科

    如何打造SaaS产品增长 ?

    Slack付费转化率高达30%,不到五年估值破70亿美元,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SaaS产品,本文逐一解读Slack如何打造增长引擎。

    今年6月20日,美国独角兽企业Slack在纽交所直接上市,成为继Spotify后第二个绕过传统IPO方式直接上市的科技公司。

    上市当天,股价大涨50%,市值一度突破230亿美元。作为一款企业协作应用,Slack已经进入硅谷“名人堂”,成为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SaaS产品。

    自2014年2月产品上线以来,Slack的成就包括:

    Slack 活跃用户数 DAU 增长曲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Slack 的增长之路非常值得我们复盘和学习。

    本文将从流量获客、客户成功、增长引擎三个方面入手,解读Slack增长的秘诀。

    一、流量获客:专注于口碑营销

    Slack的口碑营销和品牌建设做得非常好,给他们网站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自然访问流量。

    Slack网站每月有1亿多访客流量,主要流量来源是直接访问(direct)。也就是说,在每月1亿多的访客中,有90%是直接进入Slack网站的。再形象一点,由于很多人都知道Slack,他们会在浏览器中输入Slack.com直接访问官网。

    上面这张图展示了为Slack带来最多访问流量的关键词,你会发现排名前几的关键词(组)都包括“slack”这个关键词。除了品牌词外,一些产品词(比如团队沟通、即时消息等)也给他们带来很多流量。

    Slack出色的口碑营销,包括社交媒体营销、内容营销、产品营销等,为它赢取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

    1. 社交媒体营销

    下面这张条形图,展示了Slack在不同社交媒体上获取流量的渠道分布。

    Slack每月从社交媒体渠道获得超过80多万的访客用户,来源包括Facebook、YouTube、Twitter、Reddit、LinkedIn等。

    Slack针对每一个社交媒体都制定了不同的运营策略,比如:

    Slack告诉我们,社交媒体不单单是你用来获取流量的平台,更是你用来和用户建立联系、互动沟通、让你的品牌更容易被大家记住的平台。

    2. 内容营销

    除社交媒体外,Slack还通过开博客写文章、赞助和原创播客的方式进行内容营销,积极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SlackHQ是Slack在内容平台Medium(类似中国的简书、知乎等)上开设的专栏博客,这个渠道每个月给Slack官网带去 70,000+感兴趣的新访问用户。

    Slack在Medium上主要发布这四类内容:公司和产品的最新动态、Slack产品使用指南、实用的职场工作技巧以及有意思的个人故事。这四类内容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内容组合,既符合产品定位又能够吸引用户阅读。

    Slack还在播客方面投入很多,在建立自己的播客账号之前就赞助了很多播客。

    相比于铺量,Slack更看重效果,侧重于赞助在垂直细分领域非常知名的播客。比如,Slack赞助了Startup(创业领域的播客)、Reply All(互联网领域的播客)和99% Invisible(设计领域的播客)。

    Slack会将每期播客的对话内容都整理编辑成一篇文章,然后发布在Medium等内容平台上获得二次曝光。每一篇文章都会提供完整的播客音频,并用简短的文字提醒读者播客专栏的存在,交叉引流。

    3. 搜索引擎优化

    除了社交媒体和内容外,Slack还从SEO上获得了很多自然流量,这大部分来源于Slack的应用列表(App Directory)落地页。

    上面这张图展示了在Google上搜索量最高、排名TOP的搜索词。很明显,搜索这些词的用户并不是专门搜Slack的,但是结果中也能出现Slack的页面。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这些关键词背后的产品都与Slack集成了。

    Slack 为每一个已经和自己集成的产品单独创建了一个落地页(小部分是由合作伙伴创建的),每一个类似落地页都遵循相同的内容模块、排版设计,介绍这个产品是如何与Slack集成并高效工作的。

    当用户搜索这些关键词的时候,Slack确保自己的页面可以排到搜索结果的第一页,然后引流到自己的网站。

    二、客户成功:增长的核心动力

    每一个渠道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失效。但是,用户口碑推荐却不会。如果你能够做到人们一直向朋友和同事推荐你的产品,那你就真正走上了增长的道路。

    《From Impossible To Inevitable》一书谈到:客户成功是增长的核心动力,其价值比新签销售额还重要5倍——Slack把这个理念融入了产品、服务甚至定价的每一个细节。

    1. 北极星指标

    Y Combinator 的 Sam Altman有这么一句口头禅:

    客户的爱就是你所需要的,一百个爱你产品的人比一百万喜欢它的人好。

    Slack接受了这一理念,将用户净推荐值(NPS)作为衡量产品价值的重要指标,具体来说:

    CEO Butterfield将“发送2000条消息”作为Slack产品的北极星指标。

    像Slack这样的团队协作产品,让用户了解其潜在价值是需要一定使用时长的。如果用户在Slack上发送的消息量多于2000条,我们就能肯定,这个用户已经开始正式使用并且依赖上了Slack。

    2000条消息,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对于10人左右的团队而言,这几乎是一周的消息量;对于数十人的团队来说,这大概意味着10个小时的消息数。当一个团队在Slack上发送了超过2000条消息后,留存率就会大幅度增加,达到 93%。

    2. 公平价格政策

    一般企业软件的定价标准是:无论一个团队中有多少人在使用它,都按照用户的数量预先收费。

    打个比方,如果你的购买量是1000套,但使用量只有100套,软件公司仍然会收取1000套的费用。

    Slack的最大亮点在于独树一帜的“公平收费政策”(Fail Billing Policy)。具体来说,假如用户停止使用 Slack的时长达到了14天,他将会收到Slack的相应退款。

    这一收费策略恰恰是用户爱上Slack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用户的喜爱是口碑营销增长所必需的。

    除此之外,这种收费方式给了Slack的销售人员以警示:单单搞定一个客户是绝对不行的。只有产品完全融入到了客户的日常工作之中,他们才会进一步付费使用。

    三、增长引擎:高达 30% 付费转化

    Slack从免费试用到付费的转换率高达30%,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率。要知道,Evernote和Dropbox的付费转化率才4%左右。

    那么,Slack是如何源源不断吸引新用户进来,又如何做到这么高的付费转化率?下面,我们将从“免费增值模式”和“增长匹配模型”两个角度出发一探究竟。

    1. 免费增值模式

    Slack采用免费增值模式(freemium),下面是Slack的价格方案:

    你可以无偿使用免费版产品,但是要想使用更加强大的标准版和增强版就得付费。

    仔细对比一下你会发现:Slack的免费版提供的功能非常多,基本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那么,Slack是如何将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的呢?

    Slack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1. 非常顺畅的产品上手引导流程;
    2. 通过产品化方式引导用户付费。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点,上手引导。

    作为一款团队协作产品,Slack不仅要征服个人用户,还要同时说服整个团队。因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供一个超级简单、超级顺畅的产品上手体验,帮助用户和团队快速用上、用好Slack。

    这是Slack的产品界面,所有新用户在注册完成后都会看到一遍产品使用上手引导。Slack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帮助中心,包括产品教学视频。这些内容结构非常清晰,让新用户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确保用户100%会使用Slack。

    再来谈谈第二个点,Slack并没有向用户硬推付费版本的产品,付费转化更多是通过产品化方式来实现。免费版虽然功能比较全,但是也有一些限制:

    前面我们说到Slack把“发送2000条消息”作为北极星指标,一旦客户团队内发送了10,000条消息,就说明这个团队已经离不开Slack、Slack已经成为日常业务的一部分,这个时候付费也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Slack持续提供更加出色的产品和服务,而且也会让付费用户持续保持活跃、收获价值。

    2. 增长匹配模型

    拥有一个好的产品,这只是增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的。前HubSpot增长副总裁Brian Balfour总结了一个增长匹配模型,只有4个要素(产品+市场+渠道+定价模型)之间互相匹配(Fit)才能形成持续稳定增长。

    1)市场/产品匹配(Market/Product Fit)

    我们应该先考虑市场需求,然后才是产品。

    之前有很多关于 AR / VR /区块链的热点和讨论,让人听起来很亢奋;但是到现在,仍然没有一个成熟的、切实的解决方案出来。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解决市场上任何的痛点。

    Slack团队的价值主张非常明确,邮件终结者(E-Mail Killer),让每个人快速传达和获取信息、减少团队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Be less busy),他们也确实做到了。

    2)产品/渠道匹配(Product/Channel Fit)

    很多创业者很难理解产品和渠道是需要匹配的,现实中,产品是产品、渠道是渠道,两者往往被孤立起来。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将产品塑造成渠道之一,将两者无缝衔接。

    Slack设法让自己的口碑在所有渠道口口相传,最终体现在直接访问流量上。这也正如前面我们谈到的,Slack网站流量大部分来自直接访问。

    3)定价模型/渠道匹配(Model/Channel Fit)

    我们如何向用户收费?每个用户的年平均收入(ARPU)是多少?我们的获客成本(CAC)又是多少?不同的业务结构下,我们又该如何选择ROI最高的渠道?

    上面这张坐标轴,展示了不同客单价/获客成本的企业及对应的获客渠道。

    左边是小客户,侧重走量;右侧是大客户,侧重企业级销售。坐标轴中间的红色区域,我们称之为“Danger Zone”,并不是说这个区域没法成功,只是相比之下更难奏效。

    创始团队将Slack定位为可以病毒式增长的产品,免费增值模式可以让Slack快速获取大量用户,所以他们的渠道重点在搜索。

    综上所述,Slack更接近坐标轴左侧的位置。

    4)市场/定价模型匹配(Market/Model Fit)

    来自Point Nine Capital的Christoph Janz总结了一个价格矩阵,横轴是客户数量,纵轴是每个用户的年平均收入(ARPU),客户数量X ARPU即企业年营收额,并且用动物命名不同的产品。

    Slack将自己定位在兔子上,客户为小型(2-20 人)到中型(最多 150 人)团队。因为获客很快、数量众多、价格也不会太低,Slack在产品上线的第一年就创下每11天新增100W美元营收的记录。

    介绍完了4个匹配,那接下来让我们把他们放到一起。这4个要素互相匹配、互相驱动,造就了Slack不到5年时间超过70亿美元的估值,上市后最高市值更是到了230亿美元。

    四、总结

    不久前,9月4日,Slack公布了2020财年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累计付费客户数超过10W家,同比增长37%;总收入为1.45亿美元,同比增长58%。

    Slack爆发式的增长给了企业服务领域更多想象的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创业者和投资进入。

    在高速增长的同时,Slack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挑战。持续增长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史上增长最快的SaaS企业,Slack能否继续保持增长呢?

    这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GrowingIO

    来源:GrowingIO

    上一篇:抖音号如何才能判别养号成功呢?抖音养号怎么样才算是养好
    下一篇:抖音带货视频怎么写文案呢?抖音文案怎么写能增加播放量上热门?

    © 2016-2020 巨人电商

    时间: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地址:江苏信息产业基地11号楼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20278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veteran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