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购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但由于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和风险,也成了近年消费者投诉多的消费方式之一。东莞消委会消费维权工作显示,2010年东莞消委会(含分会)共受理包含网络购物在内的虚拟购物投诉42宗。 在采访了消委会专家、多位“网购达人”后,本报总结出“最易上当受骗的三类网购产品”,并请消委会专家和从未失手过的骨灰级“网购达人”给大家支招,谨防网购“陷阱”、“圈套”。
最易上当受骗的网购产品
第一类:衣服
服装目前已是网上购买人数最多、总金额最高的商品。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约八成的受访者都有过网购服装的经历。无论是品牌还是非品牌,很多网购者都表示曾买到过不满意的衣服。
家住南城医院附近的罗丹有一次在淘宝网买了件白色衬衫,穿洗几次后,在一次和朋友的打闹中,左边衣袖竟然被朋友扯断,当场整块儿掉了下来。
第二类:化妆品
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化妆品绝对是网购的热门商品。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近九成女性消费者在网上购买过化妆品,但网上的化妆品假货、水货等随处可见,很多消费者频频中招。
在南城鸿福路上班的杨小姐在网上购买了一款韩国新款BB霜,“到货后我看包装很精美,结果后来看到有网友发现那家网站上贴的明星代言的宣传照是PS的,韩国根本就没这款产品。”
第三类:充值卡
“在网上买了好几百元的手机充值卡,结果根本不能用。”家住莞城的消费者商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一次网购时网站突然弹出来一个对话框,说“全国移动联通50元话费自动发货,秒杀价1元,活动只有一天,数量有限”。
商先生没多想,立即点进去买了500元的充值卡,“结果付了款后根本没有接到充值短信,店家也联系不上。”
记者调查
消费者:对网购又爱又恨
网络购物“陷阱”密布,很多“中过招”的消费者说起那些“惨痛经历”依然心有怒气,但矛盾的是,大多数有过网购经历的消费者现在依然有网上购物的习惯。曾买到过“断袖衬衫”的罗丹现在每天还要上购物网站逛逛,“网上衣服式样多,不累,而且还没有导购员问来问去的,轻松自在。”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对网购的发送货速度不太满意。
在由商务部电子商务中心主办的中国商务信用平台(BCP)的投诉板块上,记者发现,每天都有不少消费者投诉购物网站,大多都是在网购过程中遭遇货不对板、产品质量缺陷等问题,要求换货或退款却遭到卖家拒绝,因而求助第三方网站BCP以协商解决。
消委会:网购陷阱难取证 应注意核实网店信息
东莞消委会秘书长邓国平说,“网购是虚拟购物,风险很大,这方面的法制还不完善,消费者如果权益受损,往往维权无门,我们接到不少投诉,但证据很难获取。即使受理了,也很难找到卖家。”
邓国平认为,要防网购陷阱圈套,最好的办法是“回避”,“尽量去实体店购物,即使受骗,也利于维权。如果实在喜欢网购,那也要核实店家身份和商品信息真实性后再购买。”
网友网购受骗真的维权无门?记者就此咨询了淘宝客服代表,淘宝表示,在网购过程中,如果把聊天记录等证据保留,或以拍照将相关信息拍下来,经过淘宝客服的验证后,一般可退款。
“网购达人”支招:看评价、别贪心
网友“东莞草民”多年前就成了“网购一族”,近百次网上交易至今还从未上当过。他说,他坚持奉行的网购原则就是:选择诚信度高、评价好的卖家。
“资深网购族”胡雅兰多年网购的经验也是看卖家信用度和买家评价,“有的卖家会找人充好评,所以我不会只看第一页的评价,我一定会每一页都看,这样才能得到真实信息。”此外她还特别喜欢光顾“老店”,那几个买熟的店,跟店主都成朋友了,自然放心。
“网购宅女”杨小姐则提醒消费者在网购时,面对满眼的“打折”、“降价”、“秒杀”时一定不要动贪念。“比如护肤品,国内品牌4~5折以上的都可以,如果是4折以下的就太离谱了,有可能是快过期的要清仓,也有可能是假货。”