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营托管
  • 装修设计
  • 摄影拍照
  • 客服外包
  • 全 部 栏 目

    装修设计 运营托管 摄影拍照 营销推广 客服外包 商城入驻 短视频推广 设计素材 电商百科 电商百科

    新媒体推广怎么做?地产策划案详解

    导语:互动内容和全网传播,是新媒体推广的两大关注点。内容生产质量越来越高,广告传播越来越靠近交易。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大浪淘沙,沉者为金。

    2014年是个微妙的转折点。地产是,媒体更是。

    当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无缝接入日常生活,用户的阅读时间,一下子被抢走了。

    曾经的营销推广利器,失去了准心。

    媒体三板斧(户外、报广、短信),也不复存在。

    那么,当媒体传播环境变化,我们该如何应对?什么才是新媒体推广的正确打开方式?

    笔者数年实践,吐血整理,分享一些干货。也希望能对地产策划同仁的焦虑,进行治愈。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1、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货、场

    消费者注意力转移,是媒体变迁的根本驱动力。

    笔者先用简单篇幅,分析下新媒体特性。套用“人、货、场”的概念——

    人:用户

    货:内容和产品

    场:媒体和交易场景

    1)用户:8090网民主力军,群体多元化

    中国互联网用户,最新数据突破9亿。

    4G商用,智能设备普及,微信、短视频等应用,大大降低了互联网门槛。

    8090成为网民主力军,也极大激活了老年人、未成年人这些非主流消费群体。

    相应地,每一款互联网产品,社群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当AI技术进步,海量大数据沉淀,互联网无限贴近消费者,已经成为可能。

    2)内容和产品:竖屏时代,选择性主动接收

    移动互联网,一方面让内容生产门槛迅速降低。海量信息覆盖,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几乎为零。

    另一方面,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注意力更加分散,价值观趋于多元。新闻热度不过3天。

    用户随时在线,从被动接收转为主动选择,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如何让消费者在碎片时间主动选择你,内容为王。不仅要新奇,要出圈,最好能让用户尖叫。

    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产品本身,更在意其背后的新内容(网红产品大多是这个逻辑)。

    3)媒体和交易场景:碎片化,场景线上转移

    媒体碎片式存在,去中心化。强势媒体企图对用户的一网打尽,已经不再现实。

    广告主的营销行为,只能寄希望于全网全渠道覆盖,同时通过大数据让广告更加精准。

    媒体广告的投放权限在下沉,直接交给了广告主。广告形式灵活多样,数据和费用更加可控。

    绝大部分商品交易,都被互联网改造,在线上完成。消费场景,也成为产品打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联网的世界,跟现实世界越来越融入。

    2、内容:门槛无限降低,人人自媒体

    由于内容创作的门槛降低,信息发布的渠道敞开,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

    也正因为信息过剩,对传播渠道要求更高,对内容质量要求更高。

    我们说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种:文字、图片和视频。

    1)文字:语不惊人死不休

    互联网“谁都可以写”的时代已经过去,“谁写得更好”的时代来临。

    时间碎片段,注意力稀释。大段的文字,成为阅读的噩梦。

    海报文案,讲求短小精悍。一看勾引眼球,或者直击心底。

    地产营销首先要确保能生产出大众接收的内容,不玩纯粹的文字游戏,更杜绝虚头巴脑的文案。要有嚼头,值得玩味。

    这也正是为啥开发商入驻新城市,首先是精心策划文案,赢得城市文化的共鸣。泰禾院子用福州“三坊七巷”的城市名片,让市民亲切又自豪,同时提升项目品位。

    好文案已经成为网红产品的一部分,比如江小白、卫龙辣条、苹果手机,包括小林漫画这类互联网风格的作品。

    好的文案,能抓住人心,实现低成本传播。诗歌片段式语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回C位。

    2)画面:犹抱琵琶半遮面

    为什么有些地产创意型公司,会在新媒体营销中沉沦?

    曾经的广告画面,讲求精雕细琢,意味深长,用户也愿意花时间琢磨。

    但碎片化阅读年代,客户时间成本很高,画面成为快消品。出品越来越多,促销稿、热点稿、节气稿、倒计时稿、鸡血稿……但生命力都很短暂。

    所以,营销需要更直观的画面。简约不简单,粗暴不粗糙。

    下面这组稿件对比鲜明。同样强调居住“城中央”,两个时代的画面,质感、意境,包括尺寸都完全不同。

    作为画面创新,条漫形式的推出,让智能手机的滑屏特性得以发挥,大大延展了画面的表达空间。(推荐公众号“GQ实验室”,篇篇10万+)

    创意型的公司,是优质内容提供商,仍然是地产营销所需要的。只是画面的表现手法,更加互联网化了。对于出图速度和品质,要求更高。读图时代,颜值控。

    (同是落地页,哪一种文案更打动你?高低立现)

    3)视频制作:好风凭借力,扶摇上青云

    当文字和图片已经无法满足营销表达的创新,短视频变成新媒体风口。

    抖音、快手,让视频成为喜闻乐见的内容。

    相比文案和画面对内容专业度的要求,短视频反而没那么高。短视频更加强调内容独特性,剪辑工具傻瓜化,流量扶持力度也大。

    这一点,更年轻的中介经纪人,已经捷足先登。一个不起眼的经纪人,也许网上有上万粉丝。一则短视频,获得上万次点赞。

    视频看房,最热不过公众号“小艾大叔”,以“看得起豪宅”的人设,内容考究,115天在B站俘获100万粉丝。

    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多的普通人能在自媒体平台上展现自我,也能通过创作和运营去变现。

    互联网的内容生态圈,越来越繁荣;新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3、传播:高效透明,接近交易端

    在优质内容的前提下,要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取决于传播渠道。

    1)媒体选择:搭建自媒体矩阵

    门户网站千遍一律的新闻推荐模式,已被时代抛弃。

    今日头条这类信息分发平台,千人千面,不生产内容,却拥有更忠实的用户。

    之前,我们如果想把一则信息发布到网上去,需要自己采写,然后四处恳求媒体帮忙发布。网络媒体可能当天发出,但平面媒体需要间隔数日,丧失了时效性。

    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自媒体的推出,让企业发布信息的效率,大大提升。

    企业建立自媒体矩阵,已经成为一种传播趋势,免费,快捷。从最初的“双微一抖”,演进为百花齐放。一篇内容,数十个自媒体平台可供发布。

    2)广告投放:快捷高效,离交易更近

    曾几何时,我们投放媒体,比如南方都市报和搜房,需要提前数周锁定排期。每周五南都版面,由于能直接促进周末案场到访,所以众星捧月,水涨船高。

    谈及效果评估,简直天方夜谭。媒体不会承诺任何效果,展现量、点击量、来电量、来访量,统统免谈。

    但随着腾讯广点通2013年推出实时竞价(RTB),微信广告和今日头条2014年相继推出广告系统,广告越来越透明,自主充值,自主投放。最快30分钟搞定,无需预约排期。

    效率是碾压一切的。广告投放被颠覆性创新。信息流广告(百度、今日头条、微信朋友圈)成为主流。

    广告展现、点击、留电,以及创意内容好坏,一切推广数据,真真切切,更改随心所欲。落地页作为线上推广的载体(收口),留电闭环,已经深入人心。

    当各项数据公开透明,离交易也越来越近。

    广告主对于广告的需求,直接转化为销售实现的需求。品牌传播让位于销售效果。

    (推广后台截图,费用和数据可控)

    3)数据回流:沉淀数据,关注全链路

    传播的更深层次,是数据的沉淀。

    一方面,广告主对营销漏斗转化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让营销更接近交易,让投入、产出和利润之间更加科学。

    另一方面,广告主不再将营销的落点放在广告一环,而是关注整个经营链路是否通畅,线上线下是否融合,能否让客户画像颗粒度更细,实现更广泛覆盖。

    广告投放不是最终目的。建立数据资产,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这个才是最终目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互动内容和全网传播,是新媒体推广的两大关注点。内容生产质量越来越高,广告传播越来越靠近交易。

    4、新媒体传播本质:以人为核心

    高尔基说过:“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商业的本质就是人,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互联网媒体传播的本质,与所有人类行为一样,都是为了让“人”这个主体,更加享受文明带来的自由。

    以人为核心,是新媒体推广的本质。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最大的改造,在于将观众和读者变成了用户,黏性和互动大大增强。也让整个传播链,形成数据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前所未有的通畅。其深层次,是人性的发觉。更加尊重用户,关注个体。

    只有满足用户需求时,新媒体推广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扒扒君

    来源:地产扒扒扒

    上一篇:玩抖音真的可以赚大钱吗?商家如何通过抖音快速运营赚钱?
    下一篇:抖音小黄车挂自己的商品不通过第三平台怎么弄?有什么要求吗?

    © 2016-2020 巨人电商

    时间: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地址:江苏信息产业基地11号楼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20278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veteran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