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90岁入党实现夙愿;清扫街道,40年义举感动乡邻
莘县96岁“网红”老兵获央媒点赞
全媒体记者 赵艳君
96岁的王冠英说,他的第二次生命,始于90岁那年。
时间可追溯到6年前,2013年8月份。那一年,莘县古云镇王堤口村90岁高龄的王冠英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又一次焕发了青春”。
2019年8月22日,人民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的一条图文信息,让这位96岁的老兵,成为“网红”的同时,也成为聊城人民的骄傲。
1949年5月入伍,1952年6月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90岁入党,40年如一日义务打扫村内街道,当所有这些传奇的故事集中在王冠英一个人身上时,大家对他的经历感到好奇的同时,更多的则是感动和敬意。
首次入党未如愿
九旬老人抱憾60余年
“我的人生再也没有遗憾了,我现在是最幸福的人。”2013年8月1日正式宣誓那天,眼里充满泪水,心情异常激动的共产党员王冠英,说了这样一句话。
他说,自己都不敢相信,年轻时未完成的心愿,竟然在60余年后,自己90岁高龄时实现了。
1923年出生于莘县古云镇王堤口村的王冠英,曾经是一名小学老师,1949年5月,他离开教师岗位,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部队,王冠英先后被任命为宣传小队长、军政干校区队长,后又被派去中南军区政治部师资训练班深造,多次荣立三等功。
可以说,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推翻三座大山到带领各族人民奔小康,他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在部队,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如今,常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老人说,就是这首歌,他唱得最为响亮。
也正因为如此,在那个火红的岁月里,也就是1952年6月,王冠英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在那个年代,因为家庭出身原因,他的愿望没能实现。然而,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他保存至今。
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即便是这样,深受党教育的王冠英,从部队转业选择回乡从教,怀揣着这个未了心愿,始终告诫自己要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96岁“年轻党员”
入党宣誓泪流满面
几十年时间倏然一瞬,岁月改变了老人的容颜,但未催灭他入党的心愿。2011年12月,王冠英第二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60余年后,再次提笔写下第二份入党申请书时,王冠英内心依然非常激动。在这份申请书上,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是一个幸福的人,但还有一点最大的不幸福,就是还未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2013年8月1日,王冠英正式入党宣誓那天,眼里充满泪水,心情异常激动,“共产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的人生再也没有遗憾了,我现在是最幸福的人”。
2013年,在正常缴纳党费的同时,王冠英又一次性缴纳了1000元的特殊党费,2013年8月5日,他收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发给他的收据,这份收据的落款日期是2013年7月1日,这个日子让老尤为欣喜,因为“那天正是建党节啊”。
96岁的老人,6年党龄,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说,自己两次入党经历,每段经历都让他受益终身,“第一次在部队入党虽未如愿,但深受党的教育,教会了我如何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第二次是在退休后的老年大学,在学员们的鼓励下成功投入党的怀抱,是党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奉献社会”。
40年义务清扫街道
15年没缺过一次课
“没别的想法,只要我还能做奉献,能做的我一定做。”这句话,王冠英常挂在嘴边,与之相对应的,也的确是他坚持奉献社会的“初心”。
转业到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离休后,思想不离岗,在家开办夕阳红读书会,成为了乡里乡亲的知心人、国家政策的义务宣传员。
据了解,2004年,莘县老年大学古云分校成立后,王冠英踊跃报名,既当学员,又当教员。家里准备了60多本书、1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4块上课用的小黑板。15年从没有请过一次假,没缺过一次课。
事实上,1975年离休之后,回到村里的王冠英,为乡亲们做贡献的步子一刻也没有停过,无论是打井修路,还是遇到老人、儿童有困难,他都会捐款捐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9年5月21日,王堤口村计划采取“向上级争取、镇财政帮助、村委会自筹”的方式,筹集资金修村口至主干道古樱路的出村路,他亲自到场捐款2000元。
王堤口村的村民都知道,老人每天早晨必做的功课,就是清扫村内卫生,村里的这几条道路,王冠英一扫就是四十年。入党之后,年近百岁的他,干得更起劲了。
王冠英说,共产党员的标准就是,为党工作一辈子不许停,不许不干,只要还活着,就要为党的工作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来源于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聊城新闻网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创作者。
请关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